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许钹钹 王柏峰 文\图

图片

图片《洛阳胜景》壁画——描绘洛阳桥建桥之初情景的精彩画作

图片

清代艺术瑰宝 再现洛阳桥盛景

走进全兴堂东屋花厅,长约4米、高1.6米的壁画映入眼帘。壁画右侧落款“乙未冬”,按房主世系推算,应系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新房落成之后所画。右上书蔡襄撰《万安桥记》全文,画正中书“洛阳胜景”四个大字。

壁画主体是一大一小两座桥,大桥是洛阳桥,而小桥的前方石塔,字曰:乌屿桥至洛阳桥四里。可见其为乌屿桥,即盘光桥。盘光桥废弃前,洛阳桥和盘光桥两座长桥犹如两道长虹横卧在波澜不惊、平坦如镜的洛阳江面上,非常壮观,一度被誉为“洛阳桥八景”之一的“双虹夹镜”。

图片壁画中的大桥是洛阳桥,小桥的前方石塔,字曰:乌屿桥至洛阳桥四里。可见其为乌屿桥,即盘光桥。

壁画上的洛阳桥,右边为一座城楼,门上书“晋惠交界”,左边门书“万安桥”。桥上有三座牌楼,右中门之间有楼阁建筑,书“蔡公祠”“观音宫”,中间有城堞,门书“西川甘雨”。桥上的人或俯身观海,或持四角清道旗、龙旗,或组成吹鼓队,或持“肃静”“回避”“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牌匾。桥南有三座石塔,桥下有三人,或在岩上,或在水中。

江中水面有一叶扁舟,舟上站两名女子。其中一名渔女的头上虚线延伸至桥上空化成观音立于云端。桥左岩石上斜卧一衣衫褴褛的青年,细线引至左上角的“水晶宫”图。桥左下水中有手捧供物和持“龙客回文”的海神。

盘光桥位于图之下部,桥下波涛汹涌,左侧有山川、城楼、牌楼、阁楼等,与远处的民房、武安王庙、盐田等构成了一幅完整而丰富的古代社会图景。

图片《洛阳胜景》壁画就藏在这个古民居(永春县五里街全兴堂东屋花厅)墙壁上

全兴堂外,立着一块当地政府于2000年将其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保单位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全兴堂东护屋的花厅墙壁上有清代著名书画家郑书铭所作的《洛阳胜景》彩墨工笔画,叙述泉州洛阳桥建桥之初,观音大士化作渔女为建桥集资,以及桥竣工之时,泉州太守蔡襄奉诏回京的情景,1993年洛阳桥重修就是以此画为依据恢复原貌。

图片

建桥完整“三部曲” 壁画故事千古传

泉州文史爱好者李以健曾告诉记者,这幅《洛阳胜景》描绘了完整的建桥“三部曲”,即有关洛阳桥的三个传说故事。

图片第一个故事中的龙宫回文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醉卧于江边的人,名叫“夏德海”。传说,北宋泉州太守蔡襄建造洛阳桥时,因海上风大浪急,每次投料筑墩,石料都被海浪卷走,造桥工程难于进行。蔡襄修书一封祈求海龙王保佑,可谁能下海给龙王送信呢?蔡襄张榜告示“谁下得海,赏银百两”,但无人应聘。一天,“夏德海”在醉茫茫时接了手令,来到江边,一时又陷入了沉睡中。潮起潮落间,仿佛在梦里,“夏德海”的公文被一位鬼将拿走,送给了白龙太子。白龙太子批准,又让两位夜叉小鬼送了龙宫回文,交到他的手中。待酒醒时,只见“夏德海”身上的书信变成了一张黄色的信牒,牒上只有一个“醋”字。蔡襄见字拆解,“醋”字为廿一日酉时,于是他也知道了建桥的时间。果然,当日潮退见底,桥墩如期筑成。

图片第二个故事中观音大士化作渔女,土地公公化作船女为建桥集资。

第二个故事,是江边渔船上的两位女子。传说,建桥之初,为筹足款项,蔡襄每天寝食难安,观音大士便降下仙界,化作一位美丽的渔女,土地公公化作船女,撑着小船,来到洛阳江江心。谁能够用钱砸中渔女,渔女就嫁给谁。城里人们车载斗量地载着家中银钱来到江边,可是,没有一枚银钱能够砸中渔女,所有的钱都掉到了船里。经过了一天的时间,整艘船上累积了很多银钱,观音大士将银钱交给蔡襄,终于建成了壮观的洛阳桥。

图片第三个故事中蔡襄写下《万安桥记》

洛阳桥上的故事,则是第二年蔡襄应诏回京,被大家拦下来,请他写下了《万安桥记》。这块“三绝碑”现在还立在蔡襄的祠堂里。这样一个完整的三部曲的故事,以壁画的形式立在古厝的墙壁上。

图片

洛阳桥修缮时 曾参考壁画恢复原貌

屋外石碑记载,1993年洛阳桥重修时,还曾以此画为依据恢复原貌。洛阳桥十几年守护者黄真真回忆,1993年之前,洛阳桥上铺了可以通车的钢筋水泥,1993年至1996年,洛阳桥经过修缮后方才恢复成石桥模样,“壁画中,桥头还有拱门,所以桥面、桥板并不是按照壁画修缮的,但不排除桥基、桥墩、桥梁板等曾按照壁画维修。”

图片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所藏洛阳桥旧影,1870-1890年。(照片由林瀚提供)(黄真真/供图)

“此外,壁画中也还能看见位于中亭的抗倭城楼。”黄真真介绍,根据桥上碑刻记载,抗倭城楼主要用于发现倭寇时,往城里的烽火台传递信息,一方面提醒严守城门,另一方面请求增派援兵。但不知何时,城楼已毁,20世纪90年代重新修缮时,也未曾复原。

民国期间,小汽车开始在洛阳桥上通行,但石板桥面汽车难以适应,当时便在石板桥上加盖钢筋水泥桥面,并成为福厦公路的一部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洛阳江上游建了324国道及洛阳水闸,洛阳桥逐渐失去了主要的交通功能。1993年至199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派专家进驻蔡襄祠,泉州施工队负责重修,开始修缮洛阳桥。

“现在我们看到的洛阳古桥,就是20世纪90年代重新修复后回到几百年前的景观。”黄真真说,根据桥上石柱碑刻记载,清朝年间,桥上曾设有桥局(管理桥的机构),但没有记载具体位置,毁于何时也不得而知。20世纪90年代大修时,将钢筋水泥桥面全部去除,把古石桥恢复原貌。此外,桥两侧的镇风、镇水小塔和月光菩萨塔等也都进行了重修。

她介绍,洛阳古桥上桥南、桥北各有两座古塔,桥北另有一座月光菩萨塔,中亭榕树下还有一座未曾复原的塔,构件如今仍在蔡襄祠。“还有一座圆锥形的镇风塔,系明万历年间地震以后立的,20世纪90年代大修以后用原构件重修起来。”黄真真说,桥上桥南、桥北各两尊石将军也是原件保留下来的,20世纪90年代大修时,为四尊将军立了四个小亭子遮风挡雨。

图片如今洛阳桥的胜景

黄真真介绍,洛阳桥建成至今,曾经历过两次大修,另一次是明万历年间。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秋天大地震,桥北的桥墩塌得比较多,第二年春天曾大修到第三年夏天,大修结束后,在中亭立了两块碑刻予以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