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郑案双标,赖清德报私怨

文︱谢志传

最近,台湾政治舞台上的戏剧性变故越来越引人注目。柯文哲案的风波,表面上看是司法和媒体合作下的一场政治斗争,实则是民进党内斗的一个表现。郑文灿案和柯文哲案,虽然形式相似,但处理的方式却截然不同,这种双重标准的背后,是民进党内部复杂的权力博弈和潜藏的深层矛盾。正如台湾政坛的动荡与内斗所展示的,民进党不仅在短期内陷入了“内耗”怪圈,更为长远的政治局势打下了极其不稳定的基调。

图片

郑文灿的案件,几乎是被迅速地揭开,似乎处理得手起刀落,毫不拖泥带水。但是细看其交保金额,却不禁让人感到这完全是天壤之别。按照案件的实际情况,双方的贪污金额并无本质差异,但为何郑文灿在面对检方的处理时,待遇如此温和?实际上,这其中并不只是简单的司法公正问题,而是涉及到民进党内斗的政治角力。

郑文灿本是“新潮流”派系的成员,也算是蔡英文的亲信。2019年,当赖清德试图挑战蔡英文时,郑文灿率先站队支持蔡英文,导致与赖清德产生了深刻的政治裂痕。如今,赖清德上台,郑文灿作为“北流”派系的代表,毫无疑问成了要被“清理”的目标。民进党内的派系斗争早已上演成了一场政治恶斗,连谢长廷这样的“老牌大佬”都只能小心翼翼地发声,否则随时可能成为下一位被“斗争”的对象。

对比郑文灿案,柯文哲的案件则展现出更为激烈的政治博弈。柯文哲本来就是民进党内派系博弈中的“异类”,他不仅在政治立场上与民进党有着根本性冲突,更因为在选举中“割走”了大量民进党的年轻选票,让民进党在2024年大选中失去了相当一部分优势。更为致命的是,柯文哲的“冷嘲热讽”针对的正是赖清德,尤其是在“赖皮寮”事件后,柯文哲一再嘲笑赖清德,彻底点燃了民进党内部的仇恨火种。赖清德与柯文哲的个人恩怨,也让柯文哲的案件成为了民进党无情打压的对象。

柯文哲的交保金额高达7000万新台币,且还被限制居所,脚上带上电子脚镣,形同软禁。而与之相比,郑文灿的案件看似被“放水”,即便是在面对相同性质的指控时,他却能够通过较低的交保金额顺利脱身。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暴露了民进党内政治斗争的残酷,更折射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司法公正已经被严重政治化,民进党所操控的“法治”早已沦为其打击政治对手的工具。

图片

这一切,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谢长廷已经暗示,民进党内部的权力斗争已经走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任何敢于挑战党内领导人权威的“异类”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消耗的对象。而这场斗争的真正赢家,显然不是普通民众,而是那些站在背后操纵权力的“幕后黑手”。台湾的“政党政治”在民进党的领导下早已演变成了“帮派式管理”,看似为人民争取利益,实则却是为了党派利益不择手段地进行内耗。民进党像极了历史上的“太平天国”,从最初的共同目标到最终的内斗碎裂,民进党内部的分裂注定无法避免。

作为政治生态中的“异类”,柯文哲自然成为了民进党打压的重心。无论是“贪污案”还是其它政治案件,都被赋予了极大的政治意味。柯文哲的民众党在2024年选举中抢走了民进党大量的选票,直接导致民进党的选举失利,赖清德的支持度大幅下滑,民进党的年轻选民流失更是让其深感痛苦。为了遏制这一现象,民进党不得不出手,打压柯文哲,甚至不惜通过司法手段进行政治打击。可以说,柯文哲不仅是个政治对手,更是民进党内部权力博弈中的一颗“棋子”。

然而,民进党的打压并不会轻松达成其目的。事实上,柯文哲本身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支持基础,在台湾年轻人中有着极高的支持度。对于那些本打算继续支持民进党的选民来说,柯文哲的“落马”可能会激起他们对民进党的反感,反而会推动更多的选民去支持柯文哲。这种“反作用力”正在逐渐形成,民进党过度打压柯文哲,最终可能会把本来属于他们的选票拱手让给了对手。

图片

从根本上来说,民进党的做法不过是将自己推向更深的泥潭。内斗越激烈,党内矛盾越尖锐,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政权的内耗,甚至是自我消耗。民进党通过过度集中权力、过度打压对手来维持党内的统一,但这种统一是脆弱的,是以牺牲社会各阶层民众利益为代价的。当民众发现,政党之间的斗争已将他们的利益抛诸脑后时,他们的反感情绪会更加严重,最终导致更严重的政治后果。

在这种政治乱局中,台湾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民进党的内斗正在拖垮其本身,而岛内民众对政治局势的失望感也越来越强。即使是美国,也已开始为如何应对台湾的政治危机感到头痛。在两岸关系紧张、内外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台湾的乱象恐怕难以维持多久,台湾的政治格局注定会发生剧变。随着政治格局的变化,大陆的统一目标将更加明确,台湾的未来走向,或许早已在历史的潮流中定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台湾的政治乱象正一步步暴露出其脆弱的根基,民进党的双重标准、内斗和权力斗争,终将导致岛内政治的“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