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计划推进空间站商业化,不能让中国独占太空

想当年,美国联合16国建立了国际空间站,面对中国,却专门整出来个“沃尔夫条款”进行全面封杀,不仅阻止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还在各个方面对中国实施了限制,然而,如今随着国际空间站即将脱离轨道,美国变得焦虑万分,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

1、“封杀中国”计划失败,美国陷入新的担忧

据悉,国际空间站成功建立后,美国国会紧接着通过了“沃尔夫条款”,明确禁止中美在太空研究领域的任何合作。这个所谓的“安全考量”政策,事实上是一道太空禁令,将中美的太空合作之路完全封死。

然而,面对孤立与挑战,中国毅然选择了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在这条未竟的征途上,中国不仅克服了重重困难,还成功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宫空间站。

十余年后,尽管国际空间站面临老化及安全隐患,天宫空间站的出现无疑是给全球航天界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而这一切,却让美国陷入了新的担忧,美媒报道称,随着国际空间站退役脱离轨道,中国将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唯一拥有活跃空间站的国家,而太空中,或将只剩下一个“天宫”。

图片

2、时至今日,美国仍不肯放弃对抗思维

近年来,美国加速推进空间站商业化计划,希望以此占据太空业务制高点。然而,回顾历史,美国的航天计划并非一帆风顺。以航天飞机计划为例,自1981年首飞至2011年结束,这一大型载人计划经历了辉煌也伴随了挫折。在计划即将结束时,美国甚至需要依赖俄罗斯的飞船技术来维持太空任务。

NASA副局长帕姆·梅尔罗伊近期在发言中重申了“沃尔夫条款”的重要性,她毫不避讳地视中国为“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对手”。这番言论不仅表露出美国对太空主导权的忧虑,也强调了太空领域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催促尽快推进空间站商业化。

尽管如此,推迟现象在美国航天计划中并不少见。例如,近年来的“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因技术和资金问题屡次推迟。最新消息显示,该计划的关键任务已延至2026年至2027年之间,这无疑给美国航天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图片

3、美国处境堪忧,多国正向中国靠近

随着国际空间站接近退役,美国的商业太空企业逐渐成为航天领域的新兴力量。其中,像“旅行者号”这样的公司在与NASA合作的新空间站开发项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商业应用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太空竞赛中分一杯羹。

然而,商业化航天项目也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正如美媒所述,如果商业空间站项目遭遇延误或失败,美国太空站计划或将重蹈航天飞机计划的覆辙。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曾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但如今的中国不仅拥有自己的空间站,还向全世界开放合作的邀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表示,中国愿意欢迎其他国家的宇航员参与天宫空间站任务。

然而,美国的“沃尔夫条款”依旧是横亘在中美太空合作间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壁垒。即便如此,中国在国际合作和科技共享方面所表现出的开放态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若美国商业空间站计划无法按时实现,而国际空间站又退出历史舞台,届时其他国家可能会被迫寻求和中国的合作,特别是在近地轨道长期任务上,想必,这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