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经常会遇到父母前来咨询,孩子一直都比同龄的小伙伴长得矮,但是身体状况很好,偶尔生病也很快就恢复了,平时能吃、能玩、能睡,就是个头长得慢,该怎么干预?
其实大多情况下,家长认为的“孩子个子不高”不一定是矮小,身材矮小的定义如下:
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实足年龄个体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 SD)或以上,相当于身高低于第2-3百分位数。简单理解就是,大家按身高排队,排在倒数第2-3位。
不过在有些家庭中,父母都是高个子,孩子却比同龄人矮不少,这种情况难免让家长担心孩子的身高是不是被什么给“偷走”了?当我问及父母小时候的成长情况时,大多数父亲(少数为母亲)会表示:
小学时,自己也比同龄的伙伴矮一个头,常常坐在前排;
初中至高中时,身高就长得比同龄人快,别人都停止长高的时候,自己还没有停止长个儿;
最终身高超越了大多数同龄人,成为“高个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constitutional delay of growth and puberty,CDGP),俗称“晚长”,属于正常的生长模式,今天我们来讲讲这种“后来者居上”的生长。
*如果对身材矮小有疑问,可查阅科普:孩子个子小,会是大问题吗?
什么是青春期延迟?
青春期延迟在临床上定义为在达到同性别、同文化群体的97%-99%儿童已开始性成熟的年龄时,仍然无第二性征发育或第二性征发育不完全。
青春期开始时间一般为女孩9-12岁,男孩10-13岁,如女孩到12-13岁时仍未出现乳房发育,男孩到13-14岁时仍未出现睾丸增大,则称为“青春期延迟”。
青春期延迟通常是由性腺类固醇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即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卵巢所产生的类固醇激素的量低于正常水平。而性腺类固醇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最常见的原因:由于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生成异常,导致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分泌功能受损。(大多数青春期延迟患者都有GnRH分泌和/或其作用的功能缺陷);
其他的原因:也可由多种下丘脑、垂体和性腺疾病引起。
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CDGP)
有什么特点?
1.家族史: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CDGP)的孩子常有生长和/或青春期延迟的家族史,即父母至少有一方或双方为“晚发育者”,通常处于同龄人的偏矮水平。(据统计,在CDGP患者中,50-75%的人有青春期延迟的家族史)
2.生长水平:身高增长速度较同龄人偏慢,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的低限。
3.第二性征发育:生长突增比其他儿童更晚,第二性征发育显著落后于同龄人。
4.骨龄:骨龄显著落后于实际年龄,而他们的生长情况基本与骨龄相匹配。
5.最终身高:在成年时能长到正常身高(女性成年身高≥150cm,男性成年身高≥160cm)。
6.排他性诊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以及生长激素的分泌都是正常的,目前的生长发育状况并不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属于“晚长”?什么情况需要治疗?
大家可能想问,做什么检查能明确“矮个子”是不是“晚长”的缘故、能否顺其自然地“后来者居上”?
但目前并没有哪一项检测能够可靠地区别CDGP和其他原因导致的青春期延迟,尤其是先天性GnRH缺乏。
因此,怀疑孩子“晚长”时,建议进行一段时间的连续随访和监测,观察其发育情况,在必要时给予性腺类固醇激素治疗。
💬大白话:没法通过一次检查就明确孩子是否属于这种“晚长”的情况,因此建议保持定期随访,必要时采取药物治疗,如无特殊情况则可等待孩子“后来居上”。
此外,青春期延迟通常有显著的遗传性基础,常常显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伴或不伴不完全外显。
💬大白话:爸妈以前就有“后来居上”的表现,因此了解家族史很重要。
所以,父母带孩子就诊时,医生首先会与父母交谈,询问:
父母及其他家族成员的生长情况;
孩子既往病史、用药史;
孩子从出生后至今的身高生长速度(height velocity,HV)。
还会对孩子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如果病史和体格检查提示某一特定疾病,可能会针对具体疾病进行检查。 而是否需要治疗,则取决于引起青春期延迟的原因:
如果是某种医学问题导致的身材矮小和青春期延迟,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果孩子身体健康;或有家族遗传青春期延迟,但无异常症状和体征(如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通常会建议观察,并等待青春期自行开始。
孩子疑似“晚长”时,家长能做些什么?
定期拜访儿保/儿童保健/生长发育专科医生,持续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食物且饮食健康,如需要帮助改变孩子的饮食,可询问营养师。
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拓展阅读:睡得晚会影响孩子长高吗?)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多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其他强项、特长,不要太过关注身高,避免给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
卓正儿童生长发育专科医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
参考文献
内容编辑 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