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2024年第52周(12月23日—12月29日)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表1),结果显示,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hMPV)、鼻病毒,其中流感病毒阳性率呈快速上升趋势。除流感病毒外,值得注意的是14岁及以下病例中hMPV阳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表2)。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流感病毒的诊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hMPV感染如何诊疗。
表1 第52周呼吸道样本病原核酸检测阳性率[1]
表2 第52周呼吸道样本主要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年龄组差异[1]
hMPV可在世界各地流行,呈全年散发感染,多发生于冬末及春初,hMPV感染季节可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季节重叠。hMPV感染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儿童普遍易感,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大多数儿童在5岁前已感染过hMPV。由于病毒基因型不同或初次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不足,可能再次感染。
潜伏期为3~9 d,多为3~6 d。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多为轻度、自限性病程。
轻度疾病的典型病程可能包括病毒侵染后数日的无症状期,继而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期,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等,病情可较快缓解。
若感染累及下呼吸道,表现为经历 1~2 d 上呼吸道症状后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表现,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或哮喘发作,重者可致重症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数日甚至数周的反复性轻度喘息和咳嗽。
hMPV感染还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皮疹、热性惊厥、喂养困难、结膜炎和中耳炎等表现。
合并感染:hMPV极易与其他病原合并感染,有研究报道,hMPV和RSV混合感染率高,且hMPV和RSV合并感染可能导致重症病例。此外,hMPV还可合并EB病毒、人鼻病毒、流感病毒、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诊断标准:有hMPV感染相关临床表现者,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
(1)hMPV核酸检测阳性;
(2)hMPV抗原检测阳性;
(3)hMPV培养分离阳性;
(4)IgG抗体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
重型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3d;
(2)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min;2-12月龄,RR≥50次/min;1-5岁,RR≥40次/min;>5岁,RR≥30次/min),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3)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4)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
(5)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
(6)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危重型病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目前尚无针对hMPV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故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在无确切合并细菌感染证据时,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大多数hMPV感染儿童可自限性恢复或经对症治疗缓解。
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1条):
(1)引起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经过医师评估需要住院治疗者;
(2)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3)符合重型或危重型诊断标准。
住院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退热、给氧、抗炎、止咳、平喘、营养补液等支持。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严重病例则需要机械通气,特别是对于有呼吸系统、心脏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需根据患者基础病情,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针对 hMP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还有待更多的循证证据。根据2019年美国相关感染实践指导协会发布的指南,严重免疫力低下如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感染hMPV后,可选用雾化或者经口吸入利巴韦林,酌情选择加用丙种球蛋白,可能取得临床获益。体外研究表明,利巴韦林可通过减少 hMPV复制发挥抗病毒活性,从而减轻肺部炎症,这仅仅为免疫低下者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但需考虑其经济花费及药物可能的致畸作用,还需进一步临床资料提供证据支持。
hMPV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临床上出现上述症状表现的患儿需警惕hMPV感染。
参考文献:
[2]人偏肺病毒感染诊疗方案(2023年版)[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3,13(05):321-322.DOI:10.16505/j.2095-0136.2023.5001.
[3]儿童人偏肺病毒感染诊治进展[J].田小银,罗征秀.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4,31(09)10.3760/cma.j.issn.1673-4912.2024.09.005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