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王者,情绪担当:2024年喜剧电影凭什么赢得市场?

AI划重点 · 全文约4630字,阅读需14分钟

1.2024年喜剧电影凭借轻松幽默和情感共鸣,成为票房主力,合计票房突破126亿元,占年度总票房的30%。

2.女性观众和95后逐渐成为观影主力,购票用户中女性占比高达58%,25岁及以上观众占比近八成。

3.喜剧电影在题材和表达上继续拓宽边界,从单纯追求“爆笑喜剧”到更关注现实与困境表达。

4.与此同时,喜剧电影通过跨题材融合和表现形式创新,进一步拓展了喜剧的表现力与情感张力。

5.未来喜剧电影有望以更灵活、更多元的形式延续笑声的力量,巩固其市场主力地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第4437期三川汇文化科技

2024年,喜剧电影凭借轻松幽默和情感共鸣,成为票房主力,《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等影片合计票房突破126亿元,占年度总票房的30%。观众需求的变化、女性观众的崛起,为喜剧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类型融合与叙事创新也让喜剧电影不断突破边界,满足观众对情绪释放和思想共鸣的双重期待。


作者 | 见鸣(三川汇文化科技作者,三川汇文化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三川汇文化科技


笑声,始终是时代情绪的晴雨表。

从20世纪初卓别林的滑稽默片,到90年代周星驰的无厘头幽默,喜剧电影总是能以轻松的姿态洞察社会焦虑,为观众提供情绪出口。进入2024年,笑声的力量再次被放大——在年度票房前十中,喜剧电影《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抓娃娃》和《第二十条》合计票房超过126亿元,占年度总票房的30%。

从“爆笑”到“共鸣”,从“纯乐”到“笑泪交织”,喜剧电影正在经历一场内核革新。它们为何能领衔2024年度票房?未来又将如何延续这种情绪力量?

图片

喜剧电影为何成为2024年票房担当?


与过去两年相比,2024年喜剧电影不仅数量增加,更在市场占比、类型突破和观众覆盖率上全面提升,展现出了更强的票房号召力和市场穿透力。

图片

图片

△来源:灯塔研究院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的题材偏好,也揭示了观众观影习惯的深刻调整。在短视频、微短剧等碎片化娱乐形式的冲击下,观众对大银幕的需求虽有下降,但对喜剧、科幻、犯罪等类型的关注度却始终保持旺盛。

尤其是喜剧电影,通过轻松幽默的表达和情感共鸣的制造,成为观众缓解情绪压力和寻求心理慰藉的主要出口。观众在选择观影类型时,既期待“笑”和“爽”的情绪释放,也希望看到现实映射和思想启发。喜剧电影正是凭借这种双重功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围成功。

核心动力:档期优势与观众情绪的共振

春节档和暑期档历来是观众释放情绪、家庭观影的高峰期,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人们普遍面临情感压抑和现实焦虑,喜剧电影提供了一种短暂逃离现实、缓解心理压力的观影体验。在档期内,喜剧电影通过制造共鸣、传递情感和满足社交需求,迅速聚拢观众,抢占市场高地。

今年的《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2》在春节档成功抢占市场,分别收获34.6亿和33.98亿票房,成为观众情绪释放和情感连接的最佳载体。而《抓娃娃》则在暑期档以荒诞幽默切入家庭教育话题,为观众提供别具一格的观影体验,票房突破33.27亿。三部电影,便撑起了年度票房的1/4。

图片

选题策略:贴合时代脉搏和审美需求

从女性成长与身体焦虑的破除,到亲情教育与社会正义的探讨,2024年喜剧电影借助幽默外壳包裹深刻主题,精准回应了当代观众的情感需求。

《热辣滚烫》用女性自我突破的故事鼓舞人心,《抓娃娃》通过虚拟教育实验反思现实焦虑,《第二十条》则在轻松幽默中讨论法治议题。它们不再满足于制造笑声,而是用喜剧语境承载社会关怀,提供情绪价值和思想共鸣,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和治愈。

图片

营销策略:助推喜剧电影能量爆发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成为宣发的重要战场。《热辣滚烫》借助贾玲减重100斤的话题制造悬念,从预热到上映,持续引爆话题,形成情绪连锁反应;《飞驰人生2》通过赛车竞速片段的视觉冲击和幽默桥段在短视频平台吸引注意力,提升讨论热度。这些影片不仅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更通过互动玩法和二创传播将观影体验延伸至线下场景,实现从内容到消费的闭环转化。

图片

2024年,喜剧电影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档期优势、选题策略与营销策略合力的结果。它们在轻松娱乐之外,逐步承担起情感引导和社会讨论的功能,进一步巩固了这一类型的市场主力地位。

图片

谁在为喜剧电影买单?


