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调查发现,随着作风建设常态化推进,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冷面官僚主义”大有改观,而另一种形式的“笑面官僚主义”却在悄然滋长。“笑面官僚主义”,指的是一些干部面对群众,“只微笑不办事”。相比于早些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一些干部接待群众笑容满面、表达承诺信誓旦旦,可一到了解决问题的节骨眼儿就推诿扯皮、拖拖拉拉。比如,对群众投诉确实听了、记了,但问题转给哪个部门、什么时候能解决却含含糊糊;再如,人在窗口笑脸相迎,可繁复的流程、冗长的表格、模糊的程序一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令群众和企业依然为难。微笑礼待着实必要,但说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门好进、脸好看,一旦失去了“事好办”的基础,同样毫无意义。作秀面孔背后,有“不想为”,只重视表面工作,不关心实际成果,认为只要态度到位,别人就挑不出毛病;有“不会为”,面对群众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最后只能说几句空话了之。而“笑面”也好,“冷面”也罢,归根结底,还是政绩观错了位。在一些人眼里,工作干得好不好,就看日常花拳绣腿的“假把式”做得到不到位。殊不知,群众心里自有一杆秤,务实还是务虚,一办事就测出来了。狠刹“笑面官僚主义”,关键在于动真碰硬,让考核的“指挥棒”发挥更好作用。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服务群众的态度好不好、方法对不对、效果怎么样,群众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今天,越来越多地方在干部考核时增加“项目完成率”“群众满意度”等反映实际工作成效的指标,确保考核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这样的经验值得借鉴。总之,为民办事不仅要看“态度”,更要看“效度”,用群众的笑脸评价工作成效,才能让干部将全部精力花在真抓实干、纾困解难上。当干部就要干事,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自己的“上心事”,干群“连心桥”也会更加坚实。--------- The End ---------撰文: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