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抹黑中国,都是美国“遏华战略”的一次推进,就像“气球事件”事件,最近,美国又开始对中国展开了“黑客入侵”的指控炒作,没完没了的刷存在感,给中国泼脏水。
1、美叫嚣中国:必须付出代价
据美媒消息称,美国财政部称“中国黑客”窃取了部分非机密文件,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莱纳尔更是借机高调宣称,中国在网络安全领域对美国的“长期入侵”须付出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黑客”指控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它们恰逢美国政局动荡、经济疲软之时,也指向了美方试图将内部矛盾外化的潜在意图。在这场愈演愈烈的舆论战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和深层次的政治考量?
美国历史上往往在内忧外患之际,选择塑造外部威胁以掩盖国内问题,这一策略在2024年的美国尤为明显。面临经济复苏乏力、社会分裂加剧、政府信任危机等多重挑战,美国政界急需一个可以共同敌对的目标来转移注意力,而中国无疑成为了理想的替罪羊。
美国财政部将本次事件定性为“重大事件”,并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关“中国黑客”的指控屡见不鲜却鲜少提供有力证据。
2、“黑客指控”像极了政治表演
自去年以来,美国政界人士频频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包括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甚至将其与“伏特台风”这样的组织联系在一起。这些毫无根据的指控常常在政治敏感期出现,似乎也暗合了某种政治操弄的意图。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美国方面还声称这些网络入侵不仅威胁美国,也波及其“五眼联盟”盟友。如此言论使得所谓“入侵事件”升级到了跨国安全议题的高度。这不仅在西方国家内部造成恐慌,也加剧了全球网络空间的不信任氛围。
就在今年2月,FBI、CISA和美国国家安全局联合发布报告称,所谓“伏特台风”的中国黑客至少渗透了美国网络长达五年。然而,这些机构在报告中对于技术细节的披露和证据链条的完整性避而不谈,使得这一指控更像是一次政治表演。
3、外交部回应,亮明中国立场
面对这样的指责,中国表现出了极大的冷静和理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明确表示,中方反对借政治目的散布虚假信息。这一态度不仅是对污蔑的有力回击,也体现了中国在处理国际争端中一贯的稳健立场。
从战略角度来看,中国在加强自身网络防护能力的同时,也始终倡导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这意味着在全球化高度耦合的今天,各国唯有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发展,这是对单边主义和零和思维的有力反驳。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黑客指控”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议题,而是牵动国际关系的重要杠杆。对于美国而言,若执意通过夸大中国威胁来实现内政目标,最终可能南辕北辙,损害自身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