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刘宇飞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肥胖症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这些疾病发病率的增长不仅对个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系统造成重大压力。群众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普遍可行的健康促进方式,既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促进社会交往,提升大众心理健康素养。研究表明,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多种慢性疾病,改善生理功能以及增强免疫力,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提升生活质量。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群众体育活动在全民健康促进中的具体作用和实施策略,不仅有助于优化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其效率和效果,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群众体育活动在不同环境和不同人群中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为促进全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群众体育是指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为目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群众体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日常的健身操、球类运动、田径、游泳、武术等,强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益处。这些活动既可以是竞技性的,也可以是娱乐性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同时,群众体育在促进公共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定期参加体育活动可有效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增强心肺功能、调节体重、提高免疫力,从而提升个体的健康水平。
了解群众体育特点,推广群众体育
群众体育活动的特点是“价值取向上以增强体质为主流”“呈现城乡两极分化”等。其中,增强体质作为群众体育活动的主流价值取向这一特点体现了群众体育的核心目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带来了较大挑战。群众体育活动通过普及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鼓励公众定期参与,从而有效提高个体的体力和耐力,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各种慢性疾病。而“呈现城乡两极分化”,主要是指城市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公共体育设施更为完善,居民可以更加便利地享用或享受到各种体育设施和服务,农村地区则由于专业指导和体育活动的组织不够完善,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频率都相对低一些。
丰富群众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康发展
全国群众体育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各级组织填报的群众赛事达24.6万个,参与人数约为7183万人。这些活动不仅包括传统的运动比赛,还涵盖了新年登高、“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活动以及大众冰雪季等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群体性活动。这些活动的持续举办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体育活动的普及。其中,“村超”“村BA”等民间体育赛事因其独特的乡村特色和群众基础而广受欢迎;新兴的体育活动如飞盘、桨板、冲浪、露营和山地户外等也逐渐成为人们健身休闲的新选择,增加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同时,我国在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数据,我国体育场地数量已达459.2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约40.7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接近2.89平方米,提前实现了“十四五”人均场地面积目标;补助2491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覆盖全国近1400个县级行政区域,受益人次超过4亿,极大地提升了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和群众的参与度。此外,农村地区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也得到了显著加强,健身步道总长已达到37.1万公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了全国90%的行政村,极大地方便了农村居民的日常锻炼和体育活动。
推广群众体育活动,强化国民健康与疾病预防
群众体育活动在强化国民体质与预防慢性疾病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成效。在强化国民体质方面,定期的体育锻炼能显著提高个体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增强心肺功能能够保证身体有效地进行氧气与养分的交换;肌肉的强健则提高了个体对日常活动的适应能力,降低了运动伤害的风险,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能量消耗,防止过度肥胖。在预防慢性疾病方面,规律的身体活动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和血压,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能够强化血管弹性,提升血管内皮功能,进而优化血液流动。此外,定期参与群众体育活动还能优化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各种炎症和感染的抵抗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生风险。
提升体育获得感,改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群众体育活动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减轻心理压力,还能有效提升情绪状态。具体而言,在现代社会,个体常常因工作和生活压力而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这种持续的心理压力若得不到有效释放,就会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体育活动能促进内啡肽等正向情绪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有助于提升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降低负面情绪的影响。因此,定期参与群众体育活动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由心理压力引起的各类疾病,为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与此同时,群众体育活动还可帮助提升情绪状态。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因多种因素而产生情绪波动,这种不稳定的情绪状态如果得不到妥善管理将影响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体育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机制。在体育活动中,个体需要集中精力完成运动任务。这种专注可以暂时使人摆脱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减少消极思维的空间,从而有助于恢复情绪的平衡。
群众体育活动促进社区凝聚力与社会参与
群众体育活动可通过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提升社会参与度,有效促进社会健康的提升。在社区组织的篮球赛、足球赛中,参与者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协作以达成比赛目标,这种过程无形中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理解,进而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随着体育活动的定期举行,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共同体感也日益增强,这有助于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同时,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显著提升了社会参与度。在体育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表达自我,活跃的社会参与不仅让居民感受到自己是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社区和社会的责任感。体育活动如马拉松、公益跑等往往带有慈善或公益的目的,参与者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这种参与感和成就感是提升社会健康的关键因素。
由此可见,群众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增进身体和心理健康,还有助于加强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与稳定发展。未来,可继续加大对群众体育活动的支持与投入,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以进一步发挥其在全民健康促进中的核心作用。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体育学院;本文系宿迁市科技计划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全民健身智能化评价体系研究”〈编号:K202241〉,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大运河宿迁段为例”〈编号:JD2023-Y006〉)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