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婧:2024年民族文学,有着怎样的文学实践?

原标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实践
——2024年民族文学综述
少数民族作家们对地理景观、民俗元素、文化传统的书写,对新乡村风貌、新农民形象、新农业模式的塑造,对宏大社会历史题材的叙事等,均显示出新时代民族文学创作的崭新面貌。
中国当代民族文学的发生发展已经历了70余年的进程,取得了重要的成就。2024年,少数民族作家们持续围绕各民族社会历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题材进行创作,并从全球化、现代性的语境出发,对文化历史脉络及文学创作范式进行积极探索。少数民族作家们对地理景观、民俗元素、文化传统的书写,对新乡村风貌、新农民形象、新农业模式的塑造,对宏大社会历史题材的叙事等,均显示出新时代民族文学创作的崭新面貌。与此同时,在民族文学话语场域中,文学奖项、文学活动、丛书和作品集的出版及学术研讨等,均在不同维度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文学成就。
关于自然与历史的丰富书写
图片
《去有风的旷野》,阿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9月
人与自然的互动由来已久,在本年度的民族文学创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少数民族作家在生态文学书写方面着力甚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对于自然的看法,且文化多样性较为突出。比如,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散文集《去有风的旷野》以游记形式,展现中国西北高地多姿多彩的山川河流、万物生灵和深厚独特的人文景观。作家以灵动细致的笔触,深情记录下自由顽强地生活在高原上的无处不在的动植物,以及当地独特的地质地貌,这些散文以跨学科的视野,展示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再如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的《野色》,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以草原上的牧民和牧民放牧的一头牛等视角交错叙事,书写了充满灵性的草原生物的日常生活与生命体验。蒙古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作品《夜鹰》延续了其儿童文学、生态书写的创作路径,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哈萨克族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的《巡山——艾克拜尔·米吉提生态文学作品集》收录了其创作的数十部与生态文化相关的小说和散文。普米族诗人鲁若迪基的诗歌集《小凉山歌谣》对小凉山的风物、自然与人民展开了充满温情的叙述。
图片
《吉狄马加的诗》,吉狄马加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3月
在历史题材书写方面,彝族诗人吉狄马加在《童年的回音》等诗作中,以童年和回忆的向度书写了纪念粟裕的诗歌,强调其“为正义付出过生命和血的代价”。藏族作家达真的《家园》跨越历史长河,讲述了桑戈草原上两代人的生活变迁,作家从对平凡的人和事的叙述中,寻找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如部分论者所言,通过一个小切口来展现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展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彝族作家英布草心的《蛮山之上》采用一种超现实的风格,将文字与彝族的文化传统、历史、民俗相糅合。
蒙古族作家海伦纳的《红色骑兵》延续了其革命历史文化题材的写作,在书写草原历史、展示草原文化生活细节的同时,最大程度复原历史本身。小说描写了一批拥护共产党的蒙古族进步青年,组成工作队,奔赴各地发动群众,引导蒙古族牧民农民寻求民族解放的历史。苗族作家第代着冬的小说《月月月半,月月月圆》以一个苗族乡村的陈年往事为切入点,用文化人类学的笔触绘制了一幅近代中国的边地景观,也强调了苗族地区在现代革命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瑶族作家光盘的小说《黑洞》对广西的抗战历史展开书写,分别从不同视角切入一场残酷的保卫战。羌族作家羌人六的小说《尔玛传说》取材自羌族神话故事《取火种》(《燃比娃取火》),也是作者长篇小说《尔玛史诗》部分节选。
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多样叙事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融合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在近年来的民族文学创作中,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相关的题材逐渐增多。作家们立足于农村变迁在时代发展大背景下的现实问题,叙述农民在思想观念和心理上的转变以及农村在现代化推动下的新变。比如,满族作家关仁山的中篇小说《常山战鼓》设置了男主人公学习打鼓、参与乡村建设,并凭借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战鼓”登上央视春晚的故事,其笔下的乡土故事围绕作为文化遗产的战鼓的传承与振兴展开。