《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数据显示,女性和95后逐渐成为观影主力,购票用户中女性占比高达58%,25岁及以上观众占比近八成,三四线城市观众占比达到41%。这种结构性转变,不仅影响了电影市场的消费趋势,也成为喜剧电影崛起的内在推力。

女性成为主力:情感疗愈与成长叙事

女性观众的崛起,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增长,更表现在她们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消费决策者。与以“陪伴型观众”不同,当代女性更关注电影内容能否与自身生活经验产生情感共鸣。《热辣滚烫》以女性成长和自我蜕变为核心主题,精准切中女性观众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价值和身份认同的追问,赢得广泛共鸣和社交传播。

《好东西》更是以都市女性的情感困境为切入点,探讨女性生存议题,如月经羞耻、单亲母亲和讨好型人格等现实困境,形成了一种更具先锋性和现实关照的叙事语境,在豆瓣拿下9.1分的高分。

图片

这类电影之所以能够吸引女性观众,不仅因为它们提供了娱乐体验,更因为它们通过喜剧语境赋予现实痛点以温情解读和情绪缓冲,创造了轻盈松弛的讨论空间,鼓励女性面对困境、突破限制。这种“用电影讲自己故事”的创作思路,证明女性题材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95后:新颖表达与网感共鸣

95后观众对电影内容的期待,不仅停留在情绪释放,更倾向于接受新颖的叙事手法和灵动的视觉语言。他们接受快节奏、高反差的情节推进,喜欢既能制造笑点又带有情感反转的观影体验。2024年的喜剧电影恰恰迎合了这种娱乐偏好,用更具实验性的表现手法、更丰富的情绪层次和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语言,牢牢吸引了年轻观众的注意力。

《飞驰人生2》用赛车竞技与荒诞幽默打破传统叙事框架,通过快节奏剪辑、反差感台词和悲喜交错的场面设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燃”与“浪漫”交织的故事,精准迎合了年轻人的观影习惯。《年会不能停》则以荒诞的职场设定和密集的台词输出,将职场焦虑和生存困境包装在轻松幽默的外壳下,通过层层反转制造戏剧张力,构建出一场充满荒谬感的现代寓言。

图片

△《飞驰人生2》评论


下沉市场:现实映射与社交互动

三四线城市观众占比达到41%,说明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已经成为票房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这类市场的观众偏好情感共鸣与现实映射,他们期待在银幕上看到身边人的故事和自己的影子。喜剧电影以亲近生活的语境和充满烟火气的细节打动人心,为下沉市场提供了轻松解压的观影体验,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社交互动的需求。

根据猫眼数据,《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热辣滚烫》等喜剧电影三四线城市观众的占比均达到了60%以上。《第二十条》用轻喜剧的外壳包装法律与正义的深刻议题,以小人物的奋斗和抗争为视角,打破严肃题材的距离感,既满足情感宣泄,又留下思考空间。喜剧电影已经超越单纯的娱乐功能,成为情感连接和社交表达的重要载体。

图片

正是多元观众的情绪需求与价值认同,为喜剧片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让它在2024年票房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主力担当。喜剧电影不再只是提供欢笑,而是通过现实映射和情感关怀,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理解、释放和疗愈。

图片

2024年喜剧电影讲了哪些新故事?


回顾近几年喜剧电影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一个明显趋势——从单纯追求“爆笑喜剧”到更关注现实与困境表达。

2022年,《独行月球》用科幻荒诞的外壳缓解现实压力;《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则走无厘头喜剧路线;《哥,你好》是对《你好,李焕英》的奇幻性转翻版。到了2023年,《满江红》将喜剧悬疑与历史戏剧结合;《人生路不熟》主打家庭与公路喜剧,故事更贴近观众的生活场景;《保你平安》以温情的手法表达了对边缘人物的关注。这些尝试为2024年的喜剧发展铺垫了情绪表达的基调。

图片

2024年的喜剧电影在题材和表达上继续拓宽边界,它们不再只是制造笑声的机器,而是在情感慰藉、现实关怀和表现创新三个维度持续突破,为观众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共鸣与情感连接。

从情绪宣泄到情感慰藉:笑声中的苦涩与救赎

早期喜剧电影依赖夸张情节和荒诞场景制造短暂的情绪宣泄,而2024年的喜剧电影则将笑声延展为情感慰藉,在幽默中揭示人物困境与现实压力,为观众提供心理治愈和情绪支撑。

《飞驰人生2》是这一进化的典型范例。它用赛车的速度与人生的停滞形成强烈反差,讲述一个曾经的冠军如何在困顿与屈辱中重新找回自我,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人生跌宕的余震。

图片

《热辣滚烫》则用拳击台上的汗水与泪水解读女性成长的破茧之痛。它不是简单的励志故事,而是一场关于和解与重塑的战斗,用喜剧手法展现现实生活的重量和希望。

从轻松戏谑到现实关怀:幽默背后的社会映射

2024年的喜剧不再只是娱乐消遣,而成为现实困境的情感载体,用幽默包裹社会议题,展现复杂现实中的温情与反思。

《年会不能停!》 则用职场荒诞剧展现现代职场人的焦虑与荒谬,把年会变成职场生存的缩影,直击“打工人”的情感痛点,让观众在笑声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图片

