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培养安万等百名秦腔名角的静宁大寨子戏校

图片

图片

揭秘培养安万等百名秦腔名角的静宁大寨子戏校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娜

1月2日晚9时10分,崆峒区2025年首场戏曲惠民演出彩排现场,穿着厚冬衣的平凉戏迷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一睹“西北秦腔王”安万的风采。迥异于传统的戏曲演出,安万带给大家的,更像是一场秦腔演唱会。“潼关以内白旗展,老娘的尸身掩下边……”当晚,安万和台下戏迷一起合唱《兴汉图》中吴汉的唱段,这一刻,他们都流泪了。他把这忍辱负重的一段戏,唱得悲天泣地,泪水无声地滴落,台下的戏迷唱着唱着,也泪流满面。苍凉高亢的唱腔,响彻整个平凉城……

图片

安万与平凉有着深沉的缘分。出生于白银市会宁县老君乡的安万,曾就读的院校是平凉静宁县大寨子戏校。静宁县大寨子戏校是怎样一所戏校,安万在这里有着怎样的故事和经历?曾与安万相识的静宁县政协副主席、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王永强与记者围绕上述话题展开对谈。

图片
王永强(右)与安万师傅“西北花脸王”张兰秦合影。
记者:您好!这些天来,把秦腔唱成演唱会的安万火出了圈,好多网友都在打听他的师承。我知道他曾在静宁大寨子戏校学过戏,您是他的旧识,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所戏校吗?安万在这里是怎么学戏的?
王永强:安万出生在甘肃会宁县一个叫老君坡的地方,那里长年干旱少雨,靠天吃饭,人们生活非常苦焦。安万天生花脸,自幼患血管瘤,半张脸长满红色疙瘩。农村人把这种事,常说是“老天爷打下记号的人”。这个“记号”使他成为“怪人”,从小不受人待见,小时候没有玩伴,羊、狗、猫、驴是他的玩伴,父母只好把他塞进小学教室最后一排。因脸部病变的缘故,安万自小很自卑,唯有从收音机、录音机中听秦腔时,才让他忘记所有。安万曾说“我没有同桌,没有玩伴,走在路上总是躲着别人。”他在八九岁的时候,村里唱戏缺人,他就到台上顶替。舞台上,脸上涂了油彩的安万用翻跟头和劈叉,就一下子赢得了无数掌声。从那时起,安万下定决心:一定要唱戏!1990年安万小学毕业后,12岁的安万翻山越岭一个人来到静宁县大寨子戏校学戏。
秦腔在静宁群众基础十分雄厚,舞台也是高台教化的讲台,静宁城乡学秦腔、唱秦腔的“戏迷”非常多,在这种背景下,于是在1985年11月创办这所戏校,校址在大寨大队村部,有11间土坯宿舍。学校由大寨子村村民刘建安创办并任校长,聘请陕西人徐培任教。刘建安时任大寨子的社长,由时任村支书徐志建扶助,第一批招收学员47人。4个月后徐志建退出,刘建安任村主任后,由他一人承办戏校。教师徐培,时年43岁,是陕西省户县祖安镇人,专业戏剧演员。给学员主要教练功、唱腔、排练剧目等。戏校总共开办了7年,先后培养学生160多名。学员出师后大都很有成就,其中有学员李宁在陕西三易社担任花脸角;李静霞、邹小玲在静宁县秦剧团担任旦角,王翠娥在静宁县剧团担任生角,王海早在平凉市剧团担任正旦,魏亚东在平凉市剧团担任武生,张三虎在平凉市团担任司鼓,杨小军在咸阳市剧团担任小文生,刘小凤在榆中县剧团担任文生,刘结冰在兰州业余剧团担任文生,马玉女在西安业余剧团担任武生,吉掌掌在庄浪县剧团担任花脸,方向虎在业余剧团担任板胡师,刘龙平、何佩霞在兰州办茶园,王永州在定西市剧团担任生角,陈淑玲曾在银川市秦剧团担任武生。在业余班演出的还有陈巧梅、吕小霞、魏进芳、李重兴、王文科、杨建民(司鼓)、张省义(板胡)等。杨云峰和姚计划(姚博)、杨建军、赵元福、吴晓红在静宁县剧团工作。
记者:没想到这样一个只有土坯房的民间组织戏校出了这么多名角,讲讲老师是怎么授课的。
王永强:戏校投资1.8万多元,购置箱具。当时排练了12本剧目,如《铡美案》(生死牌》《周仁回府》《雁塔寺祭灵》《双教子》《馕斋》《金碗钗》《玉龙钗》《玉堂春》《卧薪尝胆》等。排练的折子戏有《别窑》《探窑》《悔路》《杀庙》《回荆州》等40折。戏校剧团演出地分别在静宁县的大寨村、靳寺村、咀头村、尹岔村、王川村、新华村、新胜村、新集村、店子村、南门村、隆德县桃山村、庄浪县南湖村等。
当时,大家普遍生活困难,虽然每个学员每月仅收学费4元,但是还有交不起的学员,就从家里拿来面粉、鸡蛋、洋芋顶替学费。最终由于戏校花销太大,欠账很多,校长刘建安坚持了7年之后,由于种种困难,无法再办下去,只好解散了戏校。
记者:静宁曾有这样一所戏校,真是了不起。你当时见到安万,有没有想他今后会火?
王永强:由于我所在的村子与大寨村是邻居,小时候对戏校还有点记忆,尤其是在那时候的冬日凌晨,气候非常寒冷,大寨川的冬小麦结着厚厚的白霜,出了村口,就能漫川听到咿咿呀呀的秦腔声,那是戏校的学生在吊嗓子。
安万来静宁学戏之前,他父亲是反对的。他父亲曾给他说:“你再唱戏,我就没你这个儿子。”对于父亲的这句话,他回应也很决绝:“你不让我唱戏,我就没你这个爸。”
我印象中的安万很吃苦,也很好学。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是学戏的好料子。戏校聘来的陕西把式本事非常了得,生旦净丑文武场面都能拿得下,对安万他是倾囊相授。安万在这里练就了“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扎实的戏曲基本功,为今后的演艺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戏的两年时间,花脸、须生、丑角,乃至打鼓吹唢呐,安万都能信手拈来,领悟力非常高。
我印象深的还有一个叫李宁的学员。当时他在大寨子林场照看苹果园,这个苹果园就在我家庄跟前,我那时上高湾小学就必经林场,我经常能看到李宁拿着一把铁锨,当作关羽的大刀舞得飞快,并且边舞边大喝秦腔。没料到李宁后来成为国家一级演员,是西安三意社的优秀演员之一,李宁曾在建国六十周年进京汇报演出时,在《火焰驹》里饰演艾谦,因表演精彩受到时任副总理的姜春云接见,李宁先后荣获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第33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
记者:感谢您,为我们重新找回关于静宁大寨子戏校的珍贵记忆。戏曲艺术能有今天的繁荣离不开无数个这样的乡村戏校,离不开戏曲教育的薪火相传。
王永强:静宁大寨戏校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由于安万的最近“火起”,使我又翻出了大寨戏校的“峥嵘岁月”,使我不得不为这所乡村民间的戏校做出的贡献产生出一种由衷的敬意,我又不厌其烦把他培养出的优秀学员的名字一一列举出来,投放在热爱秦腔的父老乡亲的心间。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