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的红色家底】清江村:用好红色资源 建设富美乡村

花梨镇清江村位于开阳县东北部山青水绿的开州湖畔,距开阳县城25公里,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悠久文化历史的村庄,以其特色农业和旅游业而闻名。

图片

清江村岩脚寨广场规划

中国工农红军曾经三次过境开阳,洛旺河红军战斗遗址是红三军团长征进入贵州境内第一个抢渡江河的战斗地点,也是红军长征过贵阳打响的第一场战役。

据相关史料记载,1934年12月31日,猴场会议召开之后,红军兵分三路,准备抢渡乌江天险,向遵义挺进。红三军团从瓮安县中坪分左右两路往开阳行进,右路红军抵达开阳县龙水乡,左路红军进入开阳县花梨镇。

1935年1月1日凌晨,中央红军三军团左路军抵达洛旺河渡口东岸后,尖刀班战士潜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捞出被敌军沉入江底的船,并渡过清水江,在敌军碉堡两侧引燃炸药包,打退敌军,这就是著名的洛旺河战斗。

图片

清江村红军抢渡雕塑

洛旺河畔,至今还留存着一口见证军民鱼水情的“红军井”。

当年红军到达洛旺河渡口东岸时,没有惊扰当地百姓,而是用自带的铁铲挖了一口井供战士们取水饮用。这口水井常年清澈,百姓为纪念红军,称其为“红军井”。

红军长征过洛旺河渡口“自挖水井不惊扰群众”的故事,已被当地党员干部提炼为应当传承和弘扬的“红军井精神”,即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如今,清江村洛旺河战斗遗迹已建成红军广场、主题雕塑、红军诗碑等,整修了“红军井”,新建了重走长征步道。每年吸引大量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来此开展“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等党建活动。

近年来,清江村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合理挖掘红军长征文化,打造红军广场,建成红色文化墙,红军抢渡雕塑,增加红色旅游项目和体验内容,用好红色资源,进一步助推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吸引更多游客。

图片

村民口袋富了,思想也要跟得上。为更好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清江村于2021年创新制定“五加五减”积分制村规民约。在村规民约积分制度公示牌上,可以看到违规办酒、违章建筑、无理阻止村庄公益事业建设发展等10条村规民约,涵盖了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乡村治理等方方面面。

图片

据了解,凡户籍在清江村的村民,总分不低于基础分值者,可享受由村委会提供的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子女考上一般一本院校者奖励3000元,考上211高校者奖励4000元,考上985高校者奖励6000元,考上清华、北大者奖励2万元。每年度积分前三的家庭,可获得由村委会颁发的“模范家庭”奖杯一座,并给予800元、500元、300元物资奖励。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清江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制定了“五加五减”积分制村规民约,通过党员示范带头,引导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共同监督,加强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着力擘画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

图片

开阳港

清江村境内的开州湖,是贵州省北入长江的“桥头堡”,开阳港最大的港区洛旺河码头就建在湖内。从这里往北约24公里即进入乌江主航道,是全省“通江达海”梦想“启航”的地方。

2017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生态保护要求和部署,花梨镇依法对镇域范围内开州湖两岸152户609.87亩网箱养鱼开展清理,不少渔民被迫“转产上岸”。

失去长期赖以生存的网箱,下一步如何谋生?渔民脸上存疑,村两委心里也没底。

如今,这些都已在开州湖两岸郁郁葱葱的经果林中找到了答案。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定是关键。清江村借助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樱桃、柑橘等精品水果,主动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

图片

挂在树上的红樱桃

以经果林产业为支撑,乡村旅游成了清江村未来发展的另一大重点方向。清江村一年四季都有水果摘。最早的是樱桃,接下来枇杷、大红桃陆续上市,柑橘可从11月份采摘到来年3月份,加上杨梅、李子等品种,那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管游客啥时候来都能满载而归。

图片

果农们在摆摊售卖

充足的水利资源造就了原生态自然峡谷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水上快艇、露营垂钓,清江村抓住机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村集体经济公司2家,开办农家乐、民宿等,大力发展枇杷、樱桃、柑橘、李子、柚子特色种植产业,打造观花、采果、峡谷旅游的特色农旅观光产业,村民年收入快速增加,人均收入1.2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如今的清江村已成为春来赏花、夏来品果、秋来垂钓、冬来避寒的休闲胜地。

文字整理:武淑

一审:曹轶、王琰

二审:林萌

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