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不如一档,“喜剧”正在不断降级。《单排喜剧大赛》可以称之为「喜剧丁级大赛」
12月27日,《单排喜剧大赛》接档《喜剧大会》上线企鹅平台,导师团队为郭德纲、朱丹、阎鹤祥、徐志胜。
2024年,真可谓“喜剧大年”!
《喜人奇妙夜》《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喜剧之王单口季》《喜剧大会》……应接不暇。经济学家曾说过,经济萧条,口红最好卖,如今,这句话可能要改一改——萧条时期,“快乐”最好卖。
说回《单排喜剧大赛》。
《单排喜剧大赛》可以称之为「喜剧丁级大赛」。
为何呢?我的认知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喜剧甲级联赛”,《喜人奇妙夜》是“喜剧乙级联赛”,《喜剧大会》是“喜剧丙级联赛”,《单品喜剧大赛》是“喜剧丁级联赛”,可以说是,一档不如一档,“喜剧”正在不断降级。
《单排喜剧大赛》,它这个类型就非常不明确。
官方介绍是这样的,《单排喜剧大赛》是国内首档单人喜剧排位赛,非定义、无边界、重个性的新型喜剧形态。
我不了解喜剧有哪些形态,但我知道一点,这个节目强调“单人”,一个人自然可以做喜剧,但非得限制一个人,恐怕会令喜剧效果变得局限(这点持续观察后续的节目效果吧)。此外,一个人的喜剧,难度也更高,一群人演喜剧,只要有那么一两个人出彩,还是能掩盖某些尴尬。
就目前来看,《单排喜剧大赛》的作品非常无聊,可能是因为还在“排位赛”吧,单个作品的完成度特别低,像是“艺考”时的一段才艺展示。
另外,我得点一点朱丹老师,她口齿伶俐,但是点评喜剧作品标准不一,笑点极其奇怪。有一个口技表演者,她认为表演方式老套,而另外一个表演假魔术的江湖艺人,她则笑得合不拢嘴。
我认为,她几乎没有喜剧鉴赏能力。
幸好这个舞台有郭德纲老师。
我本来认为郭德纲老师,不适合这个偏年轻化的舞台,但我错了,姜还是老的辣,郭德纲随意几句话,比那些打着所谓“年轻化喜剧”旗号的选手好笑多了,不是讨好年轻人就会好笑,好笑就是好笑,喜剧超越年龄层次。
闲话少叙,简单聊聊《单排喜剧大赛》第一期几个作品。
《赛博评书之擎天柱油改电》
这个选手说,他是意识流,还给这种风格取了一个中西结合的名字“punch乱”。
我虽然对朱丹老师有意见,但我认同她的点评,这个作品,非常老派,就是展示口技模仿。
徐志胜的点评也一针见血,言外之意是,这不是喜剧,没有一个完整的喜剧结构,这是江湖卖艺,赚吆喝罢了。
这个作品竟然有180+票。可能是观众想鼓励开场选手,又或者,观众可能还没搞明白,这个节目是干啥的。
《中国文化越学越难》
这个作品由日本人表演,叙述他学中文时遇到的一些困惑——同样的文字,中文和日文语义有很大差别。
先不论他表演如何,我很困惑,他这个表演是不是属于“脱口秀”呢?
他这个作品只得了100左右的票数,在我看来,他明显比第一个选手要好。不过,也仅仅只是比第一个选手好罢了,同样是讲中外文化差异,《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里哈瑞讲得要深刻、有趣多了。
他这个表演水平,类似于日本小学生学中文,很低幼,很肤浅,只停留在语义上面,没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挖掘。
《超能魔法师》
喜剧与魔术融合,看着挺唬人,但这个选手,所谓魔术部分,几乎没有。
他以“魔术故意露出破绽”为笑点,以滑稽可笑的表演,强行逗观众笑。反正我是没笑出来,这哪是喜剧?这是真“小丑行为”。
朱丹笑得不行,我很不理解,这种喜剧模式难道不老派吗?充斥着一股江湖气息,我很小的时候,就看过诸多类似表演,这种老掉牙的表演形式,常见于各类走穴歌舞团。
就这,还有184票。可悲。观众是不是以为自己来看江湖卖艺?
《其实我知道》
这个作品,我觉得还行,相对于其他作品,算是“鹤立鸡群”。她学习王勉,以音乐加脱口秀的形式进行表演。
她这个作品完成度很高,观察很精准,将年轻人沉迷手机的状态描述得很细致。音乐加脱口秀这个形式还是挺唬人的,因为,如果只是纯粹地以脱口秀的形式叙述这段文本,效果可能一般。
难怪王勉当年能拿冠军。不过,这种形式,也就图个新鲜,看多了也会倦。
《大黑耗子》
形式大于内容。
充斥着谐音梗,然后,看似用谐音梗讽刺了诸多社会现象,但也只停留在“敢说”层面,并没有延展开,因此,这些看似犀利的讽刺就变成一种噱头,掰开一看,空无一物。
《手机》
形式挺新颖,但内容像个“闹剧”。“无厘头”也讲逻辑,可惜,这个作品没有,太虚浮。
《我的凯彪》
表演者为《喜剧大会》选手郭大宝。我前文已述,《喜剧大会》是“丙级联赛”,丙级联赛的选手,到丁级联赛,自然是降维打击。
这个作品,还是有一点儿“sketch”味道,吐槽夫妻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观察很细致,对男性的吐槽很精准,容易引发共情。郭大宝的表演也很细腻。
其实,这个作品,两个人演,也行,为了符合“单排”,就弄成现在的形式,其底层逻辑还是“sketch”。难道单排喜剧大赛的终极形态,就是脱口秀+小品表演?
这个作品有点儿意思,本期最佳吧。但也是矮子里拔将军。
以上,就说这些,我是桃花岛浪人,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