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于12月29日逝世,享年100岁,其临终关怀消息引发相关流言,使他的生死成为关注焦点。
02卡特在任期间致力于加强平易近人的形象,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及参与中东和平谈判等外交事务。
03然而,卡特在国内经济治理方面面临挑战,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逐年上升,使他在任期结束后被不少美国人评价为糟糕的总统。
04尽管如此,卡特在卸任后逐渐积累了良好的声誉,被称为“好人卡特”。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1971年7月,一架美国政府的专机在西贡和曼谷短暂停留后,到达此行目的地——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拉瓦尔品第。专机上的美国官员此行是对这里三个城市开展调查工作,流程十分的枯燥乏味,以至于整个工作的后期,随行的媒体记者都懒得继续对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进行报道了。
在到达拉瓦尔品第后不久,行程的牵头人,47岁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由于身体原因”需要找个僻静的地方休息两天。
他选择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避暑山庄住了进去。而随行的仅有五个人,其他人员都被基辛格甩开了。
基辛格
然而,“身体不适”的基辛格先生似乎并不打算在山庄好好休息,而是一行人分乘两辆巴基斯坦政府提供的黑色轿车前往旁遮普省的查克拉拉军用机场。
那里,一架波音707客机正在等候。基辛格一行穿着黑色外衣,衣领高高竖起,戴着的墨镜几乎遮住了半张脸,下车后他们便匆匆登机。
而这架飞机的目的地,才是这次美国人远道而来的真实终点——中华人民共和国。
来自未来已有后见之明的我们知道,基辛格一行当时的“秘密任务”,正是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窗口;第二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不过,中美真正达成建交,美国联邦政府在尼克松之后已经换了两届,时任总统,是美国的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
1
大家好,我是乌鸦。
当地时间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终年100岁。
其实卡特的逝世消息大家不会太感意外,因为早在2023年2月18日,美国卡特中心就发布声明,称吉米·卡特将“弃疗”,开始接受临终关怀。
当然咱们不是说临终关怀了就必然很快离世,不过同在2023年,当年11月17日卡特夫人罗莎琳也开始接受临终关怀,仅不到两天后,罗莎琳逝世。卡特还在夫人的葬礼上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而吉米·卡特从宣布临终关怀,到刚刚离世,间隔快两年。戏剧性的是,这个长时间的间隔,给了相关流言兴起的机会,卡特的生死甚至开始“曼德拉化”,时不时就有“美国前总统卡特已于XX日去世”的消息流出。
有人习惯性地把这系列流言归咎于“中文互联网”,其实这流言很清楚是“外国原创”,甚至还引来路透社专门辟谣……
据流言作者后来补充添加的声明, 自称是在“钓鱼”, 不过是真是假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因此,在“临终关怀”消息出来后已经对卡特死讯“做好心理准备”的人们,在将近两年的谣言轰炸之后如今多少是有点麻了。吉米·卡特,这位中国网友话语中的“美仁宗”,在他的临终岁月,似乎还是很难安静地做一个好人。
1924年10月1日,吉米·卡特出生于乔治亚州的疗养中心。这里是他的母亲担任注册护士的地方,卡特也是第一位于医疗机构出生的美国总统。
卡特家族是爱尔兰裔,一直居住在乔治亚州,从事棉农。卡特5岁时开始卖煮花生,9岁独立做生意。
到了16岁,卡特进入佐治亚州立西南大学读工科,19岁时,其父亲的好友又将他保送进安那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学习。到了1946年,22岁的卡特在全部820人中以第60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被授予海军少尉军衔。
卡特戎装照
没赶上二战,军官卡特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卷入“战争”,也是第一次跟中国产生交集。
1949年,卡特晋升海军中尉军,随后就被派驻到了美国第七舰队在亚太的一个基地服役。具体在哪儿呢?青岛。
当时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济南等地1948年已经解放,青岛解放也是指日可待,只不过美军想要赖着不走。直到1949年4月30日,解放军开始包围青岛市外围,美第七舰队才在5月25日悻悻撤离,吉米·卡特正在撤军队伍当中。
1952年10月16日,卡特调入美国第一批核动力潜艇的研究工作。项目负责人是后来被誉为“美国核潜艇之父”的海曼·里科弗上校。在之后的日子里,海曼的严格要求对卡特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曼·里科弗
1952年12月,加拿大原子能公司发生了堆芯熔化事故,数百万升高放废水淹没了地下室。美国指派卡特领导一支队伍,负责协助加拿大关闭该反应堆。美、加两国抢险人员身穿防护服进入了高通量的堆芯,每次进去他们只能工作90秒钟,他们必须在90秒内尽可能多的拆卸设备和管路。
