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杀出重围,给了2025年一点信心

深水研究
Deep Research

深度影响决策


图片
作者丨陈白

在A股做投资,到底有多卷?

如果不是新闻曝光,作为小散户,可能永远无法想象你的交易对手方到底是谁。

最近,一家在A股做私募出身的公司火了。在2024年末、2025年初成为了全球AI的“顶流”,他们在硅谷被称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这一段时间如果关注科技浪潮,应该都听说过了这个名字——DeepSeek

它的中文名是“深度求索”,是国内知名的量化巨头幻方量化的子公司。量化投资是一种利用数学和统计模型、计算机算法以及大量数据来做出投资决策的投资方法。它通过构建复杂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市场走势、选择证券、优化投资组合并控制风险。

但无论怎么说,这家公司研究AI的目的最开始肯定还是为了炒股,此前有科技媒体报道,这家公司在数年前买了1万张英伟达芯片用作量化投资的计算储备。

而现在,全球知名科技媒体TechCrunch认为DeepSeek似乎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开放'AI 模型之一。”

这家公司最新推出的大模型DeepSeek-V3能够在性能上和世界顶尖的闭源模型GPT-4o以及Claude-3.5-Sonnet,但成本却只需要行业主流的十分之一。它大幅缩减了以往大模型需要的庞大算力,直接把大模型的成本打了下来,这家公司甚至被称为“AI界的拼多多”。

现在,就连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都不得不开始关注这家公司。到底怎么做到的?


01

创新之争


DeepSeek出圈之后,也有人表示不应该过高评价它所取得的成果。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Futurelabs未来实验室的胡延平认为,不宜过高评价DeepSeek,因为按照他的体验成果,这家公司效率方法淋漓尽致,没有底层原理创新。

在他看来,Deepseek就像是小米的Su7,“神似某捷的外、单层的、民用级刹车卡钳、大概其的隔音……虽然一上赛道跑几圈刹车就严重衰减,虽然里里外外都是蔚小理玩过的东西,没有技术和形态突破。”

事实上DeepSeek就是基于各家大模型的输出之上进行的训练,但这真的不能被称为创新吗?

我觉得不是的,过去二三十年的中国公司乃至产业的成长模式,和DeepSeek如今所在的道路没有什么不同。

就像当初整个硅谷都不看好OpenAI选择的生成式AI路线一样,今天谁也没想到,关于AI的新可能性居然会出现在一家中国的量化投资机构身上。哪怕现在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幻觉”——比如在回答的时候认为自己是ChatGPT,但没有人会否认,在保证同样性能却大幅降低成本这件事情上,它确实成功了。

在过去这些年的其他领域里,我们都能找到类似的叙事。

回顾中国互联网产业二十余年的历史就会发现,目前第一梯队的几乎所有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成长史,和DeepSeek的故事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从BAT开始算起,哪一个不是先成为谷歌亚马逊等的平替开始的?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创新模式一直是中国产业链的最大优势所在。

当我们从数字经济走出,再盘点过去三十年的中国制造历史就会发现,在追求性价比这件事情上,整个星球可能都无法与中国的生产制造乃至应用创新能力相提并论。

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从小米到一众国产新势力,都是在原发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基于大规模应用市场的一次次再创新。


02

从内卷到涌现


在以价格战为代表的内卷成为2024年毫无疑问的关键词的时刻,Deepseek的出现,或许展示了内卷背后的另一可能性。

众所周知,A股市场的投资难度全球领先,而恰恰在这样一个高度内卷的市场当中,却诞生了DeepSeek这样的公司。

回到人工智能本身,复杂系统理论中关于涌现的解释,很多时候和我们如今所定义的内卷是有重合之处的。在涌现中,系统创新能力的出现往往是基于大量的重复性动作基础上;同样,内卷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重复性的竞争。

但是,在涌现中,个体遵循简单的规则,可以导致复杂且有序的整体行为;而在恶性的内卷中,个体为了在竞争中跑得更快些,可能会采取越来越极端的措施去破坏规则,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内耗。

换句话说,创新的涌现和无意义的内卷,很多时候边界并没有那么清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于恶性内卷的认同。太阳底下从无新事,真正有问题的其实从来就不是今年新出现的所谓“内卷”,而从来就只是不遵守规则的恶性竞争。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更为重要的或许从来就不是想着要创造什么样的新办法、新思路去试图干预市场自发的优胜劣汰,应对恶性竞争也未必需要什么新的政策举措来对市场进行干涉和再教育,而是需要重新回归到常识和法治的轨道上来。

如今由上至下共同呼吁推动的整治“内卷式竞争”,真的能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吗?更进一步值得追问的是,市场“看不见的手”真的失灵了吗?

如果是,那失灵的原因是不是恰恰是由于看得见的手的越位呢?

2023年,OpenAI的科学家肯尼斯·斯坦利等写作了一本驰名全球的书籍《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在这本书中讲述了创新是如何在大规模的涌现中诞生的。

创新从来就无法被计划和预判,只能依靠参与的主体互相作用而产生新的化学反应,“有时候,改变世界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试图去改变它。”


03

相信时间


因为芯片进口限制等一些原因,过去的2024年,中国高科技行业的处境日益艰难。

一面是高歌猛进的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另一面是被大国博弈所限制的高端芯片供给。但即便是在外部条件如此不利、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的创业科技公司们依然做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我在给经济观察报写的专栏中就提到,

其实不止是Deepseek,最近风靡全球的还有另外一家来自中国的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这家公司的机器狗在海外被认为是完成了难以想象的操作。再到软件市场上,上半年震惊游戏界的《黑神话·悟空》在全球年度游戏大奖TGA中获多项提名并最终斩获年度“最佳动作游戏”和“玩家之声”两个奖项……

这些企业和产品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企业在悬崖峭壁也能生长的强大韧性和绝境求生的创新爆发力。

这些公司的变化,其实是可以给充满了阴云和不确定性的2025年,带来一些信心加持的。这几年来每年都有人引述王兴当年引用的一句话,“2019年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王兴自己估计也没想到,一句引用却能在随后的这些年里反复地一语成谶。

但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人不能终日生活在恐惧的怀抱里,更不要用过去毁坏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世界可能不会变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坏。在那些我们未曾看到的地方,依然会有火焰在熊熊燃烧。

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周期的低谷期都是艰难的。但在如今这样的四面围城的低谷期,依然有一批人在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领域寻求突破的可能。

当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并付诸行动时,那一定意味着,我们的低谷期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我们应当相信时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