△《年会不能停!》观众评价


《第二十条》用接地气的案件与犀利的讽刺描绘普通人在规则夹缝中的挣扎与反抗,既像是一场黑色幽默的法庭戏,又是一场关于正义的民间讨论会,打破法律题材的沉重感。

从类型边界到表现创新:多重风格的融合突破

2024年的喜剧打破传统类型边界,通过跨题材融合和表现形式创新,进一步拓展了喜剧的表现力与情感张力。

《抓娃娃》将惊悚与喜剧交织,通过实验化的叙事结构、诡异的视觉语言和扭曲的人物关系,制造心理压力与喜剧反差的双重体验。它像一场心理实验,将荒诞笑声和现实焦虑推向极致,让观众在紧张与释然之间反复拉扯。

图片

△《抓娃娃》影评


《好东西》将都市女性的焦虑、创伤与挣扎融入细腻的群像叙事,探讨亲密关系、社会期待和自我成长,既用喜剧化表达缓解现实压力,也用细节刻画与情感张力打破传统的情节框架,成为当代女性题材电影的突破之作。

图片

△《好东西》影评


2024年的喜剧电影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娱乐效果,而是用复杂的情感、现实的议题和多元的视角,探索如何通过喜剧这一形式提供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强烈的情感慰藉。这种转变,不仅迎合了当下观众对情感和故事的更高要求,也证明了喜剧电影在市场竞争中的持久吸引力。

图片

未来的喜剧电影会走向何方?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笑声,而喜剧电影的变迁史,正是社会情绪与需求流动的缩影。

周星驰用夸张荒诞的表现手法,在《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中呈现小人物的挣扎与梦想,为90年代的观众带来解压与欢笑,也让无厘头喜剧成为一代经典。

进入21世纪初,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手机》《非诚勿扰》转向社会讽刺与现实幽默,以轻松调侃的方式展现都市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为喜剧注入了更加贴近生活的细节与情感思考。

图片


2000年代中后期,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通过快节奏、多线叙事和荒诞情节,开启了黑色幽默与犯罪喜剧的融合风潮,带动了国产喜剧在风格和结构上的革新。

2014年后,开心麻花凭借《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西市首富》等作品通过夸张反转、情节设计与情感升华巧妙结合,带来了新一波喜剧热潮。

2021年,贾玲的《你好,李焕英》以怀旧情感和母女亲情打动观众,用轻松幽默讲述跨越时空的治愈故事,刷新了国产喜剧的情感表达高度......

2024年,《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好东西》喜剧电影让我们看到那些藏在笑声下的“坚韧”“梦想”“女性互助”......

未来的喜剧电影会走向何方?

笔者认为,应该在认知求新、类型创新与技术向新的三重浪潮中寻找突破口。

其一是认知求新:从制造笑声到营造回响。观众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笑料,而是期待笑声背后隐藏着更深刻的情感共鸣与现实隐喻。这要求创作者在喜剧语境中融入更高层次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讨论,将喜剧从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变为引导思考、探讨社会议题的载体。

图片

其二是类型创新:深入跨界融合与情绪混搭。喜剧电影将继续突破传统类型的边界,向跨类型融合迈进。从荒诞与惊悚的叠加,到悬疑与轻喜剧的混搭,再到科幻、奇幻元素的介入,类型的交叉让喜剧具备了更丰富的叙事层次和情绪体验。这种融合不仅拓展了故事的表现空间,也提升了情节的张力,使笑声成为悬念、惊喜与情感释放的多重载体。

图片

其三是技术向新:探索新兴技术与互动叙事。AI可以辅助创作,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把握观众的情绪需求,优化笑点分布和节奏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则让观众“走进”故事,亲身参与角色互动和情节选择,打破传统的观影模式。同时,AI生成内容和动态剧情分支,也可能开启即时演绎与观众共创的全新叙事方式,让喜剧不再是一场静态叙事,而是一个可以反复体验、不断延展的动态空间。

未来的喜剧电影,或许既会保留传统情感叙事的厚重感,又会借助技术创新延展表现手法,以更加开放、互动、多元的形式回应观众需求。但无论形式如何演变,喜剧电影始终承载着人们面对生活挑战的幽默与勇气,继续为观众提供轻松欢笑与心灵抚慰的力量。

图片

结语


时代在变,笑声的形式也在变,但人们对欢笑的渴望始终存在。面对新的观众需求和技术变革,喜剧电影有望以更灵活、更多元的形式延续笑声的力量,巩固其市场主力地位,为每个时代留下属于它们的独特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