蒙古族作家海勒根那的小说《冬天到东北来放羊》将叙事的视野扩展到整个东北边疆社会区域内,特木尔带领草原上的羊群跨越地理空间,穿越陈巴尔虎草地,随即越过大兴安岭,最终抵达黑龙江,度过漫长的冬季。在东北,牧民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组成了新的经济和生态共同体。藏族作家王小忠的小说《天边的月亮湖》是涉及易地搬迁的现实题材创作,主人公扎西东珠及其家人经历了搬迁,也在精神上完成了一次告别。全书贯穿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理念,人与动物、植物、天气之间的密切关系,对家园的热爱与别离后的新生,都是作者试图表达的主题。壮族作家凡一平的小说《上岭网红》书写了一个在自在的地理空间——广西上岭发生的故事,当主人公被网络上的言论淹没时,他开始重新思索人与自然、虚拟网络和现实中充满温情的乡村生活之间的关系。壮族作家陶丽群在《自留地的瓦屋》中,讲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乡土故事。满族作家周建新的长篇小说《风过五龙》书写的是其本人的驻村经验,他以驻村第一书记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深度介入辽宁西部的乡村现场,从历史、现实等诸方面进行观察。满族作家伊尔根的长篇小说《宝山故事》开头就讲述了一起上访事件,在拨开错综复杂的故事线索后,塑造了一系列乡村精英的形象。
图片
《亲爱的人们》,马金莲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
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频繁交往互动,这恰恰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为增强。关于这一点,也在乡村振兴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集中表现在对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书写中。回族作家马金莲的长篇新作《亲爱的人们》围绕乡村振兴主题,通过讲述马一山、祖祖、舍娃等一家五口的人生命运故事,表现乡村生活经验,真实描绘西海固人民脱贫的生活场景。朝鲜族作家金仁顺的《白色猛虎》设置了一个家庭旅馆的空间,通过儿子和女友的归乡与别离,探讨人的相处和母性的坚毅。藏族诗人刚杰·索木东在组诗《消失的村落史》中,描写了甘南卓尼故乡的村落变迁,书写故乡的人与事,以及藏族民众的精神生活。此外,还有回族作家马笑泉的《梦幻电梯》,展现了家长无微不至的爱护与孩子对自我空间的渴望与争取之间构成的困境;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36号道班》讲述了一个司机如何缅怀多年前在道路遭遇塌方时掉进大江中的奉献者和奋斗者;土家族作家陈刚在《桥庄古歌》中着重提到土家族古歌的历史传统,以及新近为乡村创新和传承民族文化做出努力的人们。
在对现实的书写上,作家们以各具特色的笔墨,展示出普通人复杂多样的精神世界。比如蒙古族作家肖龙的《我是一棵榆树》、藏族作家江洋才让的《牛皮绳上铃铛响》、彝族作家李美桦的《祝你好运》、云舒和满族作家白晓兰共同创作的《三郎的雪山》、壮族作家黄爽的《檀木长桌》、藏族作家阿郎的《马尔康人物志》、苗族作家曾令莲的《英雄帖》、蒙古族作家陈晓雷的《琴河流过草原》、苗族作家向本贵的《迎风苑的三家房客》、满族作家王喜平的《房产中介》等,均关注和书写了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精神世界。
丛书出版中的民族气象
中国作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旨在发现培养各民族优秀青年作家,推出民族文学精品力作,持续推动各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2024年度项目共入选了10部作品。畲族作家洛施以自身在老竹畲族镇的成长经历和“畲文化”为灵感,拜访当地文化馆、博物馆和非遗传承人,创作出长篇小说《畲山》;水族作家王刚的《为你种一棵树》包括7个中篇小说,立足贵州本土,取材自贵州各民族的地域文化,围绕耍猴人、傩戏、民族地区修路、民族文化坚守等主题展开书写;白族作家北雁的中短篇小说集《乡村群雕》展现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师、驻村干部、退役运动员、扶贫干部、乡镇文化讲解员、返乡创业大学生等工作者形象;壮族诗人牛依河的诗歌《重叠的事物》书写了喀斯特群山环绕、红水河穿越而过的桂西北的人物与生活;回族诗人马永霞的诗集《桑树下的迁徙》对吐鲁番市鄯善这一多民族聚居区的生活场景展开抒写,以“桑树”为切入点关注社会变迁;满族作家宋雨薇的纪实散文《别一种叙述》书写了东北大地微观的个体命运,对乡村的现代性展开思考;藏族作家雍措的散文集《消失的故事》以一座朴素的小山村凹村为写作背景,书写藏族地区的山乡巨变,“消失”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消失,而是一种新的生长和重生。回族作家郭乔的中短篇小说《银凤凰》、侗族作家石庆慧的中短篇小说《美丽人生》、藏族诗人城鸦的诗歌《古海·高韵之地》也同时入选。
本年度涉及民族文学出版的另一大型项目是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项目设置了“奋进新征程、书写新史诗主题专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专项”“新时代文学研究主题专项”“写作和出版计划”等分类,入选的少数民族作家有维吾尔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等,从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作家的实力和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
