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霖|反感“爹味儿”的人有救了

最近我见到一位小红书的编辑朋友,他告诉我,现在的小红书正在变成“老红书了”!我们本来总是以为,作为都市时尚首席平台的小红书,其属性是女性的、青年的,但这只是过去的刻板印象。据后台数据,小红书的活跃人群,女性与男性差不多各占一半,受众虽然以80后为主,但是,一大波年龄在六十到九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正在小红书上活跃,60岁以上的月活用户数超过了3000万。


图片


我半信半疑地去搜索了一圈,果然破了我想象力的天花板:看到前西南石油大学88岁的王朝尧老师,他的孙女偶然将爷爷喝奶茶晒到小红书,莫名其妙地爆火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王爷爷每天晒自己的日常:打乒乓、打篮球、弹钢琴、拉小提琴,还有跳舞、打麻将,至今已经收获3.5万名粉丝。也有斗拱爷爷山西75岁的文物专家王永先,他与小伙伴们分享的是如何保护古建筑,修缮文物,斩获的粉丝更多,将近15万。

不要以为小红书只欢迎专家学者,再普通不过的老年人也有自己的天地,61岁中专毕业的退休护士雅子施展自己的书法爱好;大字不识一个的蒙古族89岁的“胖丫奶奶”张桂兰,在孙女的帮助下,每天对着监控器,讲述自己的故事;80岁的悦之老奶奶,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日常,出门买一个锅呀,惦记走失的小橘猫呀,如何保鲜大葱呀,一地鸡毛式的记事,收获了3万粉丝。首届小红书身边写作大赛最年长的获奖者、70岁的“我恋禾谷”老奶奶写的《老伴儿的生平》,文字朴实干净,不事雕琢,仿佛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一般,看哭了很多读者。


图片

“我恋禾谷”老奶奶


是否小红书有专属他们的老人社区,如同现实生活中的广场舞一般?我翻阅了后面的留言,又让我大跌眼镜:“老红书”的粉丝们竟然大都是90后、00后的年轻一代。难道“老红书”成为了一个个中国的村庄:看到的是多是祖孙两代?村庄里的老人儿童们,都是无法外出打工的被滞留的两代人,那么老红书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忙,究竟靠什么魔力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呢? 

我仔细阅读了年轻人的留言,发现了一个秘密:“返祖情感”,孙子孙女一代对爷爷奶奶一辈的情感依恋。“返祖情感”与“反父权”紧密相关,是各代年轻人中普遍的文化心理现象,无论在家庭还是职场,代表权威的“父权”无所不在,其肉身是父亲,是老师,是行业大佬,是公司霸总,是社会各种主宰性权力,其背后是一套被默认的公认的合法秩序与规范。“父权”无所不在,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之中,感受最强烈的就是“父权”的压抑。年轻人对“父亲”在感情上是疏离的、隔膜的,敬而远之,唯有打破“父亲”的权威,才有年轻人的未来,才有新的秩序与规范。


图片


我是文革以后第一届高考的大学生,当时年少气盛的我们,看不起父亲一代的老师,认为他们没有学问,风度也不行。有一次上课,一个同学突然一个箭步窜上讲台,将老师一把推开:“你讲得不对!”然后巴拉巴拉一大通反驳。但我们对民国过来的爷爷一代“老先生“,却敬佩得五体投地。我至今记得哈佛大学毕业、曾经在圣约翰大学任教的徐怀启老先生,为我们讲授《基督教史》的情景。当他以颤抖的手,在黑板上写下一串串拉丁文时,真是不明觉厉啊,我的内心充满了爷爷辈学者的由衷崇拜。

小红书的气质是温和儒雅的,犀利的“反父权”在其他社交媒体如火如荼,却很少在小红书上演。然而,“返祖情感” 随着这些老爷爷、老奶奶的入驻,正在缓缓地、温馨地弥漫。簇拥在慈祥的老人们身边的,是一大批精神的“留守儿童”,他们每天被卷、被996、被困在系统之中,内心虚无、精神颓废,恨不得躺平摆烂。去找“父亲”们诉说吧,收获的只是千篇一律的“爹味”训诫,谈一场恋爱吧,又是不可承受的责任之重,心绪不佳的情人们,都将对方视为苦闷发泄的垃圾桶,越爱越沉重,只有孤独是唯一真切的感受。

