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总有一些标志性人物,标志不只是身份地位,更多的是对于地域文化、思想及风尚的促进和引领。就徽州来说,若论对地方文化和风尚的影响力,晚明时代的汪道昆绝对数得着。这一个土生土长的徽州士子,是真正的“但开风气不为师”,对晚明之后的徽州文学艺术、书画收藏,乃至社会风气均有示范、促进和弘扬作用。许承尧在《歙事闲谈》上也这样说:“明季吾歙,人才最盛,不可谓非伯玉之开先也。”
一
汪道昆字伯玉,出生于徽商之家,老家是歙县丰南附近的松明山。祖父汪守义经营盐业,为人极性情,喜欢喝酒听戏。受祖父的影响,汪道昆生性自由,不循规蹈矩,不想走科举之路。家业到了父亲汪良彬手上时,生意有所扩大,既经营盐业,也悬壶治病。汪良彬对汪道昆管教极严,一心想儿子走科举仕途。
汪道昆绝顶聪明,科举之路一路顺畅:二十一岁中举,二十三岁中进士,与张居正、王世贞同榜。同年,汪道昆担任义乌知县。消息传到徽州老家后,汪姓族人欢欣鼓舞,年逾八旬的祖父汪守义大宴乡邻。三年之后,汪道昆经朝廷考察,先任南京朝廷工部主事,又转至北京任户部主事。汪道昆仕途一帆风顺,家庭生活却屡遭变故:早年在老家先后迎娶的两任妻子,嫁到汪家之后没过多久都生病去世。汪道昆又娶了歙县籍第三任妻子蒋氏,生有二子四女。蒋氏剽悍霸道,经常给汪道昆难堪。《五杂俎》载:每次汪道昆进卧室,蒋氏都要让一老妪用热水帮助汪道昆洗澡。蒋氏还要求汪道昆身边的仆人,男的必须四十岁以上,女的必须六十岁以上,其他人一概不能靠近。更过分的说法是:蒋氏还经常罚跪汪司马,稍迟点回家,便毫不留情地让人锁门,让其冬天在外挨冻,夏天在外喂蚊子。
汪道昆和张居正为同年进士,起初私交一直不错:嘉靖三十七年,三十三岁的汪道昆由吏部主事转任襄阳知府,张居正父亲自京城回老家路过襄阳,受到了汪道昆的热情款待。汪道昆自此仕途一帆风顺,先是调任福建按察副使、福建按察使,又升任福建巡抚。如此快速升迁,跟东南沿海“平倭”形势,以及同乡胡宗宪的抬爱有关,也跟京城同年张居正的暗中助力有关。
在福建共事期间,胡宗宪是汪道昆的上司,汪道昆是戚继光的上司。在平倭战斗中,胡宗宪谋划,汪道昆执行,戚继光冲锋,三人配合默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大捷。汪道昆长戚继光三岁,经常以“元敬”称谓戚继光;戚继光对汪道昆很尊敬,一直以“汪公”称之。汪道昆酒量奇大,据说“一饮可百觥”;胡宗宪、戚继光的酒量也不小。
汪道昆身在庙堂,却极具江湖气,喜欢结交四方朋友;也有致命弱点,自由散漫、风流倜傥、我行我素、酒后乱性。这在壁垒森严的官场中,是为大忌。汪道昆还喜欢舞文弄墨,撰写诗词文章和剧本。在襄阳知府任上,汪道昆就撰写了剧本《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合称《大雅堂乐府》,都是男欢女爱的故事。很难想象一个大明正四品的官员,私底下会如此钟爱戏曲,只是这种行为在当时蔚然成风,除了汪道昆,汤显祖、沈璟、阮大铖等都是这样。这种方式,可视为爱好,也可视为寄情——皇权专制下的官员们,其实是最无聊最憋屈最缺乏幸福感的,写诗绘画撰写戏曲,自然成了抽离社会、释放人性的最佳方式。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汪道昆任福建巡抚之时,福州“三卫”兵卒因欠饷作乱,混乱中袭击了正在家中丁忧的会试同考官陈谨,陈谨不治辞世,年仅四十二岁。给事中岑用宾以“酷刑激变,又贪污不检”的名义,向朝廷奏劾汪道昆。朝廷降旨罢职,这是汪道昆第一次被罢官。汪道昆回到老家歙县千秋里后,联合当地官宦和文人成立文学团体“白榆社”;又与一帮佛老之人打得火热,成立了谈禅弄玄的“肇林社”。这一种动辄“结社”的方式,也是晚明之时东南一带普遍的风气。在此期间,朝廷发生了诸多大事,最大的事,莫过于严嵩父子被查,连带出胡宗宪入狱并自杀。
