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年伊始,上海体育文化品牌“体荟魔都”以“New Look”“New Talk”“New Book”“New Link”四大板块同步亮相。 这股有形与无形体育文化的合力,在申城的大街小巷里,正悄然点燃着人们对体育的热爱与向往。
New Look:从1936到2024的“一次看个够”
走进上海体育博物馆二楼,全新升级的“奥运之光”展厅让不少参观者眼前一亮。
“巴黎奥运专题展柜”里,火炬、火炬之心、火炬手服装、金银铜奖牌(复制件)等展品整齐陈列。樊振东、陈芋汐、覃海洋、吴愉、郭崎琪五位奥运冠军的签名夺冠战袍,成了无数人驻足观看的焦点。
上海体育博物馆馆藏的“夏季奥运火炬”,从1936年柏林到2024年巴黎,如今已实现全覆盖,令许多体育迷拍手称奇。馆方负责人介绍,这也让上海体育博物馆成为全国首个正式展出巴黎奥运会火炬的博物馆。
在刚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上,40名上海体育健儿代表国家出征,勇夺6金、4银、3铜的历史佳绩。来到展厅参观的市民王女士感慨:“原以为只是看看实物,没想到被运动员们的拼搏故事彻底打动。一件战袍背后,就是他们成千上万次的训练与坚持。”
New Talk:用声音刻画体育人的精神画像
如果说博物馆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那么《体育朗读者》第四季的上线,则用声音讲述着体育人的坚韧与热爱。
跳水奥运冠军陈芋汐在节目中说:“跳水没有捷径,我要一步一个动作地打磨,尤其是面对逆境的时候,如何坚持心中的热爱。”
新华社照片,巴黎,2024年8月6日 8月6日,中国选手陈芋汐在赛前出场。 当日,巴黎奥运会跳水项目女子10米跳台决赛在巴黎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举行。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蛙王”覃海洋则分享了自己从0.5秒的遗憾到挑战自我:“只有坚持,才能看到希望;只有放下,才能赢得胜利。”
这档上海体育党建品牌音频节目自2020年上线以来,连续三季收听量已超280万。如今第四季聚焦巴黎奥运会上的上海运动员,通过他们的朗读与自述,让无数普通听众在通勤或家务之余,也能获得一份“体育的力量”。在喜马拉雅平台上,不少网友留言感慨:“听了这些运动员的真实经历,更能理解‘为梦想拼搏’的意义。”
New Book:从老运动员到新读者,岁月与记忆同在
刚刚发布的《时间的赛场——上海体育口述历史》(第一辑),以口述访谈、录音、录像、照片多种方式,为上海体育发展留下珍贵的“第一手记忆”。
书中记录了吴成章、徐寅生、朱勇、程骏迪、黄德国、陈士麟、钱行素、周余愚等老一辈体育人的故事:从最早的远东运动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奥运征途,他们是上海体育的历史见证者与开拓者。
“近代上海著名竞走运动员周余愚的事迹”也让年轻读者颇为震撼。周老先生曾带病参加国内外竞走比赛,拿下多个冠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拼搏和责任”。
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主任王励勤在新书发布会上说:“体育需要传承,老一辈运动员的奋斗故事和精神力量,能激励更多年轻人勇往直前。”
图说:王励勤
New Link:当竞技、口述、城市共融于一席谈
在“体荟魔都”文化沙龙现场,主办方把各路嘉宾请到了一起——
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主任王励勤谈到:“竞技体育不止是升国旗奏国歌的荣耀,更具有示范引领效应,能鼓励孩子们走进运动场。”
口述历史图书学术顾问袁念琪则从专业视角呼吁:“应继续加大对体育历史资料的搜集与保护,将体育精神的‘根’扎得更深。”
周余愚之子周明辉也现身沙龙,讲述父辈的竞走故事如何在上海这座城市留下独特印记。
新修订的《体育法》把体育文化建设摆在新的高度,也让这场沙龙不只是“忆往昔”,更是“谋未来”。当竞技成绩与文化传承交相辉映,“体荟魔都”便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矩阵合力:让普通人“看得见、听得到、翻得动、聊得起”
从“New Look”到“New Talk”,再到“New Book”“New Link”,四大产品联动,为新年的上海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对普通老百姓而言,看一场展览、听一档节目、翻一本口述历史、参加一场沙龙,都能从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启示和感动。
看得见:上海体育博物馆展出的“巴黎奥运火炬”,让人们直观感受当代体育人的奋斗成果;听得到:《体育朗读者》让奥运冠军亲口讲述背后的坚持与成长;翻得动:口述历史图书中,老一辈运动员的经历与人生抉择,为当代年轻人提供精神养分;聊得起:“体荟魔都”文化沙龙让市民近距离接触体育名人,共同探讨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未来。
体育文化的未来:从个体热爱到城市名片
“体荟魔都”并不只是一场简单的开年活动,而是上海在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它让人们看到,体育的魅力早已超越赛场——它能联结城市记忆,打动每一代人;它能鼓舞普通人燃起热情,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锻炼,逐梦前行;它也能成为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支点,让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散发出更独特的文化韵味。
正如王励勤在沙龙上所说:“竞技体育取得佳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体育精神走进更多人的内心,形成一股向上的力量。”当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带着对体育的理解与热爱,投身到日常的运动健身中,“体荟魔都”背后所代表的体育文化,也将愈发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