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片场视听 | 不是好电影,为什么是“好东西”

全文1736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2024年华语电影《好东西》豆瓣评分高达9.1分,吸引了大量观众。

02电影讲述了单亲妈妈王铁梅与鼓手小马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她们与周围女性角色的关系。

03《好东西》被认为是女性友好城市上海的理想“娃娃屋”,展现了女性之间的友谊和情感。

04尽管电影存在刻意迎合的现象,但其独特的视听表达和情感调度仍让观众感到开心。

05与其他华语电影相比,《好东西》的成功在于它填补了市场空缺,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观影体验。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

2024年华语电影收官,《好东西》必有一席之地,它的豆瓣评分至今高悬9.1分,碾压了电影史的一大片杰作。叹为观止。

电影《好东西》里,女邻居小叶不能理解单亲妈妈王铁梅为啥要和鼓手小马约会,她看不上小马,但王铁梅告诉她:“能让自己开心的就是好东西。”其实,王铁梅并没有把幼稚的小马当作可持续交往对象,她把他们的关系定义为“课间10分钟的松快”。

有人赞美《好东西》,有人则不,那么,它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大概相当于小马在王铁梅的生活里的地位:能让自己开心一会儿,虽然只是课间10分钟的调剂。

导演邵艺辉把上海形容为“女性友好城市”,《好东西》的上海何止是“女性友好”,电影里那片梧桐树覆盖的街区是小姑娘和大姑娘的理想“娃娃屋”:男人们很有自知之明地充当“女人的工具”,他们在饭桌上像开屏孔雀一样大搞“雄竞”,10岁、20岁和40岁的女性相亲相爱,妈妈可以是女儿,女儿可以是妈妈,妈妈可以是朋友,朋友可以是妈妈,就连来自过往原生家庭的、来自糟糕亲密关系的伤痕,都是为了到这个理想的“娃娃屋”里被疗愈的。

这样的《好东西》是不是生活相对富足的城市女性的“小甜水”?是不是段子和金句比人物更生动?是不是电影充当了脱口秀的容器,于是视听表达“乱来”?如果电影里的“前夫哥”是女权表演艺术家,《好东西》本身是不是女权商品?即便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也不能否认它让许多观众、尤其是女观众开心了一会儿,这一条顶一万条——它可以够不上“好电影”,但还是被认可成“好东西”。

图片《好东西》引发群体狂欢,未必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在华语电影里,这样的东西实在很少,也来得太迟。

创办了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老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说过:电影的成功总是和观众的渴望相关。《好东西》公映后的首周末票房1.6亿,它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制造的声量远远超过它的票房实绩。对照年初的“国民闺女”贾玲导演的《热辣滚烫》,《好东西》的观众基本盘是有局限的。《好东西》不惧怕“脱离群众”和“不接地气”,它是以此为身份辨识的。这个大城市里的“女性神话”或“女性童话”,属于那些能在生活中随时接触到《那不勒斯四部曲》、泰勒·斯威夫特伍迪·艾伦和阿瑟·米勒的观众,这部分人群,特别是这群人中的女观众,已经为了“主流电影不讨好女性”苦恼太久。在《好东西》的发生地上海,过去的两三年里,剧场里上演过讨论女性生育意愿的音乐剧《不好意思!生不生娃让我好好想一想》,驻场演出的亲密小剧场《好运日记》大胆分享夹在“被催生”和“自我意志”之间的女性为何主动选择“辅助生殖”,戏剧工作者公然在舞台上开辟出一块“姐妹淘”的交流场,而作为“大宗商品”的电影,在这个方向上滞后太多。《好东西》引发群体狂欢,未必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在华语电影里,这样的东西实在很少,也来得太迟——

即便它带着一目了然的刻意迎合,王铁梅看起来是个长成女人模样的男人,它所标榜的两性平权本质是女性对男性的夺权,暗地仍是慕强的逻辑。但仅仅是这样,也还是成功取悦到涉世尚浅的女孩儿们。

前夫哥一脸诚恳地说出“我为你去结扎”,女观众笑了;小马委屈地冲着王铁梅大吼“我把你拉黑了”,女观众笑了;前夫哥和小马的饭桌“雄竞”以小马被脱掉上衣、露出八块腹肌的闹剧收场时,女观众们果然笑得前仰后合。自第一场点映后,这些“梗”脱离了前夫哥和小马这些人物,脱离了它们发生的情境,仅仅作为金句和名场面流传开去。电影院里很快出现了二刷、三刷的观众,甚至在还没有公映时,点映场里就出现了年轻观众们忍不住“抢答”电影里的出圈“梗”,此起彼伏的“金句接龙”宛如立体声混响。这样的观影现场,像极了偶像男团女团的表演现场——男团、女团的舞蹈并不追求对音乐的有效演绎,那些动作不承担意义,但是能烘托情绪,并且易于复制,能让粉丝们踊跃“翻跳”。《好东西》不也是这样一种很特立独行的非典型电影吗?叙事电影里遵循的古典戏剧结构和人物塑造,在这里让位给观点和姿态的表达,小女孩王茉莉朗读作文“我还是喜欢做观众”,“六边形妈妈”王铁梅教育女儿“正直勇敢有阅读量”,小叶告诉王茉莉“小男孩很好玩儿的”……在这些瞬间,情绪就是剧情,情绪比情节更能调度观众的感情,这可不就是小叶讲给王茉莉的励志总结:“等你长大了,会有新的游戏规则。”《好东西》何尝不是跃跃欲试地在建立商业电影新的游戏规则。

“接地气”,有和《好东西》同天公映的《风流一代》,在贾樟柯累积了20多年的画面里,中国女性在公共生活中的缺席触目惊心,风流一代的江湖女儿老去以后在大同的城墙下夜跑,这样黯然的现实大抵没法让人“开心起来”。论“视听语言优越”,文德斯导演的《完美的一天》遭遇“影展和公映两重天”,影展放映时一票难求,公映时门可罗雀,甚至,连赞美《完美的一天》都要自省是不是“被欧洲白人男性的审美规训太久”。于是,对照老一辈男导演《完美的一天》和《风流一代》力不从心的票房,能吸引观众回到电影院的《好东西》必须被当成好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