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无助”迷宫,打破“自我设限”

您是否曾在职场中频繁地提出创意却遭到屡屡驳回,直至沉默不语;或在学业上一再遇挫,最终自认不适宜学习;又或在情感旅途中不断磨难,逐渐丧失信心。


倘若这样的场景触动了您的心弦,恐怕您正处于被称作“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指在重重挫败后,个人在面对难题时感到自身无能为力的心理及行为反应。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于1976年首次阐述此概念。他的研究揭示,无论人或动物,在连续的挫败面前,均可能陷入一种学习性的无助状态,即便置身全新环境,也难以摆脱这种束缚,停止尝试新的解决方法。


习得性无助的典型表现


1

 情绪:感到消沉沮丧,力不从心。

2

认知:形成“我无法改变现状”的思维定式。

3

行为:在遭遇困难时,倾向于回避或放弃。


认识到习得性无助的存在,是理解它的第一步。现结合具体案例,运用策略,以期突破心理束缚,重新掌控自我生命。


 案例 

科技公司产品经理小李,在其两年的职业生涯中,不断遭遇创意被拒之门外的挫折,近期又一计划被否,使他深陷习得性无助的泥潭。


心理状态如下:

01

 情感低落,对工作提不起劲。

02

自认为想法终将被驳回。

03

不再主动提案或加入讨论。


摆脱心理桎梏的具体步骤


01

认知重构

引导小李重新思考每次被否决的经历,分析客观原因,减少思维反刍。 

图片

02

设定小目标

例如每周提出一个小创意,逐步构建成功经验。

03

技能提升

鼓励参与培训,学习有效表达与沟通技巧。

图片

04

 拓展视野

主动了解决策被拒绝的具体理由,建立支援网络,汲取新观点。

05

 内容区分

帮助他意识到被否决不等于个人能力不足,区分工作评价和自我价值。

06

情绪管理

接纳当下的不安与挫败感。

图片

07

形成正反馈

鼓励记录每一个进步,每达成一个目标便进行自我奖励。

08

寻求帮助

若抑郁焦虑情绪持续出现,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建议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

图片

习得性无助如同一个无形牢笼,让我们囿于恐惧与怀疑之中。然而,摆脱它的钥匙一直握在我们手中。正如小李的案例所示,“变革需循序渐进,耐心与不懈的努力是关键。”只有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才能开启新的可能。


供稿:卢佳怡

编辑:盛   妤 

审稿:施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