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斥美国说一套做一套,教育西方记者能有良心,俄外长拉夫罗夫有多强硬?

全文4153字,阅读约需12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指责美国在保护言论自由和知情权上说一套做一套,暴露出双重标准行径。

02拉夫罗夫曾在联合国工作多年,以强硬作风和独特个性著称,被认为是具有“苏联风格的外交官”。

03作为普京的头号外交心腹,拉夫罗夫在俄罗斯外交部推动改革,提高工作效率,使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

04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拉夫罗夫在外交场上展现出更加强硬的姿态,捍卫俄罗斯的权利。

05尽管年过70,拉夫罗夫仍在外交场上为俄罗斯战斗,未来表现仍值得期待。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3年4月,俄罗斯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按照规定,俄罗斯代表团将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

但是,就在同月23日俄罗斯代表团准备就绪,即将赴美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

原本计划随俄罗斯外交部人员出行的俄方记者团却未能获得美国签证,无法一同前往。

没有本国记者随行,可谓是掐住了俄罗斯外交的喉舌,到时现场情况如何,还不是随西方媒体报道。

图片

这件事在俄罗斯引起了强烈反响,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更是在临行前发表强势言论:

“一个自称最强大、最聪明、最自由的国家,刚刚胆怯了。他们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暴露出他们在保护言论自由和知情权上说一套做一套的真正面目。”

拉夫罗夫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美国政府的“双标”行径。

为什么拉夫罗夫态度如此强硬?作为俄罗斯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外交场上又有哪些独具个人特色的表现?

充满“苏联风格”的外交官

2004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任命谢尔盖·拉夫罗夫为外交部长。

直至今日,拉夫罗夫已经在俄罗斯外交部长的位置上坐了快20年了。

他强硬精明,极具才干,对于同样是强硬派的普京来说,拉夫罗夫似乎是再合适不过的下属和盟友。

图片

拉夫罗夫是在典型的俄罗斯环境中成长的,他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经历,为日后叱咤外交场埋下了伏笔。

1950年,拉夫罗夫出生于莫斯科,他的父亲来自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是亚美尼亚人,母亲则在俄罗斯外贸部工作。

拉夫罗夫这个姓氏,就是他母亲的姓,在母亲的影响下,拉夫罗夫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将来要从事外交工作。

图片

拉夫罗夫出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值冷战时期,那时的俄罗斯还是苏联的一部分。

因为美苏冷战,两个超级大国在意识形态、经济政策、军事安全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竞赛。

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于公务员家庭的拉夫罗夫比一般家庭的青年更早地接触到世界政治局势,同时也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与献身精神。

拉夫罗夫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中学毕业后进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习,这所学校直属于苏联外交部,拉夫罗夫进入外交部可谓是根正苗红。

1972年,拉夫罗夫大学毕业,年仅22岁的他已经掌握了英语、法语和僧伽罗语(斯里兰卡的一种语言)等多国语言。

图片

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语言天赋,拉夫罗夫被派往俄罗斯驻斯里兰卡大使馆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1981年至1988年间,拉夫罗夫前往纽约,开始在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处工作。

在这之后,拉夫罗夫返回祖国,在苏联外交部任职,直到1994年,他再次回到了联合国。

在联合国时,拉夫罗夫就以“强硬”的工作作风而著称,他那极具民族特色的个人性格和办事方法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

2000年,在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的有关巴尔干地区问题的辩论会上,拉夫罗夫愤而离席——因为会上在讨论不允许南联盟代表参与该问题,这违背了俄罗斯的立场。

此外,他还不止一次就审判前南斯拉夫战犯的活动提出质疑,认为海牙国际法庭就是针对塞尔维亚人建立的,应该关闭。

同在联合国工作的外交官将他形容为具有“苏联风格的外交官”,因为他对西方态度强硬,抱有戒心,同时对外交陷阱非常警惕。

图片

拉夫罗夫是安理会中公认的个性最强的外交官,有人评价学识丰富,并且伶牙俐齿,很善于辩论。

尽管如此,拉夫罗夫出色的工作能力使得前苏联和俄罗斯在联合国的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2003年,拉夫罗夫即将离任时,联合国对俄罗斯所倡议的支持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工作之余,拉夫罗夫的个性也带有强硬且“不羁”的色彩。

