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蒋勋先生说:“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
为什么审美没有平替?
审美中藏着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那是人生阅历的集合,更是一个人背后的沉淀。
家装设计不和谐、日常穿搭不协调、总觉得自己的品位不在线……归根溯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正是缺乏审美!
但审美“速成班”并不存在,如果你正苦于如何快速提升审美修养,那这本书将会带你走进审美开挂的世界。
阿信今天介绍的这本新书——《艺术家的调色板》,荣获《泰晤士报》2022年度最佳图书。
书中涵盖12个关键时期、80幅传世名作、100余位艺术名家,梳理30000年艺术史上无法替代的大师级作品,是每一位爱美之人不可错过的灵魂读物。
一本书,直接把你的审美提升到宇宙级的高度!
你是不是常常面临这样的窘境:
看展时,面对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只能模糊感知到外在的美,但难以深入理解和欣赏其中的艺术价值、创作意图或情感表达;
在社交场合中,想参与艺术话题的讨论,却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搜肠刮肚想到的艺术家只有凡·高、毕加索,导致交流话题捉襟见肘;
翻开一本艺术史书籍,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和陌生的术语,马上感到困倦和挫败,失去了继续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这本《艺术家的调色板》会告诉你,普通人踏入艺术大门其实真的很轻松。
跟随大师的目光学习色彩运用,是提升审美最高效的途径之一。
这本书以时间为序,精选3万年艺术史上的12大璀璨时期,从辉煌的文艺复兴到激情洋溢的浪漫派,再到印象派的光影变幻……
它从色彩角度直观展示各大艺术流派风格的演变历程,无疑是我们入门艺术的绝佳指南。
比如这张色彩鲜明的《甜点:红色和谐》,来自野兽派领军人物马蒂斯。
这幅画以装饰手法描绘了一个房间——马蒂斯本人将这幅画称为“装饰画”。
花卉壁纸渗入桌布,桌上摆着两个细颈瓶,以及一些红色、黄色、绿色的水果。
一个身穿黑色和白色衣服的女人正在整理果盘;她身后有一把椅子,对面还有另一把。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个满是童趣的花园:蓝天、绿草、繁茂的树木;山上有一间粉色的小房子,与玫红色的室内相映成趣。
也许,它不是窗户,而是挂在墙上的一幅风景画?整个场景没有透视,因此令人难以分辨。
红色本身似乎在不停地推逼画面,不愿营造任何纵深感。
马蒂斯强调色彩应服务于表达,而非仅描绘外形,它应唤醒记忆与情感,诠释而非直述所见。
他说:
“我是怎么喜欢上红色的——可以肯定的是,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觉得所有这些事物……只有当我看到它们与红色在一起的时候,我才觉得它们变成了我眼中的样子。”
对于艺术小白而言,提升审美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从色彩感知入门,了解各大艺术流派风格的演变,不仅能够更深刻地欣赏艺术作品,还能在艺术交流和探索中找到自信与乐趣,让艺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精神世界增添无尽的色彩与活力。
一读就上瘾!
揭秘传世名作背后的色彩故事
一旦踏进艺术的大门,其实艺术史真的不枯燥!
《艺术家的调色板》既会探寻颜料制作中用到的那些意想不到的材料,也会讨论艺术家为获得这些材料所付出的卓绝努力,揭秘传世名作背后的色彩故事,轻松易读,有趣又有料。
你能想象以前的艺术家有多拼吗?
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艺术家使用的一些颜料可能会对生命健康构成威胁。
例如莫奈最爱的巴黎绿、文森特·凡·高最爱的铬黄……许多艺术家都是这些迷人而危险的有毒色料的受害者。
弗朗索瓦·布歇对铅白情有独钟,他用铅白调制出梦幻般的粉彩色,而铅白恰恰可能是他晚年看不清颜色的原因。
大名鼎鼎的普鲁士蓝,不仅美得惊心动魄,还能与其他颜料混合调配新色调,可它的诞生竟源自一场意外。
1704年,瑞士染色工匠、颜料制造商约翰·雅各布·迪斯巴赫本想制作一批胭脂红,却因同实验室的炼金术士提供的钾盐有问题,意外获得了一种浓郁的蓝。
世界上第一种有案可查的合成色料诞生,对后来的艺术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有的颜料,卖得比黄金还贵,足以让画家倾家荡产,成为上流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
群青,一种鲜亮的高饱和蓝,来自中档宝石青金岩,价格昂贵,难以求得。
在《威尔顿双联画》中,它是圣母的长袍;在提香的《掳掠欧罗巴》,它是笼盖万物的天空;在约翰内斯·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中,它是与玉米色紧身上衣形成强烈反差的围裙……
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艺术的故事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展现出别样的韵味——这仅仅是其众多面貌中的一抹风采,通过精心编排的80幅色彩搭配表娓娓道来。
可以循着时间的脉络,从卷首读至卷尾;也可以随心所欲地翻开任意一页,惊喜地获得一个色彩故事。
权威色彩工具书
为作品注入大师灵魂
为什么在社交媒体上,有些作品能获得成千上万的点赞,传播速度如野火燎原,而你的精心之作却总是默默无闻?
