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时评评论员 殷洁
“低空经济”无疑是2024年的高频词汇,更是产业风口。在蓝天与大地之间,一个价值万亿的全新产业正在孕育。
从名声不显到炙手可热,低空经济仅仅用了一年时间。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该司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低空经济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低空经济瞄准3000米以下空域,以低空无人机和有人机为基础,构建低空交通、低空物流、低空应急等低空运营场景,潜力巨大。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具有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数实融合等特点。
昆明海晏村举行eVTOL载人首飞活动。云南日报记者 舒倩 摄
云南发展低空经济,乘势而上,可以说先资较优。
截至2023年底,云南拥有无人机企业775家,通航企业21家,并培养和积累了一批可保障低空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通用机场7个,其中A1类通用机场4个,直升机机场3个;目前,全省通航飞行作业达9000余小时,电力作业、空中巡查、人工影响天气、航空护林和跳伞等飞行作业量均进入全国前八。
无人机灯光秀点亮春城夜经济。云南日报记者 黄兴能 摄
同时,云南立足优势,激发新质生产力活力,编制出台了《云南省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云南省无人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昆明市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和规范,逐步聚焦“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服务平台、应用场景、产业集聚”5大低空经济发展方向,为低空产业向乡村延伸提供了纲领性、全局性的指导,为乡村振兴嵌合低空经济,促进产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政策框架。
对于云南而言,发展低空经济是有效重构新型产业布局、激发经济动能的优选路径,是突破云南山乡远村交通瓶颈的有益尝试,具有助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服务民生福祉的重要意义。
云南蓄势待发,主动融入低空经济的全产业链,让低空经济先“飞起来”。在云南省相关政策意见中,基本明确了在滇中布局低空经济上游原材料产业,在相关高新区布局低空经济中游生产研发产业,在相关区县、开发度假区布局低空经济下游服务延伸产业的总体格局。江苏数字鹰科技公司与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现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签订协议建设云南无人机系统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力争打造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区。丽江市正加快申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昆明市已开辟5条航路形成多种“低空+”新业态,大理白族自治州已在洱海廊道建设2个无人机机巢巡视洱海水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已开展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
起飞后,还要平稳“落下来”,积极“用起来”。云南立足自身特色优势,解答低空经济释放低空空间,带来低空收益答题之思路——在“低空+旅游”“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公共服务”释放更多潜力。
梳理答题思路,可见全省各地正努力构建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直通乡村腹地的低空航线,开展各类低空旅游项目,打造连接景区、度假区、主题公园、半山酒店等旅游航线的低空旅游网络体系,与户外基地、休闲露营、影视航拍、低空赛事等结合形成新型旅游项目;探索无人机融入县乡村三级寄递网络体系,拓展以无人机为主的低空配送场景,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建立全省农林植保无人机服务网络体系,提供智能播种、生长监测、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控、无人采摘等服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利用低空经济的时空便利性,在“交-邮-医-救”等方面充分对接中心城市资源,充分促进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生态保护、电力巡查、地质测绘、护林巡航等方面的应用。
扶摇而上,翱翔蓝天。在不断完善创新政策体系,丰富多元应用场景,持续延伸全产业链的有力支持下,云南的低空经济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 苏宇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