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为证 情系“鲲龙”

图片

“岁末将至,AG600取证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AG600飞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完成AG600年度任务目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各单位锚定目标不放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向AG600年度任务目标发起冲刺……”

看到这样的消息,中航光电“鲲龙”AG600保障团队的所有成员再次热血沸腾。在与AG600相伴的几百个日日夜夜,他们为之洒下了太多的汗水甚至泪水……

航空报国 迎难而上担重任

处于试飞阶段的多架AG600分布在不同城市,多地同时开展保障工作对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决战鲲龙责无旁贷!航空报国,不负时代重托!”这是频繁折返于各地的中航光电民机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峰经常对队员们说的话。

“型号重,进度急,肩上的担子完全超出了我的最初预想。你敢信,最难的时候,我一个大男人躲起来偷偷哭过,哭完擦干眼泪继续干。”说起过往,刘宴均百感交集。

“只要看下AG600的任务节点,密密麻麻一项挨着一项,就知道项目的节奏有多快。”项目总师王钦瑞翻开笔记本。

2024年7月16日,AG600完成高温高湿飞行试验。

2024年7月23日,AG600获签首个型号检查核准书(TIA)正式进入局方合格审定试飞阶段。

2024年8月30日,AG600首个局方审定试飞科目圆满完成。

……所有的试验、试飞保障人员都必须在现场,方便应对随时增加的优化贯改任务,能当场解决的必须马上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也坚决不能过夜。

“现场指挥部每天下午五点准时召开日例会,各参研、承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甚至集团党组成员都要出席。会上要把当天发现的问题、计划完成情况、需要协调的事项,像过筛子一样梳理总结、措施落地。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哪个单位在会上被通报,在进度上‘掉链子’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王钦瑞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其实咱中航光电也上过一次不光荣的‘光荣榜’……”

勇敢担责 立行立改转乾坤飞机贯改过程中,各单位都严阵以待、慎之又慎,但往往在一些细节上,因为彼此配合不够默契而导致个别低级错误发生。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对这架要上天入海的飞机来说,任何一点疏忽都是致命的。

由于配套的线束产品遍布飞机的各个系统,无论哪个系统贯改,中航光电都需要与设备厂商紧密配合,对关联线束进行更换或者调整。在其中一个保障点,因为协作单位之间分工不够明确,技术文件转换不够缜密,出现了贯改线束标识未及时更换、部分绝缘电阻没有测试记录、个别线束捆扎方式不符合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登上了指挥部的日例会那张避之不及的“光荣榜”。

面对质疑,有些保障队员感到委屈。此时,作为领队的王峰下定的决心掷地有声:“不管什么原因谁的责任,问题出在我们这儿,我们就要勇敢担责,马上组织人员,三地同时贯改,全面深度复查。”

一刻都没有耽误,从洛阳本部增援的保障队员迅速奔赴各个保障现场,全员进入两班倒模式。

闷热的环境、汗湿的衣服、逼仄的工作空间都无法动摇队员们的意志,但新来的队员面对飞机复杂的结构和技术文件上纷繁的设备代码往往一头雾水,快速找到曾经贯改的部位成了当前最大的难题。

28岁的周先先从首架机开始就在外场参加保障,对所有的贯改部位都了然于胸,简直就是队里的“活地图”。于是,他一边作业一边为大家提供“导航”服务,整整三天都没有下机,休息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四个小时。当复查终于结束的时候,周先先虽然眼睛发红、脚步发飘,但脸上跟所有队员一样露出了久违的胜利的微笑。因为他们打赢了这场痛定思痛之后的荣誉之战,更是中航光电在民机行业的形象之战。

“这次大面积的复查优化,反而让客户对我们处理问题的决心和效率刮目相看,对中航光电树立了更加充足的信心,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王钦瑞自豪地说。

快速反应 星夜兼程保进度

“如果按照正常的准备周期和保障周期,我们什么都不怕,但机上的贯改多是突发性的,速度稍微跟不上就是一票否决。”身为调度的林海帅想起这些不禁揉了揉太阳穴。“我们20天就完成了线缆收头670项、新增贯改317项,如果不是亲自经历,这种效率真的难以想象。”林海帅的情绪有些激动。

“异地奔袭保障,紧急贯改,通宵工作这些都是常事,以至于我现在夜里总是产生幻觉,老觉得手机响了,心里一激灵就怕是项目上又有啥事。”刘宴均自嘲地笑着说。

曾经有一次,正在洛阳本部接待客户来访的刘宴均晚上11点接到了项目的线上会议通知,决定对机上某部位进行贯改,要求次日8点前必须将一根意外损伤的压线端子更换完毕,不能影响第二天安排好的试飞科目,而会议结束时已经是凌晨1点,压线端子需要在洛阳本部生产……

于是接下来,睡梦中的林海帅被骤响的电话铃声惊醒,先是刘宴均传达了产品需求,紧接着王峰的电话也到了,郑重交代要“快工出细活”,不能因为时间紧迫忽略应有的管控流程。

不一会儿,设计、工艺、质量、生产等相关人员都被林海帅的“午夜来电”召集到了公司,所有人挑灯夜战,在凌晨3点将产品生产完毕。但怎么送到保障现场呢?又是周先先,恰好刚回洛阳,他拿上产品二话不说打了辆出租车直奔保障现场。早上7点,产品准时上机更换完毕。当客户检查完更换的电缆打出“OK”的手势时,所有在场的保障队员都长出了一口气。

忠诚奉献 千里共赏团圆月

“不管在哪里保障,住处离机场都很远,饮食也不习惯。这些生活上的困难都能克服,唯有想起家人总觉得有些亏欠。我一年就见过我儿子两次,孩子看见我都叫叔叔了。”年轻的老保障队员秦瑞腼腆地笑着说,“不过心里是真自豪呀,“鲲龙”号称国内大飞机‘三剑客’,咱有机会零距离为型号做保障,航空报国绝对报在刀刃上了。”

“越是节假日保障任务越重,要趁着试飞员放假的窗口期进行大贯改。一天最少工作十几个小时。再苦再累队员们都没抱怨过,但中秋节那天,大家说好了提前下班聚个餐,和家人通视频‘云团圆’一下,谁知下午又临时增加了贯改任务,有几个人当场眼圈就红了。”王钦瑞说话时脸上带着笑,但内心的波澜还是一览无遗。“所幸贯改比较顺利,客户也劝我们把紧急任务完成后出去过个节。晚上9点多的时候,大家终于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中秋节。”

“我还给我媳妇拍了一个保障现场的月亮呢,媳妇说和家里的一样圆,也算是千里共婵娟了吧。”刘宴均笑嘻嘻地说。

“中秋节我也没在家里过,外场保障争分夺秒,家里准备‘弹药’也时刻不停呀。你们是在外边回不了家,我是在公司、供应商处来回跑,三过家门而不入。”林海帅说完呵呵地笑了。

原本有些伤感的回忆被小伙子们用幽默朴实的语言描述得云淡风轻。他们口中重复最多的词汇是“责任感”和“使命感”,似乎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心系“鲲龙”倾注深情,用忠诚奉献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航空人的新时代报国梦。(段新娜 窦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