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艺评丨徐佳和:设计不只为少数人的享乐

图片

图片

正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行的“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展览已经开幕近三周,123件(套)展品都来自于世界最大的装饰艺术和设计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的典藏,展览十分难得。可能因为假期临近,展厅里的观众密度虽然称不上摩肩接踵,但也为数不少,许多人在地毯、橱柜、花瓶、瓷砖、汤勺这些寻常物件前久久凝视,不忍挪步,感受着上面超越艺术图案本身之美——乍一看令人眼花缭乱的构图,因其对称性和纹样的重复性而显得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其中,“草莓小偷”是威廉·莫里斯最著名,也是商业上最成功的纺织品图案。

图片

据观察,在世博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中,一般观众、普通爱好者所占比例似乎远高于专业美术从业者,而近期在与一些专业人员的言谈中,也鲜少有人提及、推荐这个难得的展览。

威廉·莫里斯这位拉斐尔前派重要成员、诗人、社会活动家所引领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深刻地改变了书籍装帧、插画艺术、家居染织、金属工艺、陶瓷装饰、建筑设计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工艺美术运动其实是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它的兴起影响了一大批艺术家、设计师与工匠,莫里斯的艺术之花在遍布整个欧洲装饰运动中竞相开放,德国包豪斯同样是以他的思想为起点的继承和发展。新中国第一所工艺美术高等学府的筹建者、艺术家庞薰琹1925年在主题为“装饰艺术和近代工业”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从这个馆,看到那个馆,看完一遍又看第二遍,连夜里做梦也在看”,深受其影响。

图片

莫里斯是希望世人能够“艺术地生活”,轻松一点,而不用再像卓别林《摩登时代》中描述的那样,当一颗大厂里的“螺丝钉”,没日没夜地重复着机械无聊的工作,用那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他抵制降低艺术标准的大规模生产,倡导手工艺的回归,找回工人曾经的快乐,为他们的生活赋予美,更重要的是“享受美的权利”。

图片

比如,在这次世博博物馆的展览上有一件1880-1895年制造的珐琅彩绘金底陶器,上面描绘了金黄色背景的水仙花,这是一位名为伊丽莎·西门斯 (Eliza Simmance)的女性工匠绘制,她为兰贝斯艺术陶瓷厂工作了五十余年。1871年,道尔顿陶瓷公司在伦敦南部开设的这家陶瓷厂雇用了三百多名工匠对器皿进行装饰,其中大部分是年轻女性,可贵的是,她们的姓名首字母镌刻在陶器上,若仔细寻找,依然可以发现这些百年前普通工匠独特的“署名”。

图片

莫里斯也试图通过设计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审美品位。他积极倡导将艺术与实用结合。制造商与工艺美术设计师不断开发生产更多实用而美丽的物品,许多富裕家庭在室内、花园等空间运用了工艺美术风格的装饰,即便是不富裕的家庭也会购买批量生产的实惠又美观的物品。这也正遵循了莫里斯倡导的黄金法则:“不要在家里放任何你认为不实用或不美丽的东西。”1861年,莫里斯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要为社会大众提供价廉物美并且实用的设计:将设计请下神坛,而不局限于社会精英及皇室贵族所独有。公司的业务范围极为丰富,包括了墙纸、地毯、壁画、刺绣、彩绘玻璃、家具及各种日常用品。

图片

世博会展览中,有一件1916年制造的朴素的木质衣柜令人印象深刻,它因彩绘装饰而变得与众不同,柜面上一深一浅的两棵植物拥抱在一起,体现了动态交织的自然美感。简化的植物轮廓参考了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正是工艺美术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图片

在展厅的作品前留驻时,耳边不时飘过观展者的轻声低语:“你看,要是我们家能够有一条这个花纹的地毯该多好。”“能不能回去把家里的客厅角落布置成那个样子?”……我想,这些观众“不那么专业”的所思所想不正与莫里斯百年前的理想相契合么,曾经出版过《艺术与社会主义》一书的威廉·莫里斯一生都在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设计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