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区菜粮现代农业园区种植的萝卜迎来丰收。黎涛 摄
●黎涛
近年来,顺庆区认真贯彻落实“菜篮子”工程建设决策部署,以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为宗旨,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高效化发展。
A 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全域全程机械化
2024年12月26日上午,薄雾轻绕,位于顺庆区渔溪镇的省三星级菜粮现代农业园区内一片繁忙,一眼望不到头的菜地里,村民熟练地将一个个体型均匀、个头饱满的萝卜搬运、装车,拖拉机往来奔忙,轰鸣声奏响着丰收曲。
“萝卜块头大、肉质好,吃起来又脆又甜。”渔溪镇作坊口村村民张孝雨告诉记者,自沿江打造万亩蔬菜基地后,他跟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活干,忙时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
在距离萝卜地旁的自动化清洗基地,从地头转运回来的萝卜被送入清洗线,经过清洗、筛选、装车,将发往北、上、广以及沿海城市。
“以前人工清洗,1小时只能洗3吨左右,效率低、成本高,现在采用机械清洗,每小时能洗10到15吨。”南充市大盛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黎春玉介绍,他在园区承包了330多亩土地,冬天种萝卜,夏天种玉米,预计2024年萝卜产量达2300吨,按批发价0.8元每公斤计算,预计收入可达184万元。
旋耕机、收割机、自动化清洗设备……现代化农业机械在菜粮现代农业园区随处可见。近年来,顺庆区大力推行全域全程农业机械化,目前已建立农机化服务网格28个,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400万余元,累计购置农机具654台(套),全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达72%。
全域全程机械化也正引领该区农业“蝶变”。据了解,作为南充“菜篮子”之一的万亩顺庆区菜粮现代农业园区,推行“大园区+小业主”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入园发展产业,并通过机械化生产作业,成效明显。目前,园区仅栽播的萝卜、甘蓝、牛心菜等就有5000亩左右。
B “鱼菜共生”农场实现了科学种养
养鱼不换水,鱼儿却能健康成长;种菜不施肥,蔬菜口感却能更好……在顺庆,有这样一家“鱼菜共生”模式的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渔耕源农场。
走进位于搬罾街道小河坝村的渔耕源农场“鱼菜共生”大棚,农场主董文斌正在管护蔬菜、喂食鱼儿。养鱼池里,鱼儿活蹦乱跳,激起阵阵水花;泡沫板上,一行行蔬菜碧绿青翠,一片勃勃生机。
“‘鱼菜共生’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通过循环利用,将鱼的粪便和饵料残渣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再输送至菜池中供蔬菜吸收利用。菜池中的蔬菜将养分吸收完后,净化的水再次回到鱼池中。整套系统循环流动,从而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董文斌介绍,1个鱼池足够供养8个菜池,养殖的鱼肉更紧致,吃起来没有土腥味,种出的蔬菜营养丰富、品质更好,不仅节省土地空间,利润也比传统种养高不少。
“‘鱼菜共生’的种植采用无土栽培,一年四季都能种。一个大棚的日常管理仅需两个人就能完成,人工费也比传统种植少50%以上,唯一消耗的能源就是电力。”董文斌说。
在该园区,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水果番茄郁郁葱葱,有的开出黄色小花,有的已经结果,十分惹人喜爱。
“无土栽培的基质营养土为农场内鱼菜共生循环的鱼粪、蚯蚓粪、稻壳等,能为水果番茄苗生长提供更好的营养,极大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害虫等对作物的侵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土壤栽培中水分、空气、养分、热量供应的矛盾。”董文斌说,在蔬果种植中,还可以控制大棚湿度和温度,尽可能确保蔬果品质。
据悉,渔耕源家庭农场的水果番茄种植面积为21亩,分为无土栽培和水培两种方式,跟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这些新技术不仅种植密度更高,而且产量也更大,每亩地可产5000到6000公斤。
C 大力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
2024年以来,顺庆区认真贯彻落实“菜篮子”工程,大力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原则,通过提产扩能,新建专业蔬菜基地2500余亩,新培育100亩以上生产主体10个,产销主体2个。同时,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吸引种植大户创业发展蔬菜产业,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推广示范蔬菜优质新品种8个,示范推广面积1.2万亩。并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社区农贸市场与基地业主产销信息沟通,开通基地蔬菜与本地市场运输“绿色通道”,切实保障城市供给和蔬菜市场价格平稳。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约20.6万亩,预计总产量为40.3万吨,产值约10.5亿元。
顺庆区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股副股长阮科表示,将持续完善“菜篮子”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专业蔬菜生产示范点创建,强化蔬菜三新技术示范,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延伸产业精深加工链条,提高产品的品牌价值,稳定菜篮子生产保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