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溯源:中国考古博物馆文物上新系列报道(19)——良渚遗址

来源:“中国考古博物馆订阅号”微信公众号

一、良渚遗址群概况


良渚遗址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部,地跨瓶窑、良渚两镇。1936年浙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发现并试掘良渚遗址,1938年报告出版,成为良渚文化和浙江史前考古的发端。1959年夏鼐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1981年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良渚一带开始进行长期稳定的考古工作。1986年在“良渚发现50周年会议”上,王明达提出“良渚遗址群”的概念。


图片
图1 良渚遗址群展区

良渚遗址群目前发现的遗迹类型较丰富,主要有居址、墓地、祭坛三类,另有尚不能确定性质的土垣,和仅有部分线索的手工业作坊。居址和墓地可分为三个等级,以莫角山、反山、瑶山为最高级别。祭坛分依山营建和平地营建两种。

图片

图2 良渚遗址出土陶器

图片
图3 良渚遗址出土陶双鼻壶

二、良渚文化玉器


良渚文明是崇玉、用玉的玉文明。良渚玉礼器在中国史前玉器中独树一帜,无论是辨玉识玉、雕琢工艺,还是成组配伍,都是史前玉文化发展的高峰。


良渚社会有着以琮为代表的宇宙观、以神人兽面像为代表的祖先神的普遍认同。有学者认为,良渚玉琮是中国古代宇宙观的最早模型,与商代四方-中心的三维时空结构宇宙观,与先秦两汉时期天穹作圆形覆碗、大地作“二绳四维”的盖天说,共同奠定了古代中国宇宙观的基本模式。


以琮、璧、钺和复杂玉头饰为代表的成组玉礼器,既是拥有者身份、等级和地位的标识,也是聚落等级与规模的反映,亦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器以藏礼”的“礼”与礼制文明的先声


图片
图4 良渚遗址出土石钻芯

图片

图5 良渚遗址出土玉钻芯

图片

图6 良渚遗址出土石钺坯料

三、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意义与历史价值


良渚古城遗址是东亚新石器时代早期区域城市文明和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的典范。良渚古城内城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为630万平方米,是同时期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都邑性遗址,其规模宏大、要素齐全,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和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开启了后世都城宫城、王城、外郭三重结构体系的先河。古城以北修建了长10余千米的高坝和低坝,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调节系统。古城、水利设施等超大型工程建设所反映的强制性的公共权力,被认为是文明和国家出现的本质。


此外,良渚古城遗址周边的近郊和远郊,进一步共同构成了良渚古城完整的城市结构体系,而以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常州寺墩等为代表的良渚文化其他区域中心,则成为良渚文明的重要补充。


图片
图7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

图片
图8 良渚遗址群展区

参考文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良渚遗址群调查简报》,《文物》2002年第10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遗址群》,文物出版社,2005年。

张忠培:《良渚文化墓地与其表述的文明社会》,《考古学报2012年第4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考古调查》,《考古》2015年第1期。

科林·伦福儒,刘斌,陈明辉等:《中国复杂社会的出现:以良渚为例》,《南方文物》2018年第1期。

刘斌,王宁远,陈明辉:《从考古遗址到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的价值认定与保护利用》,《东南文化2019第1

何努:《良渚文化玉琮所蕴含的宇宙观与创世观念——国家社会象征图形符号系统考古研究之二》,《南方文物2021年第4期。

方向明:《良渚玉器与中华文明》,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

方向明:《中华文明探源:何以良渚》,“中国新闻发布”微信公众号,2023年8月18日。

李新伟:《良渚:撞击与熔合的文明结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


编辑:拾 壹
校审:初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