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在湖南平江县三市镇天湖村,一株历经2200多年风雨的千年古樟树正陷入“病危”。这株被誉为“中国最美古樟”的自然瑰宝,如今出现了树干开裂、树液外渗、叶片脱落、侧枝枯死等症状,被林业专家诊断为“濒危株”。1月3日,记者获悉,为留住这穿越汉唐宋元明清六朝的历史见证,当地政府、林业部门和村民多方正在全力抢救这株千年古树,目前古樟的“伤势”已有所恢复。
平江县千年古樟救助现场。 郑军供图
【危机显现】
高温与老化双重侵袭,千年古樟显“疲态”
这株古樟位于天湖村的村头,树高25.3米,平均冠幅45米,胸径达3.18米。它枝繁叶茂的身影早已成为村民心中的精神象征。2018年,它被湖南省绿化委员会评为“湖南省最美古樟树”,2023年更获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的“中国十大最美古樟树”称号。
近年来,这棵千年古樟树逐渐显露出“年迈”的疲态:树干开裂、树液渗出,原本茂密的叶片开始稀疏,部分侧枝枯死。“尤其是近两年的极端高温天气,更让古樟不堪重负。2023年夏季,它的西侧树冠部分枯萎,甚至遭受白蚁侵袭。对此,村民们深感揪心,这棵树陪了我们太久,现在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条枝干,都是我们的牵挂。”村级林长、天湖村党支部书记欧阳统良说。
“看着这棵树,就像看到了村子的历史。”欧阳统良说,“它见证了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风雨无数,我们也不离不弃。现在它病了,我们不能让它倒下。”
平江县林业局专家现场救助千年古樟。 受访者供图
【全力抢救】
多方协作“开方施救”,古樟“伤势”有所恢复
面对古樟病危的状况,平江县林业局迅速组织10余名专家展开现场会诊,为古树“开方施救”。经过多轮研讨,当地制定了详尽的《千年古樟抢救复壮技术实施方案》,从根到枝全面展开抢救行动。
“这是一次复杂的系统性救治。我们清理了周围500平方米的地表物,改善土壤环境,并沿着树枝伸展方向挖施肥沟,每年为其补充两到三次养分。在春夏秋三季,为古樟注入树木专用营养液,帮助它恢复活力。”参与抢救的平江县林业局专家介绍,为了稳定树体,当地在原有支撑的基础上新增了6个加固支架,并针对树体裂缝进行了涂胶和防腐处理,进一步防止病虫害侵袭。
救治过程中,天湖村的村民也主动参与其中。多年来,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村民们始终守护在古樟身边。2023年大旱时,他们合力引水为古樟浇灌;冬雪压枝时,大家又连夜清扫积雪。
目前,抢救行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古樟的“伤势”已有所恢复。林业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大对古樟的监测和养护力度,并通过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这棵古树的重要价值和保护意义。
“这不仅仅是对一棵树的保护,更是对我们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敬畏。”参与救治的平江县绿化事务中心郑军感慨道。
在天湖村,古樟依然伫立,它的枝叶即使不再如从前那般繁茂,却依旧深深扎根于大地,也扎根于人们的心里。正如欧阳统良所说:“它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我们的未来。护好这棵树,我们就护住了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