图片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集》,广西民族出版社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作家作品精选集》的出版也十分亮眼,该作品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事业发展作出贡献。丛书收录了8位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和1位作家的散文小说合集,包括鲍尔吉·原野、石舒清、梅卓、潘灵、肖勤、黄佩华、于晓威、马金莲、陶丽群的作品。
此外,本年度地域性的文学丛书也成绩斐然。比如由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这里是新疆”丛书,多位新疆作家从不同角度描绘新疆及各民族文化,丛书共16册,包括刘亮程主编的《木垒的眼神》、熊红久散文集《绿草无边》、段蓉萍散文集《在菜籽沟醒来》、李枝荣报告文学《胡杨的微笑》、堆雪散文诗集《出天山》、方如果美食散文《大盘鸡正传》、艾贝保·热合曼散文集《我的芦草沟》等。又如贵州出版集团、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多彩民族文学书系”第1辑,多部作品展现了贵州各族人民在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40周年文学回眸》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以多民族的文学书写展示了鄂西文学的特色。
积极推动民族文学繁荣发展
图片
2024年11月16日,“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在文学奖项方面,2024年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就是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颁发。和以往一样,本届“骏马奖”的评选奖掖了一批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品,大大推动和激励了优秀文学作品的生产创作。获奖者既有早已活跃在汉语文坛的知名少数民族作家,也有近年来在民族文学创作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和译者。文学奖项的颁发,对同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创作、对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鼓励和推动作用。除“骏马奖”外,本年度的奖项还有很多,如首届天山文学奖、首届《五指山》文学奖、第五届青稞文学奖、第七届西藏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也纷纷颁出,遴选出高质量的多民族文学作品。
新时代的民族文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创新之中,出现了更多新题材、新思路,因此,在当下研究中也要关注新的议题,研究者和文学现场的互动不可忽视。本年度最为集中探讨民族文学创作的学术活动,当属在贵阳举行的“新时代民族文学研讨会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背景下,参会的100余位学者将民族文学研究的主线聚焦在理论研究、话语研究、路径研究等层面。年会彰显了当下中国民族文学研究的多重面向,包括民族文学史料及文本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学创作研究、口头诗学研究、交叉学科与民族文学研究等议题。这些思想的交锋和探讨,以其丰富而多元的特征,诠释了我国民族文学研究的新路径和新走向。
另外,值得一提的学术活动还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内蒙古大学主办的“民族文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各民族文学交往交流交融的多维度探究”“多媒介、数字人文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等议题,深度探讨民族文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独特作用与多重价值,探究民族文学发展的新方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文学层面的实践路径。
(作者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联系邮箱
新闻部:wybxinwen@sina.com
艺术部:wybart2024@163.com
副刊部:wybfkb@126.com
“文学评论”版:wybwxb@vip.126.com
“理论与争鸣” 版:wyblilun@163.com
“世界文坛”版:imsoha@163.com
“少数民族文艺”专刊:wybssmz@126.com
“网络文艺”专刊:wybwlwy@163.com
“科幻”专刊:912230576@qq.com
《作家通讯》:zjtxwyb@126.com
会员地址信息变更 : 1876960953@qq.com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5年1月3日5版
微信编辑:王泓烨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