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五豆节,说豆话食俗

潮新闻客户端 孟祖平

图片

农历腊月初五,五豆节来临。在古代,这一天民间有吃五豆粥习俗,此习俗源周代祭祀后稷(jì)习俗。传说,后稷是农耕始祖,教民稼穑,被尊为农神,人们为了表示敬意,在农历腊月初五要祭奠后稷,并通过煮食五豆粥来祈愿来年五谷丰登。

图片

五豆节在陕西、河南、山西等黄河流域地区非常流行,当地人每逢五豆节,会在腊月初五前一天晚上,将五豆——黄豆、绿豆、黑豆、红豆、白芸豆五种不同颜色的豆子,在清水中浸泡一宵,第二天早晨,主妇们用大米、小米煮粥,加入五豆,熬成五豆粥,腊月初五这天的第一顿饭,就是吃五豆粥。

五豆寓意与豆浆往事

在古代,豆子在古代有特殊寓意,圆圆的豆子有圆满寓意,黄豆似金豆,有财源滚滚来寓意。青赤黄白黑五色豆代表五行,与初五、五福相照应;五豆均为谷物,在腊月初五用五色豆子熬粥,有祈福五谷丰登、家庭幸福、生活富足吉祥寓意。

五豆营养丰富。《本草纲目》记载,五豆养五脏,绿豆益肝,红豆养心,黄豆健脾,白芸豆润肺,黑豆补肾,腊月初五寒冷季节,吃五豆粥,有寄予身体安康、家人平安的寓意。

五豆之中,黄豆是大豆的一种,大豆古称为“菽”,原产于中华,在古代是五谷之一,曾与黍稷麦稻并提。大豆花开在夏季,花色通常为紫色或白色,秋季结果,果实有黄豆、青豆、黑豆之分。

图片

黄豆可制成豆浆,小时候,牛奶很少,许多人家早餐吃烧饼、油条,豆浆可谓绝配。豆浆有甜豆浆、咸豆浆不同吃法,咸豆浆里常放入虾皮,味道鲜美。

很多年前,在攻读大学本科之时,曾结交许多爱好文学的朋友,其中,建中、一峰好友与我特别投缘,常与我深夜畅谈文学写作,饥肠辘辘之时,常去拱宸桥附近一家豆浆店,吃现做的豆浆和香脆的油条,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后来,在杂志社工作之时,通过浙江省营养学会华金中教授推荐,曾去杭州最大的豆制品厂考察,当时厂里已开发出豆奶产品,品尝之后发现,豆奶口感已没有当初在豆浆店吃的现做豆浆的味道。后来,母亲退休以后,买来豆浆机,记得母亲现做的豆浆,特别香浓,喝的时候,有一股清香,至今仍有回味。

豆腐寓意与民间食俗

黄豆加工之后,可制成豆腐等各种豆制品,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在古代,腊月二十五有磨豆腐习俗,因“豆腐”与“头富”谐音,“腐”与“福”谐音,因此,此习俗有祈求新年富贵、福运寓意。

图片

豆腐有老豆腐和嫩豆腐之分,现做的嫩豆腐最适宜小葱凉拌,将小葱剁碎,撒在嫩白豆腐上,青白相间,色美味鲜;香椿上市季节,奶奶常用香椿头拌豆腐,鲜嫩的香椿头颜色紫赤,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加香油数滴,清香可口。江南一带,人们喜欢用咸鸭蛋拌豆腐,其中,高邮咸鸭蛋蛋黄色如朱砂,多油,和豆腐相拌,红白相间,美味可口,可使人胃口大开。

豆腐可制成豆腐脑,北方人称之为豆花,是民间常吃的小吃。北京的豆腐脑,用羊肉、口蘑熬成卤作为调料,特别鲜美。江南一带,人们吃豆腐脑,喜欢加醋、麻油、小虾米、榨菜末、芹菜末等作料,口感清爽,多滋多味。

豆腐压紧成型,可制成豆腐干,也称香干。小时候,我最喜欢吃奶奶做的芹菜香干肉丝,口感香脆;记得当时有位邻居,常从富阳老家带来当地特产豆腐干,口感特好,可以生吃。豆腐干南北皆有,北京豆腐干有烟熏味,又称熏干,切成长片,拌上香菜,也很好吃;苏州小豆腐干用酱油、糖、冬菇汤煮后晾干,口味很甜,当地人常做成小吃零卖。很多年前去苏州旅游,买了许多回家,很受家人喜爱。豆腐干可制成茶干,外皮深紫色,里面浅褐色,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

豆腐压紧晾干成薄片,南方人叫千张。小时候,奶奶常将其卷起做成千张结,与肉一起红烧,做好后香浓美味。老豆腐切块、油炸,可制成油豆腐,与猪肉一起文火慢炖,加入酱油,出锅后,是小时候最爱吃的美食佳肴。

豆腐可制成霉豆腐,又称臭豆腐,晾干,油炸,可做成美食。小时候,特别喜欢吃奶奶现炸的臭豆腐,出锅后,香脆无比。如今,杭州河坊街仍有油炸臭豆腐叫卖,用竹签串起,涂上辣酱或甜酱,非常热销。据作家汪曾祺散文《豆腐》记载,昆明臭豆腐不用油炸,是在炭火盆上烧烤,别有风味。

图片

豆腐可制成豆腐乳,味道鲜美。小时候,食材稀少,豆腐乳有红、白之分,多为小方块形,有旗方、醉方等各种称呼。以前,老杭州人早餐喜欢吃泡饭,就是用隔夜饭煮成稀饭,常用豆腐乳作为佐菜。豆腐乳各地皆有,其中,苏州松鹤楼名菜腐乳烧肉,肉味浓醇,入口即化。

图片

豆腐可制成豆腐皮,可制成素烧鹅等美食,杭州知味观有一道名菜炸响铃,用豆腐皮、瘦肉剁成细馅,加葱花、细姜末和盐调味,然后把馅包在豆腐皮内成卷,切成小段油炸而成,嚼起来会发脆响,故名响铃,小时候特别喜欢吃。豆腐皮可做汤,上世纪80年代,奶奶在春节做的猪腰炖汤里,常放豆腐皮,做成后,汤色雪白,香浓美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