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据环球时报1月2日消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就中尼双边经贸合作分享了看法,并介绍了横跨喜马拉雅山脉的标志性工程——中尼跨境铁路项目最新进展。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地区的重点工程,尽管面临极端地质条件和技术难关,但通过深度合作,实地勘测已完成过半,计划于2025年6月完成全部勘测工作并通过相关评审,整体可研将于2026年全部完成。与此同时,针对部分国际舆论对所谓“债务陷阱”的质疑,中方以数据驳斥,强调合作的互惠共赢。
中尼跨境铁路从日喀则经佩枯措、吉隆口岸至加德满都,全线均采用中国标准轨距,中方段长约440公里,境外段长约74公里,将采用单线电气化标准。该铁路是中尼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尼两国政府长期以来共致力于推进这一项目,并在去年12月初尼泊尔总理破例首访中国之际,签署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
2020年,铁一院成功中标中尼跨境铁路国内段勘察设计;2022年12月,铁一院中标援尼泊尔中尼跨境铁路境外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同月中国援尼泊尔中尼跨境铁路技术援助专家组赴尼开展工作。截至2024年11月底,已完成实地勘测工作总体进度的60%,预计将在2025年6月尽数完成,整体可研将于2026年全部完成。
中尼跨境铁路面临的技术挑战在全球铁路建设史上都称得上极其罕见:首要挑战来自其极端的地质条件,路线需要穿越世界上最年轻也最不稳定的造山带之一的喜马拉雅山脉;其次是巨大的高程落差,这不仅给铁路线路设计带来了极大困难,也对未来运营安全提出了严峻考验。这些特殊条件要求项目团队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和严格论证,以确保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中国在山区和高原铁路建设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成功经验为本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积累。通过中尼两国顶尖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项目团队正在针对当地特殊的地质条件开展专项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方派出的专业团队,包括铁路技术专家、测量工程师和钻探技术人员,此外还为尼方提供了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反驳质疑:驳斥“债务陷阱论”
针对部分国际舆论对中尼跨境铁路合作中所谓“债务陷阱”的指责,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陈松以数据作出有力回应。根据尼泊尔公共债务管理办公室的数据,截至2023-24财年末,尼泊尔政府外债总额为1.25万亿尼泊尔卢比(约合91.2亿美元),其中88.98%为多边债务,双边债务仅占11.02%。中国作为尼泊尔第三大双边债权国,仅占总债务的2.82%。
陈松大使指出,发展离不开资金积累与投资,而适度的外部融资是推动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中方通过低息贷款、发展援助和直接投资,为尼泊尔提供更高效、更具可持续性的融资支持,助力其实现经济自主发展。
意义
中尼跨境铁路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中国与南亚次大陆的战略性通道。从经济角度看,它将显著提升尼泊尔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从技术角度看,项目将为高海拔、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铁路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同时将为尼泊尔带来先进的铁路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其铁路系统的现代化发展。从战略角度看,这条铁路将成为深化中尼两国在贸易、旅游等领域合作的重要纽带。
投稿邮箱:weilanguijirail@163.com
蔚蓝轨迹 Rail
第一时间发布全球轨道交通市场信息和新兴科技动向,超前开展信息搜集与舆情监测,本土化个性化专业化开展国际传播。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市场资讯平台、舆情监测中心和国际传播中心。
欢迎洽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