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我在句容河边跑步时无意中捡到了一块带图案的小石头,带回家仔细端详后,取名为“徐霞客:心之所向,素屐而往”,自此开启了一项捡石、赏石的业余爱好。
2个月下来,从山岭、河滩、草丛、路边捡到的大小石头堆满了3只大整理箱,偶尔也从网上“捡”一两块心仪的石头,在与石头“对话”中收获的心得也让我受益匪浅:勤奋工作和快乐生活不可偏废;缺少任何一项,都不可持久。2025年元旦,抚今追昔之际,我从4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粗浅心得。
目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前段时间在网上一眼看中一块灵璧石,当即收入囊中。这块石头长16厘米,宽7厘米,高24厘米,整体呈灰黛色,构图简约古朴:出入村庄的山门隘口下,一高一矮2个人形石柱,似幼子与老父告别远行。
触景生情,不由地想起毛泽东同志1910年秋离家求学时的诗作《七绝·呈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转引自2023年《中国青年》第15-16期合刊《毛泽东诗词中的青春意气|孩儿立志出乡关——《七绝·呈父亲》解析》,作者为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副院长汪建新)古往今来,无论是历史伟人还是普罗大众,要想有所作为、实现既定目标,首先必始于立志——也就是管理学上的“目标牵引”。
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德鲁克1954年版《管理的实践》提出的“目标管理”,都启示我们:自我“目标”控制,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行了事的愿望。
凝望石头蕴含的意境,回想自己工作近30年来“常立志”和“立长志”的摇摆,“知易行难”的自责更加强烈:1996年刚到监狱工作时,也曾立志奋发“我非要做……”并风餐露宿、奋勇向前。但后来有时也会有“我只愿做……”的消极。也就是说,自己的锐气和上进心有所消退,在坚持长久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方面打了折扣。
人都有惰性,在消极懈怠的时候都需要有人及时提醒、甚至大声棒喝。工作之余或是睡觉之前,我时常擦拭、凝望这块石头,玩物励志——想一想自己从贫寒农家一路走来的过往,想一想自己目前在做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这就是赏石带给我的警醒和激励。
行动:心之所向,素屐而往
此文开篇说到11月9日捡到的这块长江石,是我捡来3大整理箱石头中最传神的一块。这块石头长、宽、高各约9厘米,黑白相间、以黑为主。仔细端详就会发现,石面中间有一个峨冠博带的古人背着书轴、手攀大石,前后脚迈开大步趟过湍急的河水——这不就是徐霞客醉心山水之间、不辞千辛万苦考察名山大川的场景吗?于是,我将这块石头取名为“徐霞客:心之所向,素屐而往”。从徐霞客的故事和这方石头蕴含的意境中,我感觉到了确立目标之后行动的重要性:只要心之所向,就算没有鞋穿,光着脚也要一往无前。
《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既然“不言”,如何觉之?那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行动去追寻。在监狱工作的20年和到局机关工作的前8年,我有一半的时间在做新闻宣传,努力用“走转改”的行动,去发现监狱工作和民警职工的美,努力讲好江苏监狱精彩故事。尤其是在机关专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这8年,我们团队的兄弟姐妹齐心协力往前走,步伐铿锵:我们的作品获得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上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每年都有1-2篇典型经验上中央政法委《法治日报》头版头条,新媒体入选中央政法委“四个100”奖项,基层单位通讯员的写作能力持续提升,我也入选司法部全国监狱工作专家库和全省监狱工作人才库领军人才……
我们团结协作的过程,就像徐霞客跋涉千山万水后著成《徐霞客游记》一样,都在印证一个道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所以,我能理解很多玩石头的人能如痴如醉、茶饭不思,因为赏石的过程中,我们能受到启发,激励自己坚定地走下去。诚如《荀子·修身》所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方法:横看桃花源,竖看迎客松
