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四十一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遥远的英国出版,这一年也是西历公元1776年。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影响了人类经济思想的发展,也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本书之一”。
一百多年后的十九世纪末,中国维新派人物严复,将这部书以效法亚当·斯密把他的“富其君又富其民”当作国策,献给英王的精神,来献策于光绪皇帝,冀有助于清末的维新“大业”。
但他这个以《原富》为名的译本,在1902年出版以后却不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第一次提出完整的商品价值决定论,并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几百年来,“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市场的代名词。
《国富论》为之后的全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斯密对经济自由的论证和阐述,影响了之后三百多年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工业革命之后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被无数次引用和解读。为了真正理解他的经济思想之原貌和全貌,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国富论》。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究竟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有了怎样的贡献,他通过这部书比他的前辈提供了哪些新东西呢?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较明白的描述。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是从重商主义时代开端的。这种经济生活,一开始就要求回答财富是什么,财富的来源是什么,以及财富怎样才能迅速积累这些基本问题。
重商主义首先对这些问题作了解答。对于他们的解答,先后持有不同意见的,有英国启蒙经济学者如配第、洛克等,特别是有法国的布瓦基尔柏,以及重农主义者魁奈、杜阁等。
当重商主义者根据他们所在社会的商品流通上的实际需要,凭直感来强调财富只是货币,只是金银的时候,启蒙经济学者配第、洛克曾经历了一番相当曲折的努力,才从那个成见中解脱出来;可是后来的重农学者,一方面很正确地论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劳动生产物是财富,但同时他们却不把同样是劳动生产物的货币或金银看成财富。
直到亚当·斯密,才在这些争论的基础上,从现实经济生活运动中概括出货币是社会总资财的一个构成部分,或只是其中一个构成部分的结论。
在这个结论里,就包含了社会财富的来源以及财富如何积累的问题。
如果财富主要不是货币,不是金银,那么财富的来源,就主要不是金银矿山,不是富有金银的殖民地,它也不是得自贸易顺差。
启蒙经济学者配第最先强调财富来自自然与劳动,但他对于这两者在生产上的关系没有交代清楚;重农主义者着重强调使用价值,认为财富来自生产纯生产物的农业劳动。
亚当·斯密却从商品价值形成的角度出发,在其著作中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撇开自然这个因素,从而论证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并且他所说的劳动,带有一般性,打破了重农主义者所设定的农业劳动那个狭窄圈圈。
在斯密看来,社会财富来自劳动,社会财富的增长,不单是取决于参加生产的劳动量,而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更大的劳动生产率;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劳动的生产性,表现在它不只为劳动者本身生产作为劳动力价格的工资,还为资本家的资本生产利润,为地主提供的土地生产地租。后面两种收入,都是从劳动者生产的生产物或其价值中扣除下来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第一,他把劳动看成商品价值的普遍的正确尺度,认为“只有劳动,能在一切时代、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第二,他把资本主义生产看成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三,他还把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构成的生产关系看成流通分配关系所由决定的基础,而价值论则被看成分配论的根据。
在所有这些体现着劳动价值——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论点中,特别是依据这些论点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运动或其资本积累过程所作的全面系统的论述中,他确实提出了他的一切先辈经济学者所没有提出的一些新的东西。
一起读读《国富论》原文
农业由于它的性质,不能有像制造业那样细密的分工,各种工作,不能像制造业那样判然分立。农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总跟不上制造业上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的主要原因,也许就是农业不能采用完全的分工制度。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有一些改良,是出自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智能。哲学家或思想家的任务,不在于制造任何实物,而在于观察一切事物,所以他们常常能够结合利用各种完全没有关系而且极不类似的物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哲学或推想也像其他各种职业那样,成为某一特定阶级人民的主要业务和专门工作。
我们如果考察这一切东西,并考虑到投在这每样东西上的各种劳动,我们就会觉得,没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帮助和合作,一个文明国家里的卑不足道的人,即便按照(这是我们很错误地想象的)他一般适应的舒服简单的方式也不能够取得其日用品的供给的。
一个人尽毕生之力,亦难博得几个人的好感,而他在文明社会中,随时有取得多数人的协作和援助的必要。
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各种动物中是找不到的。我们从未见过甲乙两犬公平审慎地交换骨头。也从未见过一种动物,以姿势或自然呼声,向其他动物示意说:这为我有,那为你有,我愿意以此易彼。
不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取得的。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
一个人是贫是富,就看他能在什么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但自分工完全确立以来,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
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换言之,只有用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就一世纪一世纪来说,我们不能用一种物品所能换得的银量来估定这物品的真实价值;就一年一年来说,我们不能用一种物品所能换得的谷物量来估定这物品的真实价值。
《国富论》
亚当•斯密(1723年—1790年),苏格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著名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鼻祖。14岁入学格拉斯哥大学,17岁入学牛津大学, 1787年秋任母校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代表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两部经典著作,相辅相成,全面体现了亚当·斯密的学术思想。
《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经典之作。全书共分为五篇,第一篇论述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生产的法则和分配的法则;第二篇论述资本积累和资本的使用;第三篇是他对于当时以西欧各国为主的经济发展的考察;第四篇批判了已经延续了200多年的重商主义;最后一篇讲国家、财政。
亚当•斯密全集
《亚当•斯密全集 第1卷: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全集 第2卷: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
《亚当•斯密全集 第3卷: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
《亚当•斯密全集 第4卷:哲学文集》
《亚当•斯密全集 第5卷:修辞学和文学讲演录》
《亚当•斯密全集 第6卷: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讲演录》
《亚当•斯密全集 第7卷:通信集》
每日一书
《哲学·科学·常识》
每日一词
《新华典故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