图片

在安南管理联合国期间,曾经出台了一个新的规定:禁止工作人员在联合国总部的大小会议室内吸烟。

“老烟枪”拉夫罗夫对此火冒三丈,直接与安南呛声。

他讽刺安南只是一个“雇来的管理者”,只能管束他的下属,无权对驻联合国外交使团发号施令。

不仅如此,拉夫罗夫还完全地无视了安南的规定,随身携带着烟灰缸,在禁烟区吞云吐雾。

第二次在联合国工作9年后,拉夫罗夫回到了俄罗斯。

彼时普京当政,他一直关注着能力出色的拉夫罗夫,等拉夫罗夫一回国,立马就任命他为外交部部长。

普京的头号外交心腹

拉夫罗夫回国后,开始执掌俄罗斯外交部,他一上任,就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外交风格。

图片

当时,路透社报道称:“拉夫罗夫在某种程度上让俄罗斯重新回到了国际社会决策的中心。”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拉夫罗夫所带来的的变化,他将强硬的作风带到了俄罗斯外交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因为在联合国工作过十几年,拉夫罗夫更加清楚俄罗斯外交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俄罗斯外交部的工作,刚刚上任的拉夫罗夫有着自己的看法。

首先,俄罗斯外交部必须要进行机构改革。

图片

这场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重新整合有限的外交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拉夫罗夫认为俄罗斯外交最宝贵的资本是人和人的经验。

这一点,从他在联合国工作多年的经验可以看得出来,拉夫罗夫为俄罗斯外交部带来了新的血液。

俄罗斯外交部完成机构改革后,各部门间的协作更加顺畅和密切,通过外交手段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工作目标得以有效推进。

这些变化,更加适应彼时俄罗斯所面临的任务规模和层次。

图片

并且,在拉夫罗夫的努力下,俄罗斯外交部的地位也有了大幅提升。

具体方向包括加强大使的国家全权代表作用、对驻外机构保护同胞的工作提供适当的组织和物质保障以及从法律上确认外交活动领域的特殊性等。

此外,在外交政策方面,拉夫罗夫明确了俄罗斯外交应该建立在普京总统批准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的基础上。

拉夫罗夫强调,外交部应该根据总统的直接指示来实施外交政策。

图片

同时,在不改变基本外交方向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构想》,使其更加符合当前国际政治局势。

在对外政策上,拉夫罗夫还特别重视将俄罗斯的外交活动与俄罗斯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对于拉夫罗夫来说,俄罗斯的利益总是在首位的,他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拉夫罗夫对此直言道:俄罗斯向别的国家提供支持的同时必须与一些政治问题挂钩,如果在政治上让步,相反就应该得到经济回报。

他还致力于将这一原则扩展到俄罗斯各个经济部门。

图片

这是拉夫罗夫上任后,对外援助的一贯原则,尤其是在能源支援方面。

众所周知,俄罗斯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不少周边国家都对其有资源依赖。

这种原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保障了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地位。

从拉夫罗夫主管俄罗斯外交部工作开始,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得到了极大的修正。

事实上,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在任时,曾一度想与西方加强联系,共同维护世界多极化,营造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

图片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罗斯抛出的橄榄枝并不领情,反而不断压迫俄罗斯的战略与地缘空间。

这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强硬起来,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强硬派的拉夫罗夫上位可谓是恰逢其时。

拉夫罗夫曾不止一次公开声明:俄罗斯致力于世界多极化发展,反对西方的双重标准以及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

2011年以来,拉夫罗夫代表着俄罗斯不断与西方国家“唱反调”。

他坚决反对以武力解决叙利亚问题,支持叙利亚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图片

在2012年初的慕尼黑会议上,拉夫罗夫遭到了围攻,但他毫无惧色。

有西方记者尖锐地逼问他:“为什么俄罗斯支持巴沙尔总统?(叙利亚总统)”

拉夫罗夫回答:“我们既不是巴沙尔的朋友,也不是他的盟友。”直接反驳了记者的提问。

又有人指责道:“俄罗斯为什么要为叙利亚政权提供武器?”

