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i人设计师的“外向进化”

图片

在中航工业导弹院总体所待了一年,小张最大的变化,是从原来的“i人”变成了现在的“e人”。

“i/e”(内倾/外倾)是人格类型测试MBTI的评估维度之一。前者指个体更关注内部世界的抽象概念和想法,而后者更关注外部世界的人和事。

小张,一名出生于1997年的设计师。随着型号任务的持续推进,外场试验任务节奏不断加快,她承担起了产品联试工作,从入职不久的型号“小白”,变成了南征北战的“老外场”,也从一个不爱说话、怯怯的“i人”,变成了见谁都能聊两句、外场工作游刃有余的“e人”。

联试是产品试验前最后、最关键的一步,也是与机务、保障、参试人员打交道最多的工作之一。从清晨第一缕阳光唤醒世界,到傍晚时分喧嚣落幕,每天不分昼夜地奋战,是外场工作的真实写照。这一点,小张算是体会深刻。

停机坪是常驻的工作阵地,对讲机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产品模拟器、线轱辘是最称手的工具,小张要做的就是在充斥着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熟练掌握各类联试流程,向遥测小站和机务准确无误地传递口令,协助其他试验队员实时监测数据。

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专业对口、又有师父写的“联试步骤宝典”加持,小张随试验队踏上了征途。

一路上反复演练,却还是在现场变得有些无措。“他们穿的都一样,我该找谁?”“怎么称呼对方?”当第一次走向机务,试图开口询问一些相关工作上的问题时,小张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10月的南国依旧闷热潮湿,手中攥着的“宝典”被汗水浸得有些发皱,她暗暗给自己鼓劲儿:“别怕,人生地不熟,可以不完美,但绝不能后退。”一咬牙、心一横,她迈出了第一步,一板一眼地照着“宝典”上写的内容和机务开始了对话。

有惊无险地完成了第一次沟通,可联试过程中的各种紧张、忙碌、压力和委屈,是小张要面对的真实情况。她负责组织联试模拟发射的相关流程,试验结束后,当她对着对讲机兴奋地说:“联得挺好。”收到的却是:“数据不对,没有下发飞行任务。”她一下子慌了神,大脑里一片混乱:“这是怎么回事?操作手册上没写会这样啊,怎么办?”

“你之前没做过这种准备工作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发现?”身旁人的责问让小张心里更不是滋味:“白白浪费了一次试验机会,我也不想这样啊,我已经很努力了。”但她知道现在不是难过抱怨的时候,只能低声解释道:“第一次负责这部分工作,有些地方还不太熟悉。”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默默地记住每一个操作步骤,她告诉自己要记住这次教训,下次绝不能再犯。

或许是在和机务一次又一次的沟通中,或许是向同事远程求助一次又一次的通话中,或许是趴在飞机边上一次又一次的仔细观察中,又或许是在为解决问题做过的一次又一次记录中……小张开始变得爱操心了,性格也外向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又一次,外场试验中联试出现了异常。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所有人都在焦急地寻找问题的根源。小张冷静地分析着各种数据,心里想着:“不要慌,我一定能找到问题所在。”结合自己对设计的了解和工作中的积累,她很快就锁定了问题,与机务人员沟通时,声音洪亮而自信,准确清晰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和任务需求。问题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被成功解决,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结束一天的工作,走在星光灿烂的夜色下,小张心中充盈着满足和自豪。她抬头望着星空,仿佛看到了未来由自己参与研制的产品在天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这些产品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奋斗时光,也承载着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希望。

在这个让产品“锋芒毕露”的舞台上,胜利和失败、挑战和突破、喜悦和汗水……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发生什么都是成长的注脚,唯有勇气、专注与坚韧,练就新时代铸箭人的华彩篇章。(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