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一小学因应对区质量监测,更改课表安排,每天七节课,除语数外各一节课,其余四节课,两节音乐、两节美术,进行音乐美术课程知识的填鸭式考前突击。
2.厦门市教育局回应称,经了解,小学接到区质量监测文件,个别班级因为班级教学进度的关系,进行调课。
3.教育局已提醒学校严格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严禁随意挪用课程,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安排应以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出发点。
4.然而,频繁的质量监测引发家长和老师抱怨,认为质量监测背离初心,导致压力层层往下压,学生、老师疲惫不堪。
5.专家建议,质量监测应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避免过度追求考试分数,减轻学生负担。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最近
有关区质量监测的投诉也多了
近日
市教育局公开了
区教育局对家长投诉区质量监测的回复
家长投诉:
**小学为了应对**区安排对四年级学生进行的美术、音乐课区质检(实为“区质量监测”,小编注),学校更改课表安排,每天七节课,除语数外各一节课,其余四节课,两节音乐、两节美术,进行音乐美术课程知识的填鸭式考前突击。此前,学校活动课长期被语数外科需要进行质检的学科占用,另有地方、体育等课程偶尔被占用,课表形同虚设。相信这样面对质检的方法绝非质检的本来目的。在AI时代的今天,学校仿佛仍走在20年前的办学路上。
厦门市教育局官网截图
区教育局回复:
经了解,**小学接到区质量监测文件,个别班级因为班级教学进度的关系,进行调课。学校能够认真执行学生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的规定,每天大课间活动30分钟,加上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保障一个小时的运动时间。如果当天没有体育课,下午活动课就进行体育活动;如果当天有体育课,下午第三节活动课就进行科技、语言实践、数学思维活动等内容。
区教育局已提醒学校严格开齐开足各类课程,严禁随意挪用课程,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安排应以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坚持绿色的质量观。
厦门市教育局官网截图
频繁区质量监测被投诉
其实,这个投诉只是冰山一角。最近,也有不少家长甚至老师给我们留言,抱怨区质量监测频繁。
“这学期**区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接受区质检(实为‘区质量监测’,小编注),为什么期末还要组织六年级语数英科四科区质检,而且上学期这些孩子刚接受过语数英科市质检?”
那么,什么叫质量监测?
首先,质量监测不是质检,质量监测只进行抽样监测,部分学校或部分学生参加,老师也要参加,而质检是所有学生都要参加。
质量监测是国家允许的,国家和省里都有质量监测,按照教育部说法,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改革部署的举措,对于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推动教育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引导各地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双减”,引导社会各界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质量监测是教育督导的一项制度安排,是为了诊断教育问题、引领教育改革。
用大白话说,监测是为了诊断学校教育教学问题,为了“把脉”,拿出“处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指挥棒”,是“体检仪”。
质量监测采用抽测方式,不是所有学校和所有学生都参加;它也不全是考试,还有问卷调查等;也不是只有学生参加,老师也要参加问卷调查。
质量监测后,组织者会提供一份监测报告,供学校对照不足,做出改进。有人将其形容为“体检报告”。
各级质量监测越来越多
理论上说,质量监测是为了给学校“把脉”,就像我们体检一样,但是,这几年,质量监测越来越多。质量监测最早是国家开展,后来省里有了,再后来是市里,再再后来区里也有质量监测。
学校老师介绍说,国家、省和市都有质量监测,还算好,因为都是抽样的,这几年,区级质量监测也越来越频繁,区级质量监测是全年级学生参加。
老师说,其实就是区质检。
考还不要紧,更可怕的是,很多区的质量监测的考题是“变态”难,数学向奥数看齐,语文阅读文本向高考看齐,似乎以把学生考倒作为出题目标。老师说,“每次平均分低得可怕,孩子都很沮丧。”
小学向高考看齐有啥问题?一些人认为,“不从小学开始训练,以后怎么高考?”去年底在厦门举行的第四届语文教育大会上,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特别谈到这个问题:现在从小学开始,语文老师就开始对标高考,但是,温儒敏认为,这是不可取的,甚至中考都不应该比照高考出题,因为语文教学除了面对高考以外,还要考虑普通国民的语文素养,他的谋生的能力,他的最基本的水平,要起到一个兜底的作用。
其实,还有一点,在小学阶段,或许可以让学生领略下语文的美,写一些生活味的作文,不急于对标高考,这样,孩子或许会更有兴趣读好语文。数学也是,给孩子多一点成就感,而不是以考倒他们、考倒学校为乐趣,这样,他们或许会对学科有更多兴趣,脸上有更多笑容,更能支撑到高考。
图片由AI生成
为什么质量监测会让人慌?
从理想的角度看,学校每年来一次“体检”,看看有什么问题,再去改进,这多好。实事求是地说,质量监测也并非“十恶不赦”,对于个别“放羊”的学校或是区域,质量监测是“紧箍咒”。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质量监测渐渐背离初心,例如,虽然质量监测不排名,但是,各种排名还是满天飞。
有的区的质量监测,是和质量奖挂钩的,因此,学校都得严阵以待。所以,停课突击,都不足为奇。
突击其实还算好,还有的区为了迎接国家和省质量监测,考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每天都要备考,而且,为了不被人“偷师”,试卷还不能带回家,搞得好像在上演“宫心计”。
怪谁呢?
每次质量监测前,都是投诉的高峰期,怪谁?
怪老师?怪学校?显然不是目标。怪区教师进修学校?似乎也不能这样没有良心。
有人说,家长、社会等评价学校或是一个区的教育水平时,不都是在看成绩、说成绩?不都在说学校抓得紧不紧?所以,有人说,家长们不能这样,只要结果不愿意付出——说成绩时,要学校出成绩,但是,又不愿意孩子付出,一旦学校成绩下降了,又说学校不好。
对一个城市的教育水平也是,只看高考,要命的是,还不看平均成绩,只看第一名和高分考生,只要这年的高考,这个城市有全省第一或是高分考生多了,那么,就断定这个城市今年考得好,至于其他人考得如何,不管了;如果没有,那么,各种舆论开始痛心疾首:城市的教育水平在走下坡路。现在,又多了学科竞赛的衡量指标。这种风气导致压力一层层往下压,是区教师进修学校扛住相当一部分压力,当然,最终的压力是给到学生、老师。
中考也是,各种舆论炒作前100名、创新班录取人数,忘记后面还有一堆人。
但是,好成绩一定要这样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虽然很多学校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可现实并非如此。
因此,也有人说,如果从减负的角度看,现在没有所谓的好学校、好学区,因为成绩都是靠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硬拼出来的。
您怎么看?
欢迎留言和我们说说吧!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佘峥 综合:厦门市教育局
厦门招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