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演员赵露思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自己从2019年开始出现抑郁情绪,随后几年陆续出现过敏、荨麻疹、睡眠不佳等症状。
0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侯正华表示,躯体化症状是心理障碍的表现,如分离(转换)性障碍,由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导致。
03躯体化症状可涉及多个系统,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表现严重且持久。
04长期精神压力大、面对压力时心理调节能力较弱、本身易焦虑或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出现躯体化症状。
05侯正华建议,出现躯体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同时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侯正华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欧阳云霜
1月1日,演员赵露思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自己从2019年开始出现抑郁情绪,但当时并未重视。随后几年,她陆续出现过敏、荨麻疹、睡眠不佳、神经性耳聋等情况,到2024年病情加剧,开始有频繁干呕、眩晕、关节疼等躯体化症状。在她发布的照片中,一份病例显示其存在“分离(转换)性障碍”。这是一种心理障碍,以前叫癔症,多由生活事件打击、内心冲突等引发,可出现记忆力下降、浑身抽搐、肢体瘫痪等躯体化症状。
被多次提及的“躯体化症状”,到底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躯体化就是‘心病’表现成‘身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侯正华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很多人紧张的时候手会抖,手抖就是紧张情绪的躯体化表现。而躯体化“症状”是情况更为严重的身体不适,其根源不在生理疾病,而由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导致。
身心是一体的。当一个人长期面临精神压力,负面情绪就会通过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破坏身体机能。临床上,抑郁症、焦虑症、分离(转换)性障碍等患者最常出现躯体化症状。症状表现可涉及多个系统,有的会很严重、持久:
浑身疼。如头痛、背痛、关节痛等,疼痛程度不一,但去做检查时,会发现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这些疼痛可能与心理应激或情绪波动有关。
消化系统问题。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这些症状在情绪低落或压力大时加重,而在心情放松时减轻。
心血管系统症状。常见如心慌、心悸、胸闷、胸痛等,但心脏检查往往无明显异常。患者可能因对心脏症状过度担忧,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气短、过度换气、哮喘等,多在焦虑或紧张时发作,平静后缓解。
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晕、眩晕、麻木、刺痛、肌肉无力等,常与负面情绪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睡眠障碍。睡不好觉很少是单纯的睡眠问题,一般都与不良的精神状态有关,而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等症状,又会加重情绪问题。
皮肤问题。比如赵露思提到自己有玫瑰糠疹、荨麻疹、过敏等皮肤病,都是内在抑郁情绪的外显“表达”。
长期精神压力大(如处于高强度工作、家庭纷争、学业压力等环境下)、面对压力时心理调节能力较弱、本身易焦虑或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通过身体宣泄情绪,“无缘无故”出现各类躯体症状。当存在以下情况时,就要引起警惕:
1.小病小痛很多,且这些症状往往轻微、位置不固定,比如一会儿肩痛一会儿背痛;2.查不出器质性病变,频繁跑医院也不能明确是什么病;3.转移注意力时可缓解,当忙于其他事情或情绪得到放松时,症状“神奇地”减轻或消失了;4.伴随情绪问题,比如明显感觉自己这段时间焦虑、抑郁。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最好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同时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调节情绪和应对压力的技巧、寻求亲友的理解和关爱等,对改善躯体化症状及提升整体健康状况有益。▲
责编:潘子虎
主编: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