二
隆庆年后,张居正就任内阁首辅。张居正对赋闲在家的同年,一开始是重用的。没想到近距离接触之后,由于性格差异、“三观”分歧,两人开始分道扬镳。张居正早年曾笃信“阳明心学”,嘉靖皇帝封杀和打击“阳明心学”,张居正反戈做了急先锋。隆庆和万历之后,“阳明心学”开始复苏,张居正仍坚持打压。对于张居正的行为,崇尚“阳明心学”的汪道昆不以为然。认知上的不一致,再加上汪道昆做事做人的随意和任性,让张居正决意清除这位同年。
一次,汪道昆因公巡视戚继光驻地,老友相见,分外开心,于是饮酒赋诗好不热闹。张居正听到报告后很不高兴,便以一军费账目不清为由,罢免了汪道昆的职务。汪道昆不服气,上书为自己辩解,词藻华丽,滔滔不绝,张居正看后更加生气。在此情形下,已过花甲之年的汪道昆第二次被罢官回到了老家歙县。
张居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师和首辅,脾子大,傲气十足,不仅看不起汪道昆,还看不起另外一个同年王世贞,好几次都当面羞辱王世贞,弄得王世贞很难堪。
汪道昆天生豁达随性,再次回到老家歙县后,经常带着一帮友人在自己城郊的太函别墅喝酒品茶吟诗,还时常受人之请,为人作传撰序写墓志铭等,赚了很多润笔费。虽然身为省部级官员,汪道昆却一点架子都没,经常一个人骑着毛驴在徽州各处跑来跑去,寻诗觅画,找人喝酒,率性地寄寓平民百姓家中。汪道昆在家乡徽州所度过的最后时光,称得上逍遥快乐。
汪道昆还讲义气。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下令抄家,戚继光受牵连改任广东总兵,从蓟镇南下到达杭州之时,汪道昆带着弟弟赶到西湖边,与王世贞兄弟一起,在湖心亭为戚继光洗尘。万历十三年,戚继光被免职从广东到了杭州。汪道昆又派弟弟赶到杭州武林,把戚继光悄悄接到徽州老家千秋里,特地从风月场所找了几个妖娆的女子招待戚继光。歌声似雏莺宛转,脂粉似赤霞一片,两个六七十岁的老汉喝得醉眼迷离,赋诗吟诵。《太函集》中“少保自肇林饮千秋里,召小娘歌舞侑觞,漫赋四首”记载的就是这件事。汪道昆还让弟弟陪同戚继光游览了道教圣地齐云山,到肇林禅堂参加过相关仪式,戚继光写下一首《送隆上人归肇林新刹》:
万里新都问法还,
几年杖锡遍燕关。
天空真界分三世,
月度禅枝忆五山。
随处冥心祗树里,
有时清梵暮涛间。
宰官欲问边臣况,
赤胆犹悬鬓已斑。
戚继光回到老家山东登州后,心情郁闷,病情加重,不到两年即与世长辞。汪道昆在给戚继光作《墓志铭》时,仍不忘开老友的玩笑,特地在文中加入一个戚继光怕老婆的故事。汪道昆在戚继光《墓志铭》中大曝隐私,格调虽不高,却暗藏自由性。当时的调笑方式,就是如此吧,不是幽默,而是尖刻促狭。如此方式,可理解为另一种“悟空”——生命阑珊之时,万事万物既可深情回眸,也可轻松一笑。
六十九岁时,汪道昆在徽州去世。如何评价和看待汪道昆这个人呢?总体上,汪道昆跟他的老战友、老领导胡宗宪一样,同属于徽州人中的翘楚,既有徽州人温文尔雅的成分,又有商人精明能干的一面,更有深藏骨子里的彪悍、霸道以及江湖气。汪道昆从地位上不及后来的许国,可是在人格魅力和影响力上,是远超后者的,对徽州的影响也更大。 (赵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