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四年(263年)十月,邓艾率军翻山越岭,攀爬悬崖峭壁,穿越七百里无人区,偷渡阴平,先后攻占江由和绵竹。后主刘禅听说邓艾率军逼近成都,随即投降。邓艾一举灭亡了蜀汉,立下了盖世奇功。
邓艾的功劳,超过了伐蜀主将钟会,无人能比,因此,邓艾也开始飘飘然了。
邓艾先是以魏国天子的名义,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同时,按照官职大小,任命蜀汉旧臣担任魏国官职,还任命师纂为益州刺史。
然后,邓艾将在绵竹战死的魏军士卒和蜀汉士卒一起埋葬,并修筑高台为京观,以彰显他的战功。同时,又对蜀汉大臣们说:你们幸亏是遇到了我,要是遇到了吴汉那样的人,你们都被杀了。又说:姜维是一个大英雄,但他遇到了我,就走投无路了。
邓艾的行为,无疑是因为他的战功太大,觉得无人能及,所以自高自大,变得目中无人。
当然,这不是他被杀的理由,司马昭不会因为他的自高自大而对他下手,邓艾被杀,其实,因为他说错了一句话。
邓艾究竟说错了什么呢?
邓艾进入成都,安抚好蜀汉旧臣之后,给司马昭上书说:现在灭掉了蜀汉,要借这个声势再灭东吴,然而,现在刚刚拿下蜀汉,将士们都很疲劳,需要休整,等一段时间再对东吴用兵,先造船,让东吴人明白,下一步就是进攻他们,东吴迫于压力,肯定会投降。因此,现在要厚待刘禅,给东吴做样子,如果将刘禅送到洛阳,东吴人会觉得刘禅是被软禁起来了,就会害怕。现在,让刘禅继续留在成都,等待明年秋冬,东吴平定了,再送到洛阳。我建议封刘禅为扶风王,赐给其钱财,让他享受。将郡中的董卓坞,作为将来东吴孙休的宫舍,以安东吴人心。这样做,可以让东吴早日归降。
司马昭看到邓艾的信后,没有明确表态,只是派监军卫瓘告诉邓艾一句话,这句话,只有八个字:事当须报,不宜辄行。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
从司马昭的这八个字里,还没看到司马昭的杀心,只是,司马昭对邓艾的建议和所做所为已经很不满了,所以,司马昭才说:凡事要先上报,不要擅自做决定。
这个时候,司马昭尽管对邓艾很不爽,但是,还没想杀他,只是,给邓艾一个警告:你小子不要先斩后奏,要先请示。
司马昭的意思,说的很明白,所有事情,是我司马昭说了算,不是你邓艾说了算,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如果此时邓艾能明白司马昭话里有话,能看出司马昭的态度,稍微收敛一下,就没事了。但是,邓艾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傻,居然硬生生顶了回去。
邓艾回信说:我受大魏皇帝的命令,征讨西蜀,一举俘虏敌国君主,我以天子的名义,安抚行为,是合适的。如果我派人请示,路途遥远,往返耗费很多时间,再说,《春秋》中说,对外征伐的将领,只要对国家有利的事情,都是可以自专的。现在东吴还没臣服,不能按常理去做,我邓艾虽然没有古人的气节,但是,我不会做有损于国家的事情。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艾重言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
邓艾回信,可以说一点也没给司马昭的面子,邓艾明确告诉司马昭:我做的没错,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我就自专了,这是可以的,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司马昭看邓艾这样的态度,能不生气吗?
邓艾口口声声说是受了大魏皇帝的命令,对外征伐,自己为的是国家,只要对国家社稷有利,我就自专。他眼里还有司马昭吗?
虽然邓艾说的为国家没错,但是,别忘了,现在司马昭是魏国的当家人,不是魏国皇帝当家,权力都在司马昭的手中,邓艾这么说,把司马昭放在哪里?你邓艾只忠于魏国皇帝,那对我司马昭呢?
司马昭想必此时已经忍无可忍了,我给你一句警告,你就回我十句,这人太不听话了,要你何用?留着以后反我吗?
再加上此时,钟会、胡烈和师纂等人,都上书司马昭,说邓艾所做所为,已经大逆不道,有反心。于是,司马昭下令,收捕邓艾,槛车押送洛阳发落。
就这样,邓艾被抓,从灭蜀第一功臣,沦为了阶下囚,最终被杀。
邓艾死的冤吗?
说他冤,其实一点儿也不冤。因为,司马昭知道邓艾不会反,但是,邓艾错就错在,不听话。
老板都明确说了,让你做事要先请示,先上报,不要擅自做主,你不但不收敛,反而执意要这么做,继续我行我素,一条道走到黑,司马昭能不对你下手吗?
哪个老板喜欢不听话的下属?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