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承诺书、放弃中考自愿书,形式主义的风正把教育吹歪

AI划重点 · 全文约1553字,阅读需5分钟

1.反形式主义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但在校园中形式主义现象仍然严重,如检查留痕、活动进校园等。

2.浙江某地教育局工作小组组长基本是县领导,其他部门通过领导小组给教育局发文布置工作,导致教师负担加重。

3.由于升学考核压力,河南南阳某初中炮制了放弃中考自愿书,引发争议。

4.北京朝阳区“小升初掐尖”被央视曝光后,海淀区“六小强”学校积极行动,用碎纸机销毁家长递送的简历。

5.为此,需要推进学校变革,将学校管理主权交回校长,通过系统变革制约校长权力,以减轻教师负担。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反对形式主义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从上至下,大会小会,三令五申,誓与形式主义势不两立。

但现实的情形是,形式主义的风似乎越反越烈,甚至吹到了象牙塔般的校园。

各种检查“留痕”,各类活动“进校园”,各学习平台APP“数据报送”,各种“师德师风”承诺签字,各种培训“走过场”,各种宣传“点赞转发”。

认认真真搞形式,一本正经走过场

据中青报报道,某校长披露,他的学校一天最多能收到20多份来自各方面的通知。

“我们统计过,最多的一年,曾经收到过接近4000份各类文件。”而其中“有35%左右是跟教学无关的”。

这些文件来自各级各类部门,通过OA办公系统、QQ群、微信群、钉钉群、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传达。

有的是红头文件,有的是盖章的通知,有的是没盖章的Word文档。统统要做,催要还紧。

武汉大学青年学者易卓调研发现,浙江某地以教育局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大概有20个,组长基本是县领导。其他部门则通过领导小组给教育局发文布置工作。

对此,有人开玩笑“教师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也有人调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扶贫报表巡河……”

经常看到一些奇葩的校园新闻,感叹形式主义阴魂不散。

但是弄清楚奇葩背后的逻辑,就见怪不怪了。

因为有维稳压力,就有了广东普宁某中学反欺凌承诺书。

“若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坚决不拍照、不录视频”

图片

图片

因为安全压力,所以广东梅州五华县某中学要求所有学生签署“自杀、自残均与学校无关”的承诺书。

“如果我出现自残、自杀的行为,均与学校无关。”

图片

因为升学考核压力,河南南阳某初中炮制了放弃中考自愿书。

“经慎重考虑并与家长商量,本人申请不报名参加今年中考,提前报读中等职业类学校,并承诺不反悔。”

图片

因为舆论压力,今年北京朝阳区“小升初掐尖”被央视曝光后,海淀区“六小强”学校积极行动起来。

首师大附中开放日现场,粉碎了几十份家长“偷偷”递交的小学生简历。其中一台碎纸机还因不堪重负“罢了工”。

据说现场“销毁”简历的,还有北大附中、二十中。

“碎纸机已成海淀头部校的标配!”

图片

整治“升学掐尖”,碎纸机承担了所有!

下面糊弄上面,上面再糊弄上上面。

用魔法对付魔法,用形式打败形式主义。

为何要搞形式主义?

投上所好。有些领导好大喜功,喜欢大场面,整齐划一,把形式当内容,当业绩,因此表彰提拔,其余的纷纷效仿。

刷存在感。搞形式主义,实事虚做,自我标榜,加之手下吹捧,某些人产生天纵英才的幻觉,自信爆棚,变本加厉。

谋取私利。在某些事上搞形式走过场,个别人说了算,就给了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的空间,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教育苦形式主义久矣!

形式主义就是做表面文章。教师的主业变成搞形式,副业搞教学,身累,心更累。

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加重。

调查覆盖各地3564所学校的两万余名教师,70.9%的教师呼吁减轻非教学负担。

教师戴着形式主义的镣铐育人,怎能静下心来?

种了别处的地,荒了种孩子的心田

图片

如何斩除形式主义?

源头上是分配制度改革,不展开讲了。

在这个不能一蹴而就的情况下,走学校变革之路。

把学校管理的主权交回校长。校长虽是一校之长,但是婆婆太多,都要请示汇报。校长想干的干不了,不想干的必须干,疲于应付,也就随波逐流。

一方面管住伸向学校的手,一方面通过系统变革制约校长的权力。

比如校长“一支笔”的问题。北京十一学校的做法是:不让有权的人理财,不让理财的人有权。校长只能决定年度预算,无权管理具体收支,不能够直接签字报销任何费用。

校长局长好不好,让老师说了算。年终岁末,又开始民主评议校长。但都是上级部门组织,结果并不公开透明。有些教师意见很大、得分很低的校长依然风生水起,毫发无损。这样的评议让老师感觉“逗你玩”。

但按十一学校的章程,教职工可以弹劾校长。教职工代表20人及以上联名提议,可临时召开教代会,提请对校长的弹劾等议程。经全体代表60%以上同意,可启动弹劾校长的程序。

仅此一条,推广到各地校长、局长,看看效果如何?

说白了, 权力者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任

《人民日报》曾连续发表五篇文章,猛烈“炮轰”形式主义问题。文章指出,严重的形式主义祸国殃民,既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也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必须加以整治。

对校园里的形式主义更要零容忍,它毒害的是幼小心灵和民生国祚。

正本清源,还菁菁校园一片清朗,给孩子一个光明未来。

决策者不可不慎,不可不作为,不可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