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货币史上,中国人发明的纸币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发明。不过中国的传统纸币,无论是两宋官方发行的交子、会子,以及元明时期发行的宝钞,还是民间发行的银票、钱票,均未发展成为现代货币。因此,中国纸币的发展可称为“早熟而又不成熟”。虽然中国纸币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但其兴起和流通却对欧亚纸币的出现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从而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事。
中国纸币首先传到西亚,波斯语至今仍将纸币称作“钞”(Chao)
中国纸币首先传到西亚。元朝时期,蒙古人统治下的伊利汗国(今伊朗)政府在元朝的具体指导下,仿照元朝发行纸币。1294年9月12日,伊利汗国国王乞合都汗在帖必力思城颁布流通纸币的诏令,规定拒绝使用纸币者处死,并开始印刷、推行纸币。伊利汗国印刷纸币,印刷纸币采取中国的“钞印用木为版”的技术,纸币在形式上仿元朝纸币,纸币上印有纸币印刷的时间、币值及伪造纸币的惩罚措施等,纸币上还印有汉字“钞”及其音译,还钤印官印。那里通用的波斯语至今仍将纸币称作“钞”(Chao)。伊利汗国印刷发行的纸币为木刻版印刷,印版刻字及纸币印刷由汉人负责,波斯工匠参与合作完成印刷纸币。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中国游历也注意到:中国人交易时,不使用金银硬币,他们把得到的硬币铸成锭块,他们交易时使用一种纸币,每纸大如手掌,盖有素丹(按:即苏丹,这里指元朝皇帝)的印玺。如纸币旧烂,持币人可去像摩洛哥造币局一样的机构免费调换新纸币。“如有携带金银硬币去市上买东西者,则无人接受”。纸币这一新奇事物也随白图泰的游记传播到了阿拉伯世界,尽管未被阿拉伯世界采纳。
在东亚的儒家文化圈中,中国纸币也为其他国家模仿
在李氏朝鲜,大庆宗时期(1401-1417)开始印制仿中国明朝的“建文楮货”和“永乐楮货”纸币,但是流通不畅。在日本,江户时代开始发行的纸币——藩札,形状也模仿中国纸币,而且和中国一样也多为银、铜的价值符号。其中备后国的福山藩于宽永七年(1630)发行藩札,越前国井藩宽文元年(1661)发行银札,一直到宝永四年(1707)时幕府将军下令禁止藩札(特别是银札)的发行。享保四年(1719),幕府又实行了申报制度,规定一些藩可以发行藩札,还规定了流通期限,这实际上是解除了原来的禁止命令。在越南,陈朝顺宗光泰九年(1396年,明朝洪武二十九年),政府下令收回所有的铜钱,仿照中国发行纸币。十文的纸币上画有藻;三十文的上面有浪花;一陌钱的上面有云朵;二陌钱的上面有龟;三陌钱上面有麒麟;五陌钱上有凤;一贯的纸币上有一条龙。这些均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当时政府规定,纸币发行后任何人都必须使用,伪造和使用铜钱要斩首,还规定铜钱与纸币的兑换率为一贯纸币值铜钱一贯二。
近代经济必需的货币的祖宗就是中国早已发明并使用的纸币
欧洲人在元朝时期才知道纸币。1253年,罗马教廷派遣出使蒙古的传教士鲁布鲁克在给教皇的报告中,提到了蒙哥二年(1252)在燕京行省印造的宝钞,这是欧洲人对中国纸币的最早记载。但是鲁布鲁克的报告是给教皇的报告,社会影响有限。真正向欧洲人介绍中国纸币的是马可·波罗,他在游记中对纸币做了比较全面的讲述,从此中国以纸为币之举,才广为欧洲人所知。
在近代早期,欧洲贸易有了迅速发展,大额交易所需货币数量也越来越多。虽然在这些贸易中可以使用价值较高的金银铸币,但是大量铸币不易携带,把一堆金银铸币搬运几百英里,不仅耗时多,而且沿途容易失窃。同时,当时欧洲小国林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而且铸币的质量往往也良莠不齐,极易损坏和贬值。1529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为赎回两个替他充当人质的儿子,向西班牙人支付了1200万枚西班牙金币(escudo)。西班牙人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才数清并检验完这些铸币,其中4万个因不合格被拒收。因此欧洲人急切地希望找到一种更理想的货币,纸币应运而生。
欧洲人从马可·波罗讲述的中国故事中受到启发,见识到了纸币的优点。纸币的理念在1650年借助英国一本叫《财富的关键》的小册子得以传播。于是欧洲银行家和金匠开始发行可以兑换储蓄的纸质本票,这种本票可以支付给任何拥有它们的人。到了17世纪,人们发现与其让黄金原封不动地待在家里,倒不如借出去,收取贷款利息,或者将黄金的收据以票据形式借给别人,或者用票据支付他人,发行票据也成为一种利润非常可观的生意,自1609年起,阿姆斯特丹汇兑银行允许商人建立账户,从事转账,可以以书面形式安全便捷地完成交易。到了17、18世纪之交,欧洲人对纸币的认识更加清楚了。一位当过法国财政总监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罗写道:“人们一直采用各种方法来保存和增加货币,可是人们发现,这些方法当中没有一种能够保存或增加货币,有些方法甚至起了相反的作用。”那么,应当怎么办呢?他接着写道:“利用银行来增加货币,是迄今所采用的最好的方法。”银行除了使付款更方便、更迅速外,还使人节省了兑换费、保管费和运输费,人们再不会因货币质量低劣而遭受损失,而且把钱存入银行比放在自己家里更为安全。他所说的这种银行增加的货币就是纸币。
不可兑换的法定纸币,最早出现在英国的北美殖民地。而由国家信用支撑的纸币,则最早出现在1694年的英国,由英格兰银行发行。英格兰银行以公私合营的形式成立,政府提供规定货币价值的官方印记,私营部门用贮存的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后盾。英格兰银行设法巧妙地在币值稳定和供应充足之间保持平衡,因此发行钞票成为英格兰银行最成功之处。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英格兰银行和英国政府一样稳定”,一个原因是英格兰银行是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的代表。这时英格兰银行发行的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纸币了,纸币的优越性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亚当·斯密对此予以高度评价:“用低廉的纸币代替昂贵的金银币进行交换,是因为纸币更便于流通。纸币好比流通界的新轮,其建立费和维持费比旧轮便宜得多。”新轮比旧轮更有利于经济运行,因此纸币也成为近代经济成长的重要推手。由于纸币的优越性得到公认,美国国父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贸易原理》中相信纸币刺激了商业,而且还认为纸币可以比贵金属更加稳定。他的这个看法代表了18世纪后期西方人对纸币功用的高度肯定,而这种近代经济必需的货币形式的祖宗就是中国最早发明并使用的交子。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在世界货币史上,中国人发明的纸币是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发明。
(作者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李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