拉夫罗夫坦然地答道:“无论我们是否出售武器给叙利亚,都不会改变中东地区的局势。”

图片

面对西方国家咄咄逼人的态势,拉夫罗夫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直觉,避开了大多数陷阱。

而他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他代表着俄罗斯在阿拉伯国家的剧变中反对暴力,尤其是反对针对平民的暴力,这与俄罗斯的革命历史息息相关。

拉夫罗夫的作为也让叙利亚反对派很是恼火,当年8月,俄罗斯驻英大使馆多次遭到了叙反对派的骚扰。

当然,拉夫罗夫作为一国的外交官,肯定不会仅凭个人喜好就对西方国家“开喷”。

图片

他的底气,来源于普京政府的支持。

俄乌冲突后,拉夫罗夫“火力全开”

自从拉夫罗夫2004年就任俄罗斯外交部长后,至今已经有近20年了,是俄罗斯历史上连任年限最长的外交部长。

今年拉夫罗夫已经75岁了,他依旧活跃在国际政坛上,为俄罗斯披荆斩棘,将普京政府的声音传播至全世界。

2022年2月24日,由于“北约东扩”等政治原因,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了特别军事行动。

图片

这一举动,将俄罗斯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之间,俄罗斯“臭名昭著”。

已经年过古稀的拉夫罗夫宝刀未老,再一次成为普京的喉舌,对抗着全世界的口诛笔伐。

不久,在俄罗斯例行的外交记者会上,拉夫罗夫遇到了一个不怀好意的提问。

一名英国记者问道:“乌克兰的孩子们正在死去,你晚上怎么还能睡得着?”

面对这种“诛心之言”,拉夫罗夫没有丝毫犹豫。

图片

他立刻反驳道:“伊拉克和利比亚冲突有数十万平民死亡,在报道这些数字时,你有没有一次用这种悲痛的情绪去报道?”

记者哑口无言,紧接着,拉夫罗夫又补充道:

“我不会像你们一样玩这种文字游戏......我知道,你将按照你需要的方式报道这些事情,但我希望你能记住——任何记者都能有点良心。过去8年来成千上万的孩子、妇女和老人在顿巴斯被杀害时,你是怎么做的?”

拉夫罗夫的回答完美地避开了记者的道德陷阱,虽然记者会如何在本国报道不得而知,但是,拉夫罗夫此行已然捍卫了俄罗斯的正义性。

图片

冲突爆发后,乌克兰港口城市马立马波尔成了两国激烈争夺的地方,北约持续为乌克兰提供武器。

2023年3月19日,拉夫罗夫在莫斯科举办的一场国际交流活动中指出,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初太过相信“西方同行残存的良心”。

他尖锐地挑明,西方支持乌克兰的“反俄路线”,已经成为危机调解中“不可靠的保证人”,俄罗斯无法信任他们。

此后,俄乌冲突愈演愈烈,不少西方国家单方面对俄实施了制裁。

图片

俄罗斯几乎成为了“孤勇者”。

在这样的外交环境下,拉夫罗夫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干,他一边强硬地炮轰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动“全面混合战争”,一边积极与中立国家建立外交。

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拉夫罗夫便来华访问,与我国外交部长会谈。

虽然这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出席阿富汗邻国外长会议,探讨阿富汗问题,但拉夫罗夫此举还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这次访华之行也再一次确立了中方立场,即两国之间紧密协作的“背靠背”关系不会因为俄乌冲突和美西方的挑战而改变,中俄将照常推进两国关系。

图片

时至今日,距离俄乌冲突爆发已经过去了2年多了,拉夫罗夫多次在外交场合捍卫俄罗斯的权利,无愧“普京的头号外交心腹”之名。

前文提到,俄罗斯代表团赴美参加联合国安理会,有超过300万人关注着拉夫罗夫的飞机。

在安理会的会议上,俄罗斯遭到了西方国家的集体炮轰。

美方代表首先向俄发难,不仅谴责了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还要求俄方立即释放被拘留的美国记者和涉嫌间谍罪的美国人。

图片

欧盟紧随其后,指责俄罗斯不遵守联合国的相关规定。

在西方国家的步步紧逼下,拉夫罗夫还是展现了一贯的强硬态度,直言不讳地表示“西方少数派”无权代表全人类。

紧接着,拉夫罗夫再度解释了俄乌冲突的真正原因,尽管这一原因他已经在外交场合强调过无数次——俄方之所以采取行动,是因为北约对俄构成了威胁。

对于年过70的拉夫罗夫而言,在外交场上为俄罗斯战斗似乎永远没有退缩的一天。

将来他还会如何表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章

张晓东.拉夫罗夫:俄罗斯外长说“不”有一套[J].领导文萃,2013,(15):59-61.

顾志红.俄罗斯新任外交部长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拉夫罗夫[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06):82-84.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