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脖子疼她去按摩,人差点没了!

“啥?你还跑去按摩了?!”发出“尖锐爆鸣”的,是镇江江大附院(江滨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加浩,看完患者的影像报告,他一边着手安排手术事宜,一边忍不住感叹:“还好没有再次破裂出血,不然你按摩的时候可能就没了!”

1月3日,记者从院方了解到,去年12月21日晚,56岁的肖琴(化名)忽然感到一阵头晕,脖子也隐隐作痛,以为是颈椎病犯了,第二天就冲进了按摩房。谁知一通捏、捶、敲、揉后,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12月23日,难以忍受的肖琴,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江大附院就诊,检查发现其头晕脖子疼的原因竟是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瘤是最凶险的血管疾病之一,被称为脑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死亡率达到1/3,其中10%-15%的患者未能送达医院救治就已死亡。

肖琴是幸运的,在该院神经外科团队的全力救治下,最终化险为夷。

图片

检查

图片

检查

脑中“洪水猛兽”袭来,她全然无知去按摩

12月21日晚7点左右,吃完晚饭的肖琴,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视机,准备追会儿剧就去休息,谁料刚坐下没一会儿,一阵剧烈的头晕头痛瞬间袭来,颈部也疼痛不止。这一晚,肖琴去厕所吐了好几次,几乎一夜未眠。

“我想肯定是低头看手机看多了,颈椎病犯了,去按摩推拿一下可能会好点。”第二天,肖琴就立即去了按摩房,技师一通操作后,头晕头痛没有丝毫缓解,症状甚至要比第一天更严重了。

到了12月23日,持续的头晕头痛已经让肖琴难以忍受,她先去了附近的医院做了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医生的建议下,她立即转至江大附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中午十一点左右,肖琴被转至该院急诊,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加浩前往会诊。当即完善头颅CTA(头颅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当动脉瘤破裂以后,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突发的头痛。肖琴的持续头晕头痛,就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发!

图片

照影

如果脑部疾病有段位之分,那动脉瘤绝对算得上“洪水猛兽”。周主任解释,脑动脉瘤并不是肿瘤,它是一种脑血管疾病,是颅内供血动脉在血流的冲击下,血管壁某个薄弱点逐渐膨大所形成的凸起。

因为它是血管壁薄弱点膨出形成,所以有随时破裂的风险,因此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残率非常高。一般认为脑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血管壁防御能力的下降,二是血流的破坏因素增强。

在大腿上做脑部手术,往瘤子里填弹簧圈

“动脉瘤破裂的处置是分秒必争的,因为一旦发生二次破裂,其死亡率高达60%-70%。明确诊断后,所有的救治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将手术室安排妥当后,周主任立即和肖琴家属沟通了治疗方案。临床上,动脉瘤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针对肖琴的动脉瘤结构特点,周主任认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效果更佳,创伤也更小。

图片

康复中

12月23日下午,由邓引生、周加浩、刘军组成的脑血管病小组,为肖琴实施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手术不开颅,而是从右侧大腿根部穿刺一个2毫米左右的针眼,在体内通过两根一米多长的微导管成功“拆弹”。

“这名患者动脉瘤结构比较复杂,手术风险很大。”周主任介绍,由于其原始后交通动脉是从瘤体发出来的,不管是血管内介入栓塞还是开颅手术,都有导致后交通动脉闭塞的风险。团队利用支架的燕尾效应,加上术中控制弹簧圈的填塞方向,将动脉瘤栓塞的同时,后交通血管也保留通畅。

术中脑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后交通动脉显影良好。至此,说明动脉瘤已经被“解决”,后交通动脉也被完好保留。

肖琴术后恢复顺利,神清语利、行动自如,近日即可康复出院。

动脉瘤携带者不少,头疼、脖子硬需警惕

很多人可能觉得,脑动脉瘤这种疾病离自己很远,实际上动脉瘤并不少见。据统计,我国每100个人中就有1到2人是动脉瘤“携带者”,中年以后的发病率则增加到 7%。

虽然携带者不少,但倒也不必惊慌,因为这枚“不定时炸弹”发生“爆炸”的几率并不高。也就是说,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的几率是相对较低的,并且有些人的动脉瘤可能一直都处于静止状态。

没有破裂的动脉瘤大多是没有症状的,少部分会出现轻微的头痛、脖子发硬等,这些症状一般与脑动脉瘤逐渐变大和少量出血有关。但剧烈运动、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脑动脉瘤破裂。

脑动脉破裂最典型的表现是剧烈头痛、头晕、颈部僵硬、恶心呕吐等。脑动脉瘤引发的头痛是相当剧烈的,很多患者形容为“这辈子从未体验过的最剧烈的疼痛”。一旦出现剧烈头痛,千万不要自行服用镇痛药物或尝试按摩推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有关脑动脉瘤的病因仍不十分明确,研究表明高血压糖尿病等与动脉瘤的形成、增大和破裂关系密切。

因此,控制血压、血糖十分关键。

通讯员  孙卉  钱小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