在之后几周时间里,他们的尿液里甚至都呈现出了放射性,卡特作为反应堆事故抢险人员,在之后一年接受排泄物放射性检测与医学观察,为处于萌芽期的核医学提供临床数据。这件事也对他产生了一定的触动,在当选总统后,卡特签署总统令停止了中子弹的研发工作。
按这个轨迹,卡特或许会一直在美军效力和攀升。但是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那啥也要考虑那啥,1953年10月9日,海军上尉卡特,多年未获提拔,再加上父亲去世,选择退役并回乡继承父业。
2
卡特回到老家普莱恩斯后,重操旧业种植花生,然后又经商买卖化肥,妻子罗莎琳则照顾孩子并做些算账之类力所能及的活儿。
卡特与夫人罗莎琳
吉米·卡特在经商上的才华,可能比他后来从政更有优势。到七十年代中期,卡特的农场已拥有土地3100英亩,资产总值约100万美元。
在美国,“商而优则仕”这是常识了,“旋转门”转到极致自然是白宫椭圆办公室。
卡特其人也十分关心和参与当地的社会活动,逐渐成为普兰斯镇的头面人物,从而有了从政竞选州长的想法。
但是卡特虽然算是成功的商人,但相比竞争者,他缺乏竞选资金,另外也没有政治履历,开始没人看好他的选情。
除了他的妻子罗莎琳。
罗莎琳不仅为卡特的州长竞选印刷了宣传单,还亲自走街串巷去发放。
1970年,被蔑称为“乡巴佬”的卡特竞选成功,成为佐治亚州第76届州长。
就任州长后,卡特以强调政府效率和消除种族隔阂而引人注目。最有代表性的行动就是把马丁·路德·金的肖像挂在了州议会大厦里,并宣布起用黑人参政。但是同时,他在行政上又力推精简政府机构,大刀阔斧地把原来州政府的65个机构缩减为22个,以节约开支和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他又对财政制度加以整顿,规定凡是需要经费的单位,一律重新申请并由政府重新审核。除此之外,他又采取了许多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以及加强法制的措施。
这一系列做法,为卡特树立了“最有成就的州长”的形象。不过,按照当时佐治亚州的法律,州长只能任期一届。因此4年任期结束后,何去何从成了摆在卡特面前的现实问题。
与其退居二线,不如再进一步!卡特做出了竞选总统的决定,这个决定比四年前竞选州长更加疯狂,更加不为人所看好。虽然这四年在佐治亚州的执政有所成就,但是这一段履历并不足以撑起卡特去竞选总统。
更重要的问题是——没钱。
这一次,罗莎琳再一次站到卡特这一边。她动用全部的社会关系来支持丈夫的竞选,支持金额从2美元到50美元不等。按照这个标准,罗莎琳需要在20个州找到2000位捐款人才行。但罗莎琳就用这种积水成渊的募捐方式,终于募捐了足够的竞选资金。
1976年11月,卡特再次逆袭成功,在大选中击败了时任总统——也是尼克松的继任者——杰拉尔德·福特,成为了美国第39任总统,而罗莎琳则成为了美国第一夫人。
3
特朗普在卡特去世当天发贴缅怀时这样说:“虽然我在哲学和政治上强烈反对他(卡特),但我意识到,他真正热爱和尊重我们的国家。”
那卡特的哲学和政治是何种路线呢?与他在州长任上相似,也就是中国网友所说的“美仁宗”。
卡特在总统任上内力求加强其平易近人的形象,出现在公众场合时,穿着及言谈均不拘于形式,也没有总统的架子。还时不时举行记者招待会,并避免声势浩大的总统排场。在上任的第二天,他就特赦了所有越战的逃避兵役者。
当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对吉米·卡特更熟悉的是外交方面。中美在他任上达成建交其实并不奇怪,如今盖棺定论,“美仁宗”之“仁”,对内对外还是比较有一致性的。
就拿中美关系来说。其实卡特刚入主白宫时,还没有把中美关系当主要问题。在他当时的《总统备忘录》中,中国事务只被排在第44位。甚至在1977年他的国家安全班子第一次开会都没有提到中美问题。
但1978年,美苏关系日趋紧张。当年初,苏联帮助阿富汗的亲苏势力成功发动政变,并乘机向其派出军事顾问。不仅如此,苏联还不断向非洲扩张,并在同年5月进行了一次洲际导弹试验。
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中美都倍感压力,卡特决定放弃国务卿万斯的意见,转而采纳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要“更多的注意中国”的意见,并在1978年5月20日派出布热津斯基访华。
布热津斯基
当年中美就双边关系从7月开始,到11月2日,共谈了五次。
9月,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都要求中美两国领导人抓住时机,作出战略抉择。卡特总统也感到拖不下去了,于是他向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柴泽民大使表示:双方需要抓住时机,加快速度进行谈判。
在11月2日第五次谈判中,美方提出了联合公报草案,基本亮出了底牌。之后,邓小平同志也决定亲自同美大使伍德科克谈,12月13日开始,两人就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举行了四次会谈。
北京时间1978年的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布建交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2009年来华出席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的卡特
所以说卡特在中美关系上只是摘尼克松桃子的说法是不公平的。能合作的尽量合作,能推动的尽量推动,这不仅体现在卡特的中美关系努力上,他的整个任期都在贯彻这一路线。
