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联盟”聚合力,共建共享促发展。北大荒集团友谊农场有限公司坚持“党建就是生产力”理念,深入推动党建与生产相融合,通过优化堡垒架构、注入科技创新和推广技术等方式,建立研发团队、技术支持、一线服务等组织网络,持续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实现党建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深入转变。
近日,在友谊农场科创中心会议室,中国科学院三江示范区临时党支部党员们正在同农场的科技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就“天-空-地-物联网”观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共享,实验设备的整合,人员的相互配合,在智慧农业建设上,达到节约成本,增产提效的目的。
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临时党支部党员洪旭说:“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我们党建联盟形成了有效的技术优势,通过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体系获取时空大数据,研发了‘地块画像’技术,为友谊分公司的地块分级,选出优势地块,依托地块画像底层数据生成处方图,根据处方图因地施策,选择更匹配的高效攻关集成技术。”
今年,友谊农场党委组建了由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三江示范区项目组、北大荒信息公司、友谊县农业局等九个支部参加的“黑土保护、智慧农业”党建链联盟,党建联盟的创建,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习新科技、运用新科技的热情。
友谊农场党群工作部工作人员宋伟南介绍:“我们将‘创新链’全面延伸到农业现代化生产各环节,形成资源要素集聚共享、优势互补、联动赋能格局,释放了党建‘生产力’。共设立8个生产党支部、15个党员先锋岗、61个党员责任区、356名党员活跃在农业服务一线,通过打造动力强劲的‘党建芯’,有效助推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友谊农场通过打造“联盟培育”“智慧先锋”“文化共享”等多个平台,把党建创新链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把组织建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作用融在链上,将区域“抱团取暖”升级为纵有专家引领、横有场县共建、下有党员示范的“神经末梢”,以党建联盟赋能现代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友谊农场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孙永刚介绍,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友谊农场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驻企临时党支部党建联盟,在智慧农业、数字农业领域中发挥技术骨干党员作用,建设了智慧农业管控中心和1000亩农业科技展示区,通过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在农业生产中构建起闭环生产智能管控模型,安装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等监测设备720多台套,无人机识别功能准确率达到90%以上,有效助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赵子莹 刘英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