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起,这些新规正式施行,多领域经济民生迎来深刻变革

随着2025年的到来,一系列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财经新规也将在2025年1月起正式施行。这些新规涵盖了放假制度、退休年龄、能源、学位、住房公积金、驾驶证、医保药品目录等多个方面,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以及民众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在放假制度方面,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了修改,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办法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将增加2天,即农历除夕和5月2日。这意味着春节放假天数将增至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劳动节放假天数也将增至2天(5月1日、2日)。此外,还可结合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形成较长假期,以满足民众多样化的休假需求。

退休年龄方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时间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将从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将从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同时,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后,还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或弹性延迟退休,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能源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共九章,就能源领域基础性重大问题在法律层面作出规定,是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统领性法律。它的出台将有利于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学位制度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也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学位分为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等类型,并分别规定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级的授予条件。这一改革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学位制度,提升学位授予的质量和水平。

住房公积金方面,住建部发布通知要求做好存量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政策衔接工作。自2025年1月1日起,对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将按新的利率规定执行。这一调整将有利于降低购房者的贷款成本,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驾驶证制度也迎来了新的变革。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申请年龄和准驾年龄上限延长至63周岁,并明确了年龄在63周岁以上需要继续驾驶大中型客货车的驾驶人的相关规定。这一调整将有利于扩大驾驶人的就业范围,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医保药品目录也迎来了新的调整。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新增91种药品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这一调整将有利于提高医保药品的保障水平,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此外,还有多项新规也将在2025年1月起正式施行,包括《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烈士褒扬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这些新规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推动科研创新、保障烈士遗属合法权益以及打击洗钱犯罪等方面的工作。