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入“意”出:生态美学视野中的“对景写生”与“意境营造”

潮新闻客户端 俞明海(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教授、博士)

2024年12月浙江博物馆“问羽”特展中,笔者亲睹李成的《寒鸦图》和李迪的《宿禽激湍图》。《寒鸦图》用淡墨图绘冬日雪后林塘间群鸦翔集鸣噪的景象,而《宿禽激湍图》使用水墨淡色,描写怡然自得栖息古柏枝头的二鸟,与溪涧飞流形成动静对比。问羽之旅可近距离走入宋代的生态自然和艺术世界,在展陈中通过书画与摄影作品并置的方式探寻宋画写生、写实乃至写意的奥秘,体会宋代画家对景写生时原生态的审美冲动,还可体会展陈中用数字技术模拟的《枫鹰雉鸡图》、《百花图》和宋徽宗的御花园,宋徽宗赵佶是宋画写生写意的倡导者,赵佶关注对自然万物原本状态的描绘,其御花园力图展现自然万物盎然自适的生态之美并用于绘画的对景写生实践。在皇家崇尚生态审美及对景写生趣味引领下,以画院为代表的绘画极尽写生写实之能事,随着越来越多文人士大夫加入绘画群体并受理学思潮影响,对生态物象内涵的发掘更为重视,由单纯描绘生物的自然属性转移到重视借物寓怀中,使自然物象创作主题的生态意蕴得到深化。同时在创作主题的选择方面更注重自然界物色物趣赋予画家的心灵触动,热衷于以生态自然为描绘对象、以萧散简淡为审美追求、以生意品评为创作观念,影响绘画审美的崇意境、尚自然、去华巧、重古拙的走向,在绘画创作中对“意境营造”的选裁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直接影响了宋代以后包括明代浙派在内的历代绘画发展趋势。

图片

俞明海 云边锦时 200x 200cm 中国画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对景写生”与“意境营造”是两个相互影响且相互成就的艺术实践过程。“对景写生”是一种直接面对自然生态进行随机创作的方式,艺术家通过画笔将眼前的景物捕捉并呈现在画面上,在对景写生中关注自然的韵律和生命力,通过对自然景物在光影形态方面的细致刻画,表达对自然风光的直接感受,是对自然生态美的再现和尊重。象岭南画派的始发地十香园的居巢居廉就在园子里种植了10种香花供学子对景写生,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画改革的肇始,黄宾虹也认为笔墨之道需在写生中悟得,对景写生是岭南画派与新浙派均为提倡的手段。“意境营造”则通过艺术手段将自然景观的内在美感和生态价值转化为具有深刻内涵和审美意韵的艺术境界,在作品中呈现出超越现实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图绘,其关键在于艺术家对自然景物的深刻理解,这种境界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态美,更让人思考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位置和角色。从生态审美试步开始,优化人类的主客观世界,实现天人间的和谐,把生态美学运用于社会现实和人的生活实践中,这是意境营造的重要创作目标,也是艺术家精神境界升华后的反哺。

中国画的创作表达通常是“写”入“意”出,“对景写生”的素材积累与“意境营造”的创作实践是相互促进的艺术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家与自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深刻而复杂的联系和对话,着重强调的是“意境营造”的艺术指向,据此来展现生态价值观。笔者在创作《边城花香》、《云边锦时》这类表现人物、山水的创作题材前,多次深入哈尼族集聚的红河州哀牢山及青藏高原边沿地区对景写生,感受民族地区的原生物态,在创作中寻思如何利用传统笔墨塑造人文及生态景观,运用民族地区独特的生态意象营造“天人合一”的自然画境,力求挖掘并营造物象中的“意境”。

(本文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哈尼族聚落景观生态美学研究”<23FYSB01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州‘十香园’与杭州‘西泠印社’培育地方画派形成的比较研究”<GD23XLN21>)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