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过年?新疆千年文物上的美好祝福
01
“君宜高官”铭文铜镜
“君宜高官”铭文铜镜出土于民丰县尼雅遗址。它出自夫妻合葬墓中,其图案简单,钮孔穿一条丝带,和粉袋、木梳等一同置于墓主左侧藤奁里。汉代铜镜在我国铜镜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镜面上除了花草纹、动物纹等纹饰外,还出现了“君宜高官”“长宜子孙”等铭文。汉代人崇尚儒家思想,宜官、宜侯是儒家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君宜高官”铭文铜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仕途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02
“千秋万岁宜子孙”锦枕
“千秋万岁宜子孙”锦枕出土于民丰县尼雅遗址。它是由“千秋万岁宜子孙”字样织锦剪裁后,上下对折缝合而成。长方形,内部填充麦秸,采用1:2的经重组织,以藏青、绛(“jiàng)红、白色三色织线织成。据相关学者考证,这件锦枕应当是中原地区官方丝织作坊专为地方王公贵族织制的用锦,墓主应是当时精绝国的王室贵族,“千秋万岁宜子孙”字样反映当时王公贵族祈求延年益寿、荫葆子孙的心态。03
“长命百岁”铜钱
“长命百岁”铜钱,它的外形和光绪通宝、乾隆通宝等钱币类似,黄铜铸造,圆形方孔,正面刻有文字,并穿插有树叶纹饰,反面是一鸟头图案和一“九”字样,研究人员从字符纹饰判断,它可能是清代长辈祈祷晚辈能平安度过每一岁的压岁钱,和现代人发的压岁钱不同,古代“压岁钱”又称百岁钱,包含长辈对晚辈的期许,是为讨吉利,多“以百为数”,取“长命百岁”之意。04
“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鸡鸣枕
“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鸡鸣枕出土于民丰县尼雅遗址,它由“延年益寿大宜子孙”字样织锦缝缀而成,造型似鸡,中央呈凹状,但两端却为鸡首。尼雅遗址在汉晋时期,是丝绸之路南道一处东西交通要塞,这件鸡鸣枕呈现出东西文化交流交融的风貌,织锦原料、葬俗均来自中原,两端为鸡首的形制,却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它的主人可能是精绝国的王室贵族,“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鸡鸣枕,反映墓主渴望生命延续、家族兴旺的心愿。“富且昌宜候王天延命长”织成履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它是我国汉晋丝织工艺的典型杰作之一,其丝织工艺考究又精美,鞋底采用麻线编织,其他部分采用8种颜色丝线编织,鞋面用白色丝线衬托,用红、蓝、黄色丝线呈现文字,鞋头有对兽,边缘还有小菱形花纹和龙纹图案,从织成履(lǚ)文字上看,“富且昌”代表着财产富裕并且昌盛,“宜侯王”反映了墓主人的身份,“天延命长”则是一句祝寿的吉祥语,整句话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祈祝吉祥延寿的美好祝福。
“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出土于楼兰故城墓地,锦面以蓝色线作底,黄、褐、草绿三色线显花,图案以卷曲的变形云气纹为骨架,配以龙、虎、天禄等瑞兽纹饰,织锦上汉文篆体“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九字,反映出这是一件祝福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的吉祥语织锦。出土于民丰县尼雅遗址的红罽(jì)绣花锦靿(yào)靴,是一双精美的靴子!短腰、尖头,靴面以红色斜纹屬作底,上以彩色毛线绣出卷草纹图案,靴筒以“延年益寿长葆子孙”锦作面,蓝底上有四色显花,短靴整体纹饰精美,色彩搭配合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当时服饰文化的重要文物资料。双鱼纹铜镜是考古工作者在奇台县进行文物普查时,意外征集到的。铜镜直径13.6厘米,厚0.8厘米。主纹饰为首尾相接的两条鲤鱼,环绕凸起的圆钮反向追逐嬉戏,双鱼展鳍摆尾,鲜活生动,极富情趣。经考古专家综合判断,鉴定其为金代遗存,其形制属于金代典型的镜式之一。铜镜中的两条鲤鱼占据了整个镜面空间,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鱼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祥瑞的崇拜。鱼纹以鲤鱼为主,鲤鱼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被认为是祥瑞之物,有鱼跃龙门之意,寓意为年年有余,吉庆富贵。
🎉
恭喜看完这条推文的你
接下来
一定是好运满满!
来源 | 石榴云/新疆日报
编辑 | 杨路 武玉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