如今懂王大肆声张的“收回美国资产巴拿马运河”,这当年就是卡特手里“丢”的。
特朗普高调将巴拿马运河称为“美利坚运河”
美国与巴拿马于1903年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当时美国政府取得了“永久使用、占领和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权利,并掌控了运河区的行政、司法、警备、铁路和财政等,使巴拿马运河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1977年9月7日,卡特政府和托里霍斯的巴拿马政府签署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条约。新条约规定,美国将在1999年底以前把运河和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逐步交还给巴拿马共和国政府,美国也将撤出在巴拿马运河区的驻军。
除了世界大国和自家门口,卡特在政治上的理想主义还把他推向一些地球上最严峻复杂的地区,比如中东。
1978年9月6日,在卡特的邀请下,美国、埃及和以色列三方在戴维营举行最高级会议。与会的三国首脑有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及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在持续12天的会议后的9月17日,埃以双方签署了《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即著名的“戴维营协议”,埃以双方并在第二年正式签署了《和平条约》。
以色列和埃及之间的关系正常化于1980年1月生效;2月双方交换了大使;3月,双方正式开通了航班往来,埃及也开始向以色列供应原油,结束了两国自1948年以来的战争状态,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实现了和平。
然而凭所谓的理想主义就足以搞定中东这么复杂的问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埃及同以色列媾和,两国间是“和平”了,可是这样又让埃及得罪了阿拉伯国家群体。卡特这次“组织团建”是否能算成功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亲美英的巴列维政权宣告终结。期间爆发了“人质事件”。
1979年11月4日,一群伊朗学生冲入驻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将使馆人员扣为人质。学生行为随即得到伊朗革命政府的支持,于是在被困外交人员问题上,美伊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卡特的反应是以拖待变,尽量通过谈判方式寻求人质的释放,避免与伊朗政府直接冲突。这一态度起初得到美国公众支持,但在1980年4月美国秘密军事援救人质行动失败。在此之后,卡特没能救出人质这事成了国内对他最为诟病的话题。
伊朗伊斯兰革命中的美国大使馆
尾声
有趣的是,卡特和特朗普这两个美国总统,不管是言论、理念还是实践,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乃至南辕北辙,但他们却都是美国少有的任上没有发动对外战争的总统(当然懂王还有待第二个任期四年的考验)。
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虽然美国是全球霸权国家,对外固然重要,但国内治理才是总统评判的关键,至少,国内不能搞出巨大的向下波动。
四年前懂王赶上了疫情,而卡特任期的运气也不怎么好,当时的美国,内外因共同作用正处在两级争霸过程中的困难时期,这又岂是一个总统能掰回来的?
卡特当年竞选时就受制于“穷”,当了总统,经济状况也是他的命门。
自他上任以来,通货膨胀率逐年上升。1976年为6%,1980年已升至12%以上,失业率高达7.5%;而到了1980年4月,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胀,甚至将利率提高到了20%。
美联储的利息逐渐上升,失业率上升,出口额下降,财政紧缩的财政问题受到各方的怀疑。
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疲软一方面是二战以来的经济繁荣期逐渐消退,另一方面则是两次石油危机对美国及西方经济造成的巨大打击。
第一次是1973年10月,当时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宣布:对第四次中东给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加拿大、日本、荷兰、英国和美国实施石油禁运。禁运持续到了次年3月,禁运期间,全球石油价格上涨了近300%,从每桶3美元升至近12美元。
1974年美国的石油配给票
第二次就是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两伊战争争导致原油日产量锐减,国际油市价格飙升,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据估计,当时美国GDP大概下降了3%。
这些显然不是一个“好人”的名声所能挽回的,卡特没能迎来自己的第二个总统任期,甚至在结束任期后被不少美国人评价为糟糕的总统。倒是在总统生涯之后,“好人卡特”的名望越来越盛。看来,政治中心的位置恐怕还真就不适合这位好人,也许,白宫从来就不需要一个“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