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癌,尤其是消化道早癌,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尤其在50岁以下的成年人中更为显著,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全球流行病。在中国,消化道恶性肿瘤是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
如何通过胃镜报告来判断自己有没有患上早期胃癌,管理策略有何特点?如果幽门螺杆菌阳性如何根治?针对这些问题,本期大咖共话,护佑“胃”来——消化专家专题访谈,特邀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张国新教授为我们逐一讲解,揭示早癌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来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从而降低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风险。
消化界:
现在大家都谈“癌”色变,面对胃镜报告中的“萎缩性胃炎”、“糜烂”等描述,都生怕自己跟癌症有关联,我们如何通过胃镜报告来判断自己有没有患上早期胃癌呢?
张国新教授:
胃镜报告中的“溃疡”、“糜烂”等描述与病理报告中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等术语反映了胃部不同的健康状况。了解以下概念有助于区分这些术语:
“癌前疾病”指可能发展为胃癌的病症,如胃溃疡、胃腺瘤、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则是一个病理学术语,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的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而“早期胃癌”是指病变局限于胃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癌症,早期治疗生存率极高。
对于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患者,癌变风险存在但因人而异。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约4%,轻中度肠化有逆转可能,重度肠化癌变率约2%。轻度异型增生癌变率较低,中度约为5%,重度则高达70%-80%。重度异型增生患者需及时内镜下治疗以防癌变。
尽管萎缩性胃炎患者担心癌变,但从萎缩到胃癌的发展过程可能长达数十年,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因此,面对胃镜报告不必过于恐慌。
消化界:
如果患者已经发现自己患有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可不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逆转疾病呢?
张国新教授:
胃癌的发生涉及多重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倾向、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胃部健康状况。研究发现,有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的人胃癌风险是无家族史者的4倍;硒元素缺乏地区胃癌发生率较高;长期摄入含亚硝酸盐的腌制食品和高盐饮食增加胃癌风险,而新鲜蔬果和豆类摄入有助于降低风险。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尤其在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患者中,会进一步提升胃癌风险。但需注意,这些因素需综合考量,单一因素不必然导致胃癌。无遗传背景且注重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人,胃癌风险相对较低。因此,面对胃癌应保持警惕但避免过度恐慌,科学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综合个人情况判断风险,做好健康管理,以降低胃癌发生的可能性。
消化界:
早期胃癌患者的管理策略有何特点?主任您也提到,早期胃癌是可以通过内镜“剥离”实现的,也就是说患者的胃是不需要切除而可以保留的,那么早期胃癌通过内镜剥离术就可以解决了吗?
张国新教授:
早期胃癌患者的管理策略侧重于尽可能保守的治疗方法以保留胃功能。对于早期局限的肿瘤,可以考虑内窥镜下微创治疗,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剥离术(ESD)。这些方法可以避免开放手术,减少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只有在肿瘤较大或深入肌层时,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英文简称叫做ESD。相对于固有肌层和黏膜层来说,胃的黏膜下层结构比较疏松,通过内镜下注水便可以被抬起,如果病变正好位于黏膜下层,我们就可以在注水后通过内镜轻松把病变切除。随后,我们会将切除的病变组织送病理,若病理提示病变确实仅限于黏膜内或在黏膜下层未超过500μm,那么即使病理提示癌变,内镜下切除后也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我们研究了10年间接受内镜下治疗的早癌患者,其有效率安全性与接受外科手术的效果相当。患者不用经历开膛破肚,没有改变胃的正常解剖结构,这样也很好的保存了胃功能,大大提高了生存质量。总而言之,ESD术在十几年间飞速发展,现在比较成熟了,对于食管、胃、结直肠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度异型增生、早期癌,还包括一些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治疗都适用。
消化界:
据了解今年5月15日“全国无幽日”启动的江苏省基层幽门螺杆菌免费筛查活动,参加活动的全省109家单位共筛查了2万多人,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达到50%。检查出了幽门螺杆菌阳性,是不是必须要治疗?如果是幽门螺杆菌阴性,您建议如何预防呢?
张国新教授:
在感染初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并不意味着病情不严重或不需要治疗。然而,即使没有症状,胃黏膜的炎症仍然可能存在,并且部分患者可能呈现慢性进行性发展的过程,逐渐出现胃黏膜萎缩、肠化,甚至癌变。根据2022年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医生建议对所有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进行治疗,以预防潜在的风险。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采用四联疗法,患者需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以减少耐药性发生。有的人说我治疗了以后马上又感染了,好像没有必要治疗。其实也不用担心,治疗了以后,年再感染率只有4%。
对于如何预防Hp感染,建议:
(1)实施分餐制,并使用公筷、公勺是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有效手段。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非常关键。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洗手,这样可以去除手上的细菌,减少感染的风险。
(3)口腔卫生同样不容忽视。定期更换牙刷,保持口腔清洁。
(4)餐具的清洁和消毒也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定期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确保餐具的卫生。
(5)尽量避免喝生水和吃生的食物也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6)孩子是易感人群,所以给孩子准备专用的餐具,确保餐具的清洁和卫生,并杜绝口口喂食、减少亲吻是预防的关键。
(7)坚持健康理念,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重视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