为什么一些艺术设计师能够持续获得高端客户的青睐,而许多才华横溢的新人却难以打开市场?
或许,正是色彩运用缺少一点灵魂,让作品缺少了那份直击心灵的震撼。
《艺术家的调色板》正是这样一本为设计艺术工作者、美术生量身打造的宝藏色彩工具书。
作者克洛艾·阿什比,毕业于世界顶尖的艺术殿堂——考陶尔德艺术学院,这里收藏着凡·高的《割耳后的自画像》、塞尚的《苹果、瓶子和椅子》等世界名画,是艺术灵感的源泉之地。
书中,作者以色彩为线索,重新深度解读跨越3万年辉煌历程的艺术史,精心遴选了80幅出自顶级艺术大师之手的传世杰作,通过对这些不朽之作的细致入微的研究,提炼并归纳出名画的核心色彩,形成了具有精准CMYK和RGB色值的“调色盘”。
印象主义时期,艺术家们摒弃了室内作画和依赖历史、神话题材的旧习,转而热衷于在户外直接捕捉自然光线下的色彩变化,追求瞬间即逝的视觉印象。
这种风格强调色彩的明亮、鲜艳与对比,以及光线对物体色彩产生的影响,使得画面充满了生动与活力。
毕沙罗倾向于使用更为柔和、细腻的色调来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物,在《两个女人在圣托马斯岛海边聊天》中,他运用珍珠蓝描绘水景,柔和的棕色和黄色渲染阳光与植被,色彩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微妙地过渡,展现出一种温暖而略带朦胧的氛围,弥漫着一种轻盈、流动的气息。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摒弃了传统绘画对现实的直接再现,转而通过色彩、线条与形状的自由组合,探索内在情感与精神世界追求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他们善于运用鲜艳、极端、对比鲜明的色调,或是浓郁厚重的色彩堆叠,以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深度。
以李·克拉斯纳的《鸟语》为例,艺术家运用了丰富而多变的色彩,既有明亮的红、橙,也有深沉的黑、棕等色彩。这些色彩并非简单地堆砌,而是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对比,相互交织、碰撞,形成了一种既和谐又充满张力的视觉效果。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迅速领悟各大艺术流派的色彩风格,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比如,当你想设计一款夏季时尚女装品牌的海报,或许可以参考波普艺术风格。
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将呈现出一种前卫、大胆而又不失趣味性的视觉效果,能立即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传达出品牌年轻、活力、热情的品牌形象。
对于设计艺术领域从业者和正在学习艺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权威宝典,带你领略凡·高热烈奔放的色彩世界、莫奈光影交错的色彩魔法……
这不仅是一本色彩工具书,更是一场与艺术巨匠们跨越时空的对话,为你的创作赋予了一抹不可复制的大师灵魂。
艺术品级别装帧
赠送10张精美色卡
采用2.5mm厚的纸板精装,前后环衬页选用七彩棉特种纸,前环衬为深邃的孔雀蓝,后环衬为鲜艳的辉煌橙,两者交相辉映,极具西方艺术的色彩冲击力。
内页则选用高品质的亚光铜纸,不仅赋予了书页细腻温润的触感,更凭借卓越的显色能力,完美捕捉并还原艺术作品的每一抹细腻色彩。
随书附赠10张精美色卡,随时感受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的灵感光辉。
无论你是设计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渴望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灵感与创意;还是美术学子,希望在学习的道路上找到一盏指路的明灯;亦或是艺术爱好者,想要提升自己的审美与艺术修养,这本书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