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战到底何时兴起?从国内到国际,美国手段有多恶劣?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逐渐成长为能跟美国、俄罗斯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之一,军事和经济实力都足以让国人自豪。

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强大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某一个国家带来的,而是来源于一种无形的攻击——舆论战。

图片

那么,舆论战究竟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又会给我国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看不见敌人的舆论战

其实,舆论战在古代战争中就应用得非常广泛,只不过那时候还不叫这个名字。

那时候打仗,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就连起义军推翻已经走向末路的王朝,都要给自己编一个正当理由。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就编造了一个半夜狐狸嚎叫“大楚兴,陈胜王”的异象,从而顺理成章地拉起了造反队伍。

再比如刘邦起义时,也编了一个半路“斩大蛇”的故事,这些做法,都是舆论战的一种。

图片

他们将原本不合法的造反行为,通过天降异象的方式进行合理化,占据了舆论上的优势,从而吸引到大批的簇拥者。

在互联网发达的现代,舆论战则更为复杂,它不仅是国际上话语权的斗争,而且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信大家都听过“德国的下水道”“日本的马桶水”等故事,它们现在被统称为“意林体”。

“德国的下水道”来源于南都周刊在2010年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称,当年德国占领青岛之后,在青岛修建了下水道,可以使用一百年。

为了体现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文中还煞有介事地写道,青岛下水管道底下藏着包有零件的油纸包,如果下水道里的管道坏了,可以用它来维修。

图片

这是个经典的洗脑包,即使已经被辟谣过多次,也有人对其深信不疑,并引以为发达国家的优势。

日本马桶水的故事则更为离谱,这个故事一般出现在励志文章上,称某企业家在当服务员的时候,刷马桶必须干净到里面的水可以喝的程度。

而故事的结局往往是主人公凭借专注和细致,最后一路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在这些故事中,发达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完胜中国,让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无尽的幻想。

图片

甚至催生出一批“精日”“精德”“精美”分子,他们看不上中国的卫生、交通和饮食,一心只想着能奔向国外自由的天空。

这类人不在少数,也就是以往俗称的“慕洋犬”。

表面上看,“意林体”文章只是供人娱乐的故事,但是它却精准地戳中了一部分人的心理,让他们对国外的社会产生过分美好的幻想。

图片

我们无从得知这些文章最初的发布者来自哪里,有什么目的,但它们的的确确影响了至少两代人对发达国家的印象和看法。

也正是这种看不见敌人和硝烟的战争,才最难应对。

除此之外,国际上明目张胆的舆论战也不在少数。

舆论战中的佼佼者

在国际上,使用舆论战对他国进行攻击的手段还有很多,美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说起美国的舆论战,就不得不提美伊之间的恩恩怨怨,在对伊战争方面,美国可以说把舆论战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图片

1990年,美国时任总统老布什跟伊拉克时任总统萨达姆联盟破裂,美国无法再从伊拉克攫取更多利益。

恰逢此时,伊拉克为了石油资源入侵了科威特,美国想从中分一杯羹,于是计划介入两国之间的战争。

但是,当时的国际环境非常反对强国对弱国的霸凌,美伊两国实力差距太大,如果直接出兵,国际舆论上过不去。

为了师出有名,美国国会和军部一手炮制了“婴儿孵化器”事件。

图片

一名科威特少女在美国国会上作证,称她亲眼见到伊拉克士兵把科威特医院中的婴儿从孵化器中丢出去,场面惨绝人寰。

美国出于“人道主义”的原因,对伊拉克发动了海湾战争

而实际上,这名科威特少女是美国驻科威特大使的女儿,她根本就不是什么正义的科威特少女。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大量使用了贫铀弹,这导致伊拉克后来出生了数十万畸形胎儿。

然而,这一点在国际舆论中却甚少被提及。

图片

海湾战争仅仅持续了42天,伊拉克阵亡了10万多人,而美军的损失只在3位数。

这场碾压式的战争并没有平息美伊两国之间的斗争。

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境内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再次向伊拉克发动了战争。

而时任总统小布什拿出的证据,是一袋白色粉末,这袋粉末看起来平平无奇,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成分。

美国官方将其描述成杀伤力极大的生化武器,大举入侵伊拉克。

然而,直到2009年战争停止,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从来没有出现过。

图片

伊拉克单方面地被动挨打,原本依靠石油资源生活得很滋润的伊拉克人民,深陷战火的苦难之中。

试想,如果伊拉克真的存在这种武器, 美军还有机会在伊拉克的土地上耀武扬威吗?

