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0

评论

89

15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小学生没考100上不了台面,是什么让家长这么焦虑?

AI划重点 · 全文约2200字,阅读需7分钟

1.小学生期末考试周,家长普遍焦虑,担心孩子成绩不理想。

2.专家表示,小学阶段成绩偏高是课程标准要求下的结果,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然而,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兴趣、习惯培养,而非过分追求分数。

4.初高中时期,亲子关系紧张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5.专家建议家长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深呼吸调节情绪,以及保持平常心应对考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本文编辑:小陈

期末考试周,相信不少家长正为孩子的学习头痛不已——明明是孩子的期末考试,父母为何焦虑得坐立难安?一提分数就发火,亲子关系和学习成绩到底哪个更重要?本期《童心结》聚焦当下考试周容易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帮助家长调节情绪,为孩子学习动力添柴加火,助各个家庭平稳度过考试周。

主持人:

方玲丨圆桌主持人,中国心理学会科普讲师

本期嘉宾:

牟惊雷|北京大学临床心理硕士,大儒心理高级合伙人

李杜芳|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德育主任

01

小学生成绩不理想,不是孩子没好好学习

小学阶段的考试,孩子的成绩普遍都很高。没有考100分、99分的小孩屈指可数。这就让部分家长产生错觉,即如果孩子没有考满分,就是孩子表现得不好、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对此,李杜芳解读:小学阶段的成绩偏高,是课程标准对孩子要求下的结果。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在为孩子打地基,希望孩子可以对课内所教授的知识全盘掌握。因此,大部分孩子的成绩都会在90分以上。

此外,小学阶段较高的分数也有助于孩子培养自信心,从而帮孩子提升学习兴趣。李杜芳也补充道,对于成绩优异、总是得满分的孩子来说,也需要家长及时开导,以免孩子对自己要求过于完美

若是家长对孩子的分数不满意,也无需过分担忧。孩子在小学阶段,发展水平有所不同。据教育心理学中的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来看,小学阶段的孩子通常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前者仍需要依赖具体的事物进行思考,而后者才具备理解假设性、理论性问题的能力。皮亚杰称,这两个阶段的转折点在12岁,当孩子过渡到下一阶段后,就成了我们所谓的“开窍”。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各有差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有的孩子“开窍早”、有的“开窍晚”

图片

李杜芳告诉我们,她有位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并非突出,但本科、研究生都是数学专业,还升学到了美国藤校进修数学。这位学生回到小学拜访她时说,感谢您让我意识到了数学的趣味,让我没放弃数学,后来走上了数学这条道路。比起成绩,兴趣、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

考试不能只看见成绩,更应该看见成绩背后的人。比起达到某个分数,家长更应透过孩子的成绩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学习习惯,看孩子是否有学习的自律性、有学习兴趣。对孩子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考试满分更长远受益。

02

初高中,亲子关系“一点就爆”,更不利于孩子成绩的提升

牟惊雷表示,初中、高中正是自我探索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站在人生的岔路口,需要回答“保安三连问”才能通过青春期这道大门: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到哪儿去?在这种向内探索的思考中,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在这个阶段,若是家长用成绩给孩子贴标签,固然会和孩子自我探索的方向相左。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在青春期显得“叛逆”。

父母担心孩子的成绩是人之常情。每当考试来临,没有哪位家长不因为孩子的成绩而感到焦虑,他们无不希望孩子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对此,牟惊雷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其中往往也包含着对自身的期待。当父母自身的焦虑与对孩子的期待相互交织时,这份期待就容易转化为焦虑情绪。

图片

牟惊雷形象地比喻道,每个人都好比拥有一个杯子,父母过多的焦虑情绪就如同水一般,可能会溢到孩子的杯子里。倘若父母能够避免将自身的焦虑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杯子里的水就不会满溢,其焦虑情绪也不会引发过大的波动。

在牟惊雷的诊室里,也有不少成绩优异的来访者。然而,由于父母和孩子未能妥善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得焦虑情绪在双方之间不断蔓延传递,日积月累后最终爆发为激烈的情绪冲突,致使亲子关系变得异常紧张,仿佛剑拔弩张之势。即便孩子在父母的 “鸡娃” 式教育下成功考入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并不代表着在孩子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瞬间,亲子之间多年积累下来的矛盾就会自然而然地烟消云散、冰消瓦解。从长远来看,维系和谐的亲子关系才是有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选择。

03

考试周的心理锦囊:一种心态,一个行动

为此,牟惊雷和李杜芳为各位家长准备了“心理锦囊”,帮助各位家长调整焦虑,处理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锦囊第一条,是“顺其自然”。牟惊雷认为,家长要关心孩子,但不要过度焦虑。尽管家长的焦虑难以避免,但家长首先要学会和情绪和解,不要让情绪过度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家长不要让孩子觉得,全家都围着他转,仿佛家里只有孩子考试这一件大事。这是因为,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是和父母学习的,若家长可以做个好榜样,那孩子也会培养出临危不乱的好心态。

李杜芳解释说,这意味着,家长要接纳自己,也要接纳孩子。家长首先要认可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处理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焦虑和压力,这样才能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对孩子来说,没有比父母更好的榜样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或许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兴趣所在,认可孩子。

锦囊第二条,是深呼吸。牟惊雷建议,当孩子焦虑的时候,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深呼吸。深呼吸有个技巧,叫“456法则”。吸气4秒,屏气5秒,再慢慢呼气6秒。家长可以带孩子一起,循环往复做五到十分钟,每天两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父母可以一起调节情绪。

图片

除了深呼吸以外,运动也是一个调节情绪的好方法。李杜芳表示:对于成绩和分数而言,最大的影响是日常的点滴,而并非考前的突击。若考前没有休息好,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考试成绩。只要保持平常心,顺其自然,就可以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困难。

其实,考试说明的只是阶段性的学习结果,和考试期间的心理状态。若孩子没能发挥好,也不代表着全盘否定孩子一学期的努力与付出。相比起考试,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鲜活的孩子们。我们应尊重并接纳孩子,带孩子正确面对考试和结果。

相信考试当前,家长们可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孩子们也可以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让我们相信,孩子们一定可以交上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为一学期的认真学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关于应对考试焦虑的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腾讯新闻《童心结》栏目,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你的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新闻教育频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9
如果你玩三国游戏一分钱都不花,那试试这款,武将全靠招募!
广告三国群英传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