当他们百无聊赖地在小红书上随意浏览游走的时候,意外地遇见了这些可爱的爷爷奶奶们,一瞬间勾起了内心对童年的记忆。“胖丫奶奶”的粉丝群,很多是真实的乡村留守儿童,还有一些是在外地上学的年轻大学生,他们童年的温馨记忆,与远在天边打工的陌生父母无涉,更多地是如小猫小狗一般依偎在爷爷奶奶的怀抱。年轻人在“老红书”里又重新认出了那张布满皱纹的慈祥脸庞,听到了永远是无条件宠爱的亲切声音。 

有一位年轻人留言说:这是一种“从来没有体验过隔代亲的感觉”,“跟自己的爸爸妈妈可能难以启齿表达这种情绪,但是当你把自己的心事托付给一个年长的人,这种话就容易出口了很多。我也有很多事情更愿意跟奶奶诉说,而不对爸爸妈妈讲”。有趣的是,还有不少年轻读者在留言中“反向报备”,晒出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奶奶,给你看看我的!”

图片


不要以为爷爷奶奶带给年轻人的,只是“隔代亲”的温馨与宠爱,不,还有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人生中经历了几番风雨的老一代人,是真正“看透了生活、依然热爱生活”的勇士,比较起这些老人的坎坷人生,年轻人发现,自己遭遇的那点事儿,只是小风小浪,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平,真是让爷爷奶奶们笑话了。一位年轻的用户关注了悦之老奶奶,读到她手写的几个大字:“80岁,自己的事情自己作”,很受触动,在下面留言:“自己尚且年轻却死气沉沉很是不应该,谢谢奶奶的分享,您的分享给了很多人力量,也包括我。”

网络上如此形容当代中国三代人:老年人生气勃勃,中年人焦头烂额,年轻人死气沉沉。小红书上的这些洋溢着生命元气的老人,的确给内心写满丧的年轻一代带来一股清流。不要以为他们只是有钱有闲,不,老人家还有经历、还有生命,还有梦。退休护士雅子就在简介中大大方方告白:“60后,还有梦。”

当灰心丧气的年轻人遇见依然有梦想的老爷爷老奶奶,究竟是让小红书变老了,还是更年轻了?

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会变坏,不是所有的大妈只跳广场舞,不是所有的大爷只剩油腻。在小红书上异常活跃的这些老人家们,除了可敬,还有可爱。88岁的王朝尧爷爷弹琴、打球、喝奶茶,他自豪地说:“我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老人不应该只是老人,老人也可以很可爱。”

喜欢与年轻人相处的老人是幸福的,也是年轻的。你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是什么年龄的人。生命的活力,不是靠养生与吃补药维持,而是每一天过得饱满充实,胃口好,有玩兴,对生活的各种细节、新鲜事物有童真般的好奇心。

王朝尧爷爷每天在小红书与年轻人互动,忙得不亦乐乎,他由衷地说:“我感觉自己心态上变得更加年轻了,现在的我心态就像小伙子一样充满活力。每次我发帖,都会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跟帖回复,我仿佛和当下的青年们生活在了一起,这种感觉是我以前从未体验过的。最近我跟他们开玩笑说,虽然我已经88岁了,但现在感觉还是18岁!”

究竟谁拥有青春、谁沉入暮气?不是年龄说了算,对,是你的状态。

国际网红李子柒的视频之中,假如没有了那个老奶奶,田园就不会那般美丽,而缺少了美丽的李子柒,老奶奶的笑容也不会如此灿烂。


图片

李子柒和奶奶


既是小红书,又是老红书。幼儿园与养老院,仿佛只有一墙之隔,甚至没有了区隔。在一个虚拟的社区家庭之中,老少两代人相互倾听,双向奔赴。 

小红书写作大奖最年长得主“我恋禾谷”老奶奶说得不错:“我们老年人说我们的过去,年轻人可以谈谈现实和未来。如果这样的两代人或者三代人在这个平台上把这些东西能够串起来,应该是形成一个历史的小小的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