这种“无中生有”的栽赃陷害,目的不过是为了伊拉克的石油资源,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实则是在为自己谋取利益。

这袋不知名粉末,也被俄罗斯总统普京调侃为“洗衣粉”,而伊拉克战争也被网友称为“一袋洗衣粉引发的血案”。

图片

在舆论战这方面,美国的手段可谓层出不穷。

发达的互联网给了舆论战壮大的机会

事实上,美国有一套由国家多部门主导的、系统完善的舆论战运营体系。

这个部门没有明确的代号和名称,却一直在暗地里运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就是其杰作之一。

美国不仅在国际上拥有非常高的话语权,而且在舆论操控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资源:

它一手掌握几大世界头部的社交软件(推特、Facebook等),一手掌握世界上最大的新闻中心(美联社、自由欧洲电台等),还坐拥世界著名的电影中心好莱坞——要想摆布舆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图片

对内,美国需要加大力度,控制境内少数族裔的分裂倾向。

在美国,黑人权益一直是高度受到关注的话题。

然而近年来,随着黑人权益的提升,他们的群体形象却逐渐走向下坡路。

以影视作品为例,著名的漫威公司为黑人群体创作了一部专属的超级英雄电影——《黑豹》,受到广大黑人观众的欢迎。

然而,电影中传达的价值观,实际上仍是美国白人精英的个人英雄主义,和黑人文化毫不相干。

就连《黑豹》这个名字,也别有用意。

图片

20世纪,美国曾兴起过一个黑豹党,该党的成员都是优秀的黑人群体精英,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黑人权益问题。

然而,这个党派最终消失无踪了,就连名字都被超级电影占据,恐怕将来更不会有多少黑人群体想起曾经的黑豹党。

近年来的带有“政治正确”色彩的美国电影更是层出不穷,他们扭曲文学作品原有的设定,让一众五官并不出色的黑人演员来担任主角,场面令人咋舌。

这种做法除了引起群嘲之外,真的能够算作对黑人权益的保护吗?

图片

除了用舆论操控本国民众之外,美国舆论战的一大目标,正是我们中国。

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美国对中国也越来越忌惮。

但是,隔着一个太平洋,美国无法直接对中国进行军事打击,它采取了另外一种无形的攻势——互联网舆论。

前文提到的“慕洋犬”群体,很大一部分向往的彼岸就是美国。

这其中少不了美国在国内进行的各种渲染,包括美剧、电影、书刊等,无一不传达着美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

很多人从小浸淫其中,早就失去了清醒的判断,认为国外的月亮就是比较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战则越演越烈。

图片

2021年3月末,新疆棉事件引爆了外网,事件传到国内,大家都愤懑不已。

虽然事件的首发方是瑞士的H&M品牌,但其幕后黑手正是美国。

究其原因,不过是美国自己曾经有过黑奴种植园,就推己及人认为中国新疆也存在类似的事件,想要以此引起新疆内乱,继而打击中国。

当时我国内外万众一心,费了不少功夫才粉碎了幕后黑手的阴谋。

图片

这并不是个例,疫情伊始,美国也是不经过调查,就开始在国际上散布中国是疫情源头的谣言。

致使不少在外留学生和侨民遭到歧视和侮辱,但事实证明,病毒的源头其实是在美国。

他们倒打一耙的功力实在是深厚,令人防不胜防。

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及时找到有利的证据反驳,暂时处于被动的地位。

当然,如何应对美国的舆论攻击,是政府和军队需要考虑的事情。

作为普通人,我们只需要在接受互联网信息的同时,保持理智的情绪,拒绝偏听偏信,就是对国家最好的支持。

参考文章

新华网《美国舆论战的20种套路》

红色文化网《网络空间西方价值渗透及其应对》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