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走进天府新区重点实验室

2025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在《中国新闻》——“走进重点实验室”专题下,以“‘碳捕手’和绿色科技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为题,关注四川天府新区天府永兴实验室为绿色低碳贡献科技力量。


以下为报道视频:



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科技创新是关键,从会“抓”二氧化碳的“碳捕手”到让废气变建材的绿色科技,都是成都天府永兴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今天(1月1日)的走进重点实验室,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天府永兴实验室如何为绿色低碳贡献科技力量。


图片

△ 马骥 摄(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天府永兴实验室是我国“双碳”领域重点项目的研发基地,在实验室里,一套被称为“碳捕手”的装置格外引人注目,它专门用于捕获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

央视总台记者陈凯:“在我身后的就是永兴实验室的‘碳捕手’,它实际上是一个碳捕集的装置,我们看到旁边这两个大型的罐子,其实就是模拟我们工业生产当中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和工业烟气,而这套装置就能把工业废气和工业烟气中的碳,最大限度地提取出来,加以利用。而这套装置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相较于传统的碳捕集装置,它的能耗是非常低的。”

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传统捕集设备捕获工业废气中一吨二氧化碳需要200元以上的成本,但是天府永兴实验室的这套捕集科研成果,可以把成本降低至150元以下,二氧化碳捕集效率达90%,在“碳捕手”捕获二氧化碳之后,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创新性处理方案,不同于传统的地下封存方式,实验室通过矿化技术,将这些气体永久固定,转化为建筑材料。


图片





天府永兴实验室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研究中心副主任表示:“这个是我们和四川大学共同开发的二氧化碳矿化技术,我们利用粉煤灰脱硫渣等与二氧化碳反应,生产绿色建材。我们将二氧化碳生产成矿化砖,这样就给二氧化碳的利用找到了一个有经济效益的方式。”


目前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矿化砖的技术,已经在国内多个省市得到了实地应用,除了碳捕集之外,生态碳汇也是天府永兴实验室的一大研究方向。

2017年,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九寨沟景区受损严重。天府永兴实验室固碳与生态修复团队全程参与了九寨沟火花海以及其他受损区域的生态修复。


图片

△ 九寨沟火花海


天府永兴实验室固碳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立宏:“针对这些崩塌滑坡区域进行植被恢复,我们研发了专门的技术。比如说针对缺水的问题,我们研发了空气集水,进行水分调控的技术,针对崩塌堆积体上面无土的问题,我们研发了渣土熟化的技术,并且对于陡立坡面进行生态修复,我们提出了三层土壤重构技术,修复区现在植被盖度能够达到85%以上。”


图片

图片

编辑:王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