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破解行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中国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以下简称“州分行”)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带领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针对民营小微,既有“商会”和“街长”双重增信、也有货币政策工具减费让利、还有“民企首贷通”数字赋能,为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难题提供“阿坝经验”。
资金获取难 增信创新来“搭桥”
文旅市场的强劲复苏,使得分散在景区周边的大小商户都忙碌起来,提档升级的、装修加固的、扩店重启的......
“没有金融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去过九寨沟重庆商会的人都听到过胡书记的这句口头禅。
2017年,九寨沟县重庆商会由200余家重庆籍个体工商户自发组织成立,主要从事餐饮、超市、民宿等服务行业,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商会中的商户群体对资金需求也日益加大,为满足这群特殊群体的金融需求,州分行指导银行机构持续深耕“抱团增信、整圈授信”的“金融+商圈+商会+商户”金融支持模式。
此外,为解决广大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问题,州分行会同当地相关部门持续深入推广“人民银行+市场监管+银行机构”三街长机制,开展个体工商户网格化金融服务,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问题,在全州划分的73个重点商圈上下功夫,对商圈商户进行定向服务,开展商户信用信息采集、天府信用通注册、贷款授信、融资辅导、政策宣传、产品匹配,并动态调整企业融资清单。目前,推动融资对接成功率达到60%以上,全州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5.36亿元、同比增长20.01%。
资金成本高 政策优惠来“减压”
利息高,是以前经常出现在老百姓口中关于贷款的“刻板印象”,如今贷款却转变成了经营主体纷纷肯定的“救命资金”。
汶川绿库和汶丰农业联合打造“汶川果果”电商平台,帮助广大果农拓展销售渠道,加速产品流通,实现农副产品与市场精准对接。在建立产购储销农业产业链条期间,汶丰农业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为支持本土特色产业,支持民族品牌发展壮大,金融系统积极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对接,推动将汶丰农业纳入2023年四川省民贸企业名单,银行机构为其发放3150万元民贸民品贴息贷款,帮助企业快速运营,更好维护了“汶川甜樱桃”的品牌价值,更通过利率浮动与收储绿色有机产品占比挂钩,推动农业产业延链增值、绿色增效。
近年来,州分行累计推动6197余万元财政贴息资金落地,其中包括民贸民品贴息525.7万、“助农振兴贷”贴息4900.7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贴息104.4万元和支持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恢复发展企业贷款贴息666.3万元,惠及全州3万余户经营主体,用“真金白银”降低了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除了“让利”以外,阿坝州各银行机构坚决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通过展期、借新还旧、无还本续贷等方式为小微企业“减费”,与小微企业共患难同成长。不仅大幅缩短了企业续贷办理时限,节省了资金使用成本,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可在急需用钱时“随借”、在资金充裕时“随还”,降低了贷款资金的闲置成本。2024年以来,全州办理无还本续贷726户、金额6.67亿元,减免各类费用413.04万元。
资金到账慢 数字金融来“加速”
“没想到扫个码就可以贷款了。”近日,九寨沟县经营禄全家庭农场的张老板通过扫码,中国建设银行九寨沟支行为其解决了50万元的经营资金问题。他口中所提到的“码”,就是目前阿坝州各家银行机构在大力推广的“民企首贷通”二维码。
“民企首贷通”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等首贷户搭建的“线上对接+线下走访”联动形式,经营主体通过扫“民企首贷通”二维码,填写融资需求信息,主办银行在2个工作日内快速响应,能有效促进贷款服务质效提升,解决传统主体融资“慢”的问题。
2024年以来,州分行一方面联合州市场监管局、州经信局等部门积极推广“民企首贷通”融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银行“送码入企”,走访对接6000余家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经营主体与银行机构及时、精准对接,通过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推行线上化服务等方式,确保金融服务的快速便捷,为经营主体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交易成本。
近年来,州分行指导州内各银行机构,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充分借鉴大数据技术应用经验,以客户经营行为、交易流水、信用数据等信息为依托进行精准画像和主动授信,推出小微企业“快贷融资”系列业务,为小微企业融资有效增信,解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融资难题。同时,用好“送码入户、一键贷款”“天府信用通”“民企首贷通”3个融资平台,“民企首贷通”融资平台达成贷款签约376户,已发放贷款9.7亿元。运用“天府信用通”融资平台累计注册5109户,实现融资1549笔、金额108.7亿元。(周媛媛、王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