目标明确了,也愿意采取坚定的行动,此时,科学正确的方法尤为重要。比如,捡石、赏石的过程中,我也时常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虽然我一直强调众“石”平等、反对将自己的石头称为“奇石”,但是应当承认,观赏石在选择、命名、包装、保养、推介等方面,还是有各种学问和门道的。不按这些门道、方法办事,就容易乱捡一堆没有美学价值、收藏价值的大路货,也没有办法赢得别人的认同。
比如,有一方石头长23厘米,宽16厘米,高20厘米,横着看,恰似从深褐色山洞里流出一条清澈见底、桃花夹岸的小溪,仿佛书卷上流淌着的美文《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再把石头竖起来看,左侧是深褐色的山体,右边是奶酪色缥缈的云海,画面正中是一株紧贴崖壁的迎客松。
记得在河边跑步时刚捡到这块石头,也没看出它有什么特别,画面乱糟糟的,色泽也不亮丽,甚至都没兴趣搬回家。但是,真的搬回家反复观察、横看竖看之后,还是从我的知识库中碰撞、抽取出了这方石头的赞美之词。
赏石通常讲究象形、图案、质地、产地等要素,要想融入“赏石圈”并成为“赏石达人”,运用丰富的知识为石头取一个传神独到的名字是必修课。“横看成岭侧成峰”,把研究石头的方法移植到我们做社会调查、破解工作难题的领域,就是要努力学习掌握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秉持格物致知的严谨态度,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甚至要经年累月地做全样本长期跟踪调查。保罗·海恩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说“空无一物的脑袋是不可能学习任何知识的”,如果不愿意去刻苦学习、掌握必要的方法就盲目铺开,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所以,世间事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比如我们常听到的“十年磨一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都是说的方法的重要性。
节奏: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高质量、有效率的工作,离不开乐在其中、张弛有度的生活做支撑——勤奋工作和快乐生活不可偏废。
上周末捡到一块酒壶形状的石头,谈不上什么象形、质地和画面,但是颜色很素雅,边上再配一盏古色古香的小酒盅,“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的神仙感觉自然就来了。
我不是倡导大家喝酒甚至牛饮,只是想借这块石头和酒盅的组合,来说明“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如果不能享受勤奋工作带来的价值认同、应有回报、乐在其中的生活,那么勤奋工作就会因为没有得到滋养而不可持续。
工业生产上非常注重“节拍”,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上也要把握好“节奏”。工作之余,我不会跳舞、不会打麻将,但是,捡石头费时、费力、费脑筋,也能起到休闲、锻炼的效果。骑着共享单车满城寻找石头的途中,我也会停下来到南京老门东的网红店、中营6号的“柴火混沌铺”去感受一下悠然自得的慢节奏生活。
2019年12月16日“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思想市场”专栏发过一篇时评《李子柒的“流水线牧歌”》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她贩卖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牧歌式的想象……不过是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安慰剂,喂饱那些无力归园田居但又充满焦虑的都市人群。”我觉得不能苛求李子柒要100%还原真实的生活,就算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安慰剂”,对缓解焦虑来说也是良药。捡石头、赏石头、和朋友们分享玩石头的乐趣,也有利于调节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让工作后得到高质量的放松,让自己放空疲倦后更加精力充沛地、有韧性地投入工作。
而且,捡石头、赏石头日子久了,你或许会发现:有些石头天然就自带幽默、喜剧色彩,让你在忍俊不禁之后一身轻松。比如说,我近期淘到一块广西柳州大化古陶石,长12厘米,宽8厘米,高8厘米,重509克。我给这块石头配上一个红木的圆鼓形底座,取名为“鼓上蚤 时迁”。你看,画面中这个时迁贼眉鼠目、身形紧凑,怀里紧紧搂着刚偷来的宝贝,一脸警觉……拥有、把玩这样的石头,你可能会发现:想不解压,都不行!
作者 江苏省监狱管理局 孙银军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