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形,丘陵岗地占辖区总面积的80%。丘陵地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价值,也孕育了独特的乡村形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市域统筹,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规划为引领、以“一山一策”为支撑、以丘陵岗地典型村庄规划为落脚点,探索了沿江丘陵岗地乡村地区规划的典型路径。
结合全市丘陵自然地形,依托S353串联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片区内“景区+特色乡村”聚合成链,有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省级传统村落和6个景区,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也极大地提升了整个村片区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依托丘陵岗地地形构建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
依托仪征北部丘陵岗地地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以“都汇园乡·浅山画廊”为核心定位,致力于建设集度假旅游、都市服务、山地景观、乡野特色于一体的双城近郊乡村高质量发展带。
仪征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规划定位。
以丘陵岗地所承载的生态经济为载体,以服务都市为导向,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以振兴乡村为愿景,构建“一带三核,四区五径”空间格局,打造集度假旅游、都市服务、山地景观、乡野特色于一体的双城近郊乡村高质量发展带。
仪征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规划布局结构。
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根据扬州市统一部署,选取扬州境内黄海高程30米以上8座山体(其中5座在仪征)编制“一山一策”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探索山水林田湖草全域全要素治理实施的新路径。
仪征市“一山一策”实施山体分布图。
仪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市领导挂钩的领导小组,以白羊山为试点先行先试,统筹基础分析、定位结构、专项支撑和近期行动,提出兼具战略、特色、可实施性的“一山一策”保护利用实施方案。
以白羊山为例,依托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具备的生态资源本底,充分发挥全域空间治理的政策优势,“拥山、享水、乐田”,塑造多元缤纷、交相辉映的总体风貌格局。
仪征市白羊山“一山一策”保护利用策略示意图。
(一)依山就势,延续村庄布局形态
丘陵岗地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变,对村庄用地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降低建设成本,保持村庄的自然风貌,村庄规划充分考虑地形因素,依地形而建,确保总体肌理形态自然、错落有致。这种布局方式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能够提升村庄的宜居性和舒适度。
丘陵岗地村庄依山就势空间格局。
在规划过程中,尊重原有山水脉络和空间肌理是至关重要的。村庄的民居选址、空间布局和山形走势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肌理脉络。为了确保乡村风貌的原真性,规划在村庄原有建筑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顺应山形走势布局农房。在保障农民安居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对村庄整体风貌的破坏,在保留村民原本生活空间的基础上,延续了村庄依山就势的自然形态。
丘陵岗地村庄延续依山就势自然形态。
(二)林茶果蔬,走出产业富民新路
1.在“特”字上下功夫,引导产业提质增效
聚焦我市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不足等问题,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完善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品牌管理,探索产业高效化发展新路径。
丘陵岗地村庄特色产业体系(长山村)。
2.在“质”字上求突破,推进产业布局优化
围绕村庄优势特色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扎实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功能、形态、环境相互促进。
丘陵岗地村庄特色产业布局(月塘镇龙山村)。
丘陵岗地村庄特色产业布局。
3.在“联”字上做文章,引领三产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商、休闲康养、旅游观光等新业态,重点实施一批茶旅融合、林果采摘等农文旅融合建设项目,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
丘陵岗地村庄三产融合发展引导(月塘镇捺山茶叶试验场、郑营村)。
丘陵岗地村庄三产融合发展引导(马集镇方营村)。
(三)山水林田,统筹全域要素治理
突出“三生融合”的一体化思维,结合低山丘陵区地貌特征,制定面向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的全域全要素治理样本,该模式适用于城镇近郊区,结合乡村自身发展需求,促进城乡产业融合。
1.“山”的整治修复
矿区生态修复+农业,释放富民红利。月塘镇魏井村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对砂石矿进行土地复垦,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程,将土地耕作层加高至0.2米。通过复垦,有效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修复了破坏的地形地貌,推动了高效农业优质发展,发挥了月塘生态资源优势,让乡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
砂石矿生态修复。
2.“水”“林”的修复整治
全域整治+生态修复,生态环境再提升。刘集镇盘古村充分利用“村、田、水、路”的生态优势,围绕丘陵地带田园风貌与河塘滨水风貌,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对杨庄河进行整体景观打造,清淤后对河沟两侧进行草皮护坡,并种植景观林网,整合生态排水系统、水质净化系统,建设生态工程示范区。
仪征市河道治理。
3.高标准农田建设
“粮田”变“良田”,高标建设加速度。马集镇方营村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94.27公顷,根据丘陵地区地形走势特点进行条田化整治,重点进行片区田块平整,推进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规模经营,统筹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护林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提高耕地集中连片程度、改善农田生态。
方营村彩色稻田画。
4.盘活存量见行动
土地整治见行动,盘活存量获“新生”。大仪镇路东村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采用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修建机耕道路、营造农田防护林、配套推进农田供水供电通路建设等措施,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农田生态环境质量。开展农村宅基地复垦整治2.57公顷,低效工矿用地复垦整治0.15公顷,新增耕地2.72公顷,整治后新增的指标可按照要求在省级平台进行交易。
(四)看山望水,体验时代韵味乡愁
1.点:品牌打造,维育片区亮点
通过建筑空间改造、场景特色塑造、活动形式创造等多种方式,实现“思想文创、实物文创、活动文创”并重,多方位立体化传承乡村记忆。
文化传承路径引导(刘集镇白羊村)。
2.线:主题营造,激发片区活力
通过特色乡村活力径,集聚特色农业产业、特色田园乡村、优质文化景点、村庄公共空间等节点,实现一线一主题、一片一特色,展现乡村三生融合的特色生活场景。
乡村游观光线路引导(刘集镇白羊村)。
乡村游观光线路引导(马集镇方营村)。
3.面:形象塑造,提升村庄面貌
结合丘陵山区空间特色和产业特征,进行整体风貌引导和管控,彰显丘陵地域的乡土味道、乡村风貌、乡愁美景。
整体风貌管控引导(马集镇方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