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郁
有一年在一个展览上看到了邓拓的藏品和手迹,惊叹他的学术视野,才明白他的文章之好,不是没有原因。
深得古代文气
此后看到他的书,总要浏览一二,每每都有收获。我觉得他是深得古代文气的人,读他的旧体诗,感到不俗,是疏朗自如、颇多心曲的。邵燕祥在《重读邓拓诗》谈到这位前辈的笔墨,不无赞佩之情,发现诗句内在的力量。邓拓在抗战时期,便已经显示出不凡的才华。比如1942年在平山县所作《答客问》,就气韵高远:
三十怅无成,艰危一命轻。斯文难济世,多病亦闻名。
寥落荒山色,苍凉宝剑鸣。风波游万里,默默即平生。
这诗有悲怆之气,乃才子咏叹,令人想起南社一些诗人的气象。他读书甚多,内觉丰富,没有局限在书斋里,常从社会看到书本没有的东西,也在书本体味到现实的难题。他对于新文学的体悟不及古文的感觉,这不免有旧式文人的积习,可能有一点单一化,但能够从古人那里吸取智慧,又在现实中发现古人没有的思想,也就显得厚实了。
我后来读他的杂文随笔,意识到了他的思想的来龙去脉,作品里对于历史与文化,都有特别的心得。文字也老到、淡雅,是深潜于知识之海的明珠,浮出水面之际,光影诱人。警世之语与自省之言,都能够荡出涟漪。
1961年邓拓开始发表《燕山夜话》专栏,很快引起人们的注意。与一般专栏不同,邓拓的文章言之有物,个性也是突出的。但又不故步自封。邓拓的学识颇为博杂,因为自己是藏书家,有笔墨趣味,又在党报中工作多年,革命经验也颇为丰富。他的作品古今互往、雅俗共赏,以富有弹性的文字,给文坛输入一股新风。
邓拓的文章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探论艺术的题旨甚多,据时代精神,讨论了被忽略的文与人,文章的文气缭绕,知识与审美兼得。在韵致方面有上世纪四十年代小品的特点,以现代人的角度,看过往烟云,现实难题,从整体性着眼凝视问题,而非个人的本位主义,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又不像社论体的文字带有时评气味,而是带出文章家的气质,学识的审美化过程,思想也得到感性的表达。
从风格看,作者恢复了文明批评与学理思考的传统,对于自己以前的观念有所修正。就知识结构而言,邓拓主张“杂家”意识,能够从文脉中寻找参照,讨论人生现象和社会现象。这样才能“变三不知为三知”。而文章的写法,则不要忘记古代辞章之学,从前人的章法和叙述语态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像《少少许胜多多许》,就引用宋代曾巩评价苏老泉策论的文字,强调“侈能使之约,远能使之近,大能使之小,微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不求甚解》一文,言及读书之道,从陶渊明、列宁、陆象山的经验说起,启人之处是明快的。邓拓常常揶揄本本主义,《文天祥论学》,其实解决的是学与行的问题,从韩愈到朱子、二程、王阳明,看到知行统一的重要。而文天祥的魅力就在于“天行而已矣”,“进者行之验,行者进之事”。作者的行文受到古代笔记的暗示,又无旧形式的迂腐之气,说他另辟蹊径,找到了属于时代的散文和随笔的方式,也并非不对。
旧文脉获新生
邓拓文章活化了典故,让旧的文脉在新时代获得一种再生的机会。比如《事事关心》一文,引用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一副对联,讲到知识人不要忘记时代,读圣贤之书,也要看天下大事,这很类似上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批评家对于象牙塔人的提醒,而文章又唤起人们对于当下知识人的片面性的警惕。在《平龙认》一文中,作者认为许多有价值的书,在过去没有流传下来,非儒家的著述虽被打压,价值是不可小视的。《王道和霸道》从《史记》与《汉书》中的记载中获得启示,批评了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所持“怀其常道,而挟其变权,乃得为贤”的不确,指出古代统治术的歧途。历史的风云,在他笔下是活的,也就能够懂得世道人心。
邓拓评价诗人与画家,没有学院派的样子。唐代诗人贾岛是北京房山人,他的诗歌是被韩愈表扬过的,但邓拓在阅读中发现,后人谈及贾岛时,误解的地方也是有的,指出其特别之处,可谓知人论世的短文。邓拓为文,就本乎心性,任意东西,自我意识在词语间流动。《古代的漫画》写八大山人之怪,有会心之语,罗两峰《鬼趣图》內蕴所指,被一一道出,看出作者的慧眼。他在《书画同源的一例》中写到黄梨洲,从其真迹入手,谈笔墨功夫,能够体味到画面后的无言之语。《守岁饮屠苏》从唐、宋笔记中觅出民俗的历史,又据杜甫的诗句来考察世风,审美的与认知的力度在纸面上散开,调子明快而新颖。
如此迷恋古代遗产,喜欢旧的诗文与绘画、书法,却无暮气,文章有着热流涌来,这大概是立足于当下的一种境界使然的吧。往古,不是复古,而为了创新。《创作新词牌》就说: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地吸收古代乐府、词、曲等的传统优点,排除它们的缺点,又按照今天我们的时代特点,制成一大批新的曲谱,以表达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感情。每一个曲谱给它定一个牌子,使人便于区别和选择。真的做到这样,那么,对于新的诗歌创作,很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这大概是作者古今对比的用意之一,情思之高一见即明。邓拓杂文随笔的特点是表达了一种认知的深度,推崇智性的笔法。他善考证,喜辨析,精鉴赏,文章系着天下之事,真人用笔,往来间说出古今风雨,看似寻常,实则有所寄托。邓拓主持新闻工作,知道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报上文章,平白为要。但那平白,也是深藏着隐喻,染先贤遗风,能察人间阴晴冷暖,写作过程就有了神思。由其诗文可知,解世情深者,文境亦广。修炼此种境界,需耐得寂寞,明于文心,行而知味